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93篇
  免费   8460篇
  国内免费   12961篇
测绘学   2616篇
大气科学   2213篇
地球物理   3580篇
地质学   51370篇
海洋学   4506篇
天文学   109篇
综合类   6453篇
自然地理   4567篇
  2024年   360篇
  2023年   1436篇
  2022年   1699篇
  2021年   1818篇
  2020年   1417篇
  2019年   1826篇
  2018年   1240篇
  2017年   1265篇
  2016年   1511篇
  2015年   1815篇
  2014年   3585篇
  2013年   2554篇
  2012年   3454篇
  2011年   3504篇
  2010年   3031篇
  2009年   3199篇
  2008年   3195篇
  2007年   2762篇
  2006年   2895篇
  2005年   2592篇
  2004年   2321篇
  2003年   2421篇
  2002年   2441篇
  2001年   2517篇
  2000年   2010篇
  1999年   2042篇
  1998年   2124篇
  1997年   2012篇
  1996年   1885篇
  1995年   1793篇
  1994年   1583篇
  1993年   1373篇
  1992年   1507篇
  1991年   1364篇
  1990年   1218篇
  1989年   906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9篇
  1948年   16篇
  1946年   12篇
  1943年   14篇
  194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01.
熊耳山地区金银成矿带已发现大中型矿床九处和百余处小型矿床及矿化点。研究表明,这些矿床(点)均发育在太古代花岗绿岩带基础之上,成矿受地层、岩体、构造的联合控制,属于同一成矿系列。文中提出“老地层—新岩体—同构造”改造型区域成矿模式,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论述了广西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主要成矿特征,探讨其快速评价方法有关问题。认为该类型矿床在风化壳中的稀土氧化物含量具有分带性,一般存在上贫下富分布规律,并探讨了铈族稀土上富下贫、钇族稀土下富上贫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关于探讨找矿快速评价时,指出:应尽量收集前人资料,重视野外踏勘选点、择优评价工作中涉及有关样品采集及半定量与定量分析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03.
对1999年8月11日日全食阴影扫过欧洲期间,设在Annelles,Uccle,Walferdange和Bondy弹簧和超导重力仪的记录进行了分析.为了确定月亮对太阳万有引力可能的遮挡效应的极限,对超导和弹簧重力仪记录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对LCR和阿斯卡尼亚重力仪观测结果进行了讨论.结论是如果日食重力吸引效应存在,它应在超导重力仪±1 nm/s2(0.1×10-8ms-2)的观测精度范围之内.研究发现在以上情形下,弹簧和超导重力仪都在它们的精度范围内工作,并且日食引起的异常环境干扰可能使重力信号有重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4.
我国西北高原盆地全新世沉积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北高原、盆地全新世黄土、古土壤、风沙层,冰缘层、冰碛层、盐(?)沉积、人类聚落位置迁移,植被演变等系统分析,论证了全新世气候和环境变化规律。认为(?)新世包含六个气候变化阶段,构成了三个冷干——暖湿气候旋回,每一旋回的周期大约为3600或3700年。  相似文献   
105.
A number of different lahars have been recognized from a systematic survey of a mapping project. The high setting temporamre feature of the deposits indicat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har and the Millennium eruption event of Tianchi Volcano. The lahars caused a dramatic disaster. Recognize of the huge avalanche scars and deposits around Tianchi Volcano imply another highly destructive hazard. Three types of different texture of the avalanche deposits have been recognized. There was often magma mixing processes during the Millennium eruption of Tianchi Volcano, indicating a mixing and co-eruption regime of the eruption.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