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8 毫秒
61.
62.
目前测一痕量的分光光度法[1][2]已有介绍,早在1928年就有人[3]研究了Be与醌茜素(1,2,5,8-四羟基蒽醌0的显色反应,但灵敏度低,稳定性差,近近所研究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有Be-CAS-CTMAB法测定矿石中[4]和Be-CER-CPB测定天然水中^[5],前者的干扰严重复 ,后者的测定范围窄,本文研究了在NaOH的碱性介质中,在CTM-AB存在下Be与醌茜素的显色条件,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26nm,的含量在1-5u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10min后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至少可稳定4h,采用萃取分离方法可以消除干扰物质,试验证明,方法对地质样品中痕量的测定,可以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淡色花岗岩是研究浅部地壳物质成分和碰撞造山带地球动力学过程的理想对象,也是稀有金属成矿的重要载体。本文研究的帕戈勒二云母花岗岩发育在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复式花岗岩岩基的西南侧,以岩株和岩枝形式产出,局部偶见绿柱石。精细的锆石U-Pb定年显示,岩体结晶成岩年龄为18.4 Ma和17.6 Ma,形成于中新世。岩体具有高的SiO2(72.78%~75.53%)和K2O(4.83%~5.52%)含量,低的Al2O3(13.42%~14.60%)、MgO(0.10%~0.24%)、TFe2O3(0.86%~1.65%)含量,A/CNK为1.04~1.12,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质花岗岩。(87Sr/86Sr)i=0.712139~0.713545,εNd(t)=-9.0~-8.3,Nd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211~1468 Ma,206  相似文献   
64.
化探样品中有效硼的极谱法测定,首先用1∶2盐酸分解试样,在含有0.004%试剂Ⅲ和1%EDTA 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硼与试剂Ⅲ形成电活性络合物并吸附在电极上,络合物中试剂Ⅲ在电极上产生吸附波。峰电位为-0.64V(对银电极)。检出限 C_(min)=0.0034μg/ml B,硼的浓度在0.0068—0.5μg/ml 的范围内与波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测试。  相似文献   
65.
吴璃华  何应律 《岩矿测试》1991,10(4):271-273
乙醇与β-环糊精的协同作用,使1,4-二羟基蒽醌-Be体系荧光强度提高10倍以上,反应选择性有所改善。基于此,本文通过实验确定了1,4-二羟基蒽醌-β-环糊精-乙醇荧光体系测定岩石矿物中痕量Be的最佳条件,并就乙醇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6.
67.
68.
太阳大气铍丰度的衰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和Be轻元素在温度仅几百万度时就因核反应而遭毁坏,因此它们是恒星演化过程的外层对流混合延伸程度很好的一种示踪。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曾计算过太阳包层模型Li的衰减,得到一个同时满足日震学太阳对流区深度和太阳Li丰度观测要求的非局部太阳对流包层模型[1].Li丰度给出了一个非局部对流混合延伸程度的上限。  相似文献   
69.
西准白杨河铍矿床萤石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激光测温学和激光拉曼光谱方法,通过镜下观察,研究了白杨河矿床与成矿作用有关的脉石矿物(萤石),将萤石分为4个期次,其中第三期萤石与成矿关系最密切。萤石流体包裹体具低盐(0.7%~7.0%)、低温(89.7℃~188.9℃)的特征,第三期萤石脉流体包裹体成矿温度99.4℃~120.5℃,成矿盐度3.5%~5.4%,与矿物属同一期,揭示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热液。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东菲律宾海新型深水铁锰结壳典型样品显微结构构造、地球化学、铀系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系统研究, 恢复了该海区晚中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海洋环境演化. 该区结壳的垂直剖面结构构造和化学组成的变化相一致, 指示了结壳的3个主要生长阶段及其对应的古海洋环境演化.晚中新世末期(5.6 Ma)底部壳层开始生长, 壳层结构疏松且具有较高的碎屑含量和生长速率; 成矿元素含量、生长速率和铈正异常程度在4.6 Ma处的降低表明了此时气候的转暖, 开始不利于壳层生长, 并最终在中上新世末期(2.8~2.7 Ma)形成壳层生长间断. 晚上新世时(2.7 Ma)南极底流活动性的再次增强, 有利于向高纯顶部致密壳层的快速转型. 此后, 随着火山物源的进一步远离和陆源风尘物质的继续增加(1.0 Ma), 尽管周边环境依然有利, 壳层成矿元素含量却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 该结壳为研究区晚中新世末期以来不甚明了的古海洋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载体和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