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0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41.
本文论述了南京栖霞山铅锌矿中伴共生金银矿的重要经济价值以及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42.
143.
陈静 《矿物岩石》2022,(1):23-32
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以下简称那更银矿)是东昆仑造山带乃至青海省内唯一的独立银矿,该矿床的勘查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工业价值和科学意义。本次研究在较为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对那更康切尔沟独立银矿进行了黄铁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硫同位素以及鄂拉山组流纹岩的铅同位素研究。PyⅠ世代黄铁矿自形程度较好,微量元素组成以富Co,Ni,Cu,贫As,Sb,Ag为特征,PyⅡ世代黄铁矿自形程度差,与毒砂共生,为低温热液的产物,As和Ag含量显著增加说明其处于主要成矿阶段,该世代黄铁矿Co/Ni平均值为1.20,暗示其类型为热液脉型。硫同位素分析显示,矿区内硫化物总体δ^(34)S值变化范围为-6.1‰~3.9‰,平均-1.79‰,表明还原硫主要来自岩浆作用;鄂拉山组流纹岩全岩铅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平均值分别为18.30,15.63和38.52,与矿石铅三者平均值(18.34,15.65和38.60)非常相似,表明那更银矿铅源可能来自鄂拉山组火山岩。结合那更银矿床整体表现出构造控矿、脉状矿化、中低温流体的成矿特点,说明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脉型。  相似文献   
144.
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甘肃北山地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花牛山铅锌银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第Ⅰ成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第Ⅱ成矿阶段)两个阶段;进一步将黄铁矿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第一种类型的胶状黄铁矿(Py0)、第二种类型的热液叠加交代特征的黄铁矿(Py Ⅰ)及第三种类型的热液黄铁矿(PyⅡ)。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原位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从早到晚硫化物δ~(34)S值呈递增的规律,具有逐渐向岩浆硫演化的趋势;胶状黄铁矿δ~(34)S值为-9.37‰~-8.10‰,具有沉积(生物成因)硫的特征;成矿第Ⅰ阶段硫化物δ~(34)S值为-9.03‰~-7.03‰,成矿第Ⅱ阶段硫化物δ~(34)S值为-5.77‰~-4.88‰,成矿阶段具有沉积硫与岩浆硫混合来源的特征。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原位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硫化物的~(206)Pb/~(204) Pb值、~(207)Pb/~(204) Pb值、~(208) Pb/~(204) Pb值以及μ、ω等铅同位素特征值组成范围较窄,铅源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壳幔混合来源,且与壳幔混合来源的晚三叠世花岗岩中长石铅及其控制的矽卡岩型金矿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类似。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胶状黄铁矿(Py0) Co/Ni和S/Se 比值分别为0.004~0.34和3.43 × 10~4~34.84 × 10~4,Se含量为1.558 × 10~(-6)~15.82 × 10~(-6),表现为沉积成因黄铁矿的特征。具有热液叠加交代特征Py Ⅰ的Co/Ni和S/Se 比值分别为0.05~3.38、0.05 ×10~4~5.38 ×10~4,Se含量为10.09 × 10~(-6)~1070 × 10~(-6),数值分布范围广,总体上有别于沉积成因黄铁矿,类似于热液成因黄铁矿的特征。热液黄铁矿(Py Ⅱ)的Co/Ni和S/Se 比值分别为0.60-68.88、1.46 × 10~4~9.15 × 10~4,Se含量为5.938 × 10~(-6)-35.91 × 10~(-6),表现为热液成因的特征。综上研究,认为花牛山矿床经历了南华纪-震旦纪沉积胶状黄铁矿形成期和晚三叠世岩浆热液成矿期,胶状黄铁矿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部分硫,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晚三叠世岩浆成矿热液,并认为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5.
湖南宝山西部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山铅锌银矿是南岭成矿带中段黄沙坪—宝山矿田中的一个大型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矿床。本文通过对宝山矿区的区域地质特征、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剖析该矿床的控矿因素、矿体定位特征,认为该区的梓门桥组白云岩节理裂隙处、F5断裂中及F21断层破碎带往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6.
湖北银洞沟银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银洞沟矿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较为典型的大型银矿床。文中系统总结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提出了矿床的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银洞沟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东南部武当群变质火山岩中,矿体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少量蚀变岩型,围岩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石英、铁白云石、白云母、钠长石、绿泥石、黄铁矿等,成矿流体特征为低盐度、低密度、富含CO2±CH4±N2的水溶液,矿床上部为低品位银金矿体,中部为高品位银金矿体和少量铅锌矿体,深部银品位降低,金品位增高,同时出现较厚大铅锌矿体。其地质特征与典型的造山型矿床一致,表明其为一造山型银矿床,矿床矿化分带符合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地壳连续模型,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寻找矿山深部金、铅、锌、铜、钼等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147.
青城子矿田石英脉-硅质岩与金银成矿关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裂谷西段辽河群赋存大型铅锌矿床,近年又发现多处大( 中)型金银矿床。目前的研究表明,该区金银资源潜力仍然很大。一个值得重视的地质现象是所有金、银矿床都伴随有硅质岩、石英脉的出现。硅质岩受层位控制,呈似层状、扁豆状,基本平行上下岩层,本身亦可构成矿体。辽东裂谷中的金、银、铅、锌矿床与石英脉关系密切,石英脉的规模、分布及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矿床规模。因此,硅质岩、石英脉是地质找矿的直接标志,如在青城子地区,找到了硅质岩就可以发现金矿化。硅质岩主要成分是玉髓,矿物学特征和稀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硅质岩是浅海火山喷气的产物,形成于辽河群沉积时沿同生断裂发生的火山喷溢时期,而石英脉则为岩浆期后热液成因,后期热液的叠加更有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148.
通过对范庄银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准的研究认为,范庄银矿与铁炉坪大型银铅矿床同处于一条北东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上,属构造蚀变岩型脉状矿床。该区又受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两侧拆离断层的控制,显示地质成矿条件的复杂性。本文在综合分析矿床成因的基础上,根据矿区成矿特征,划出了三个具有找矿前景的成矿靶区,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9.
嵩溪银(锑)矿是一个新发现的大型独立银矿。矿物流体包裹体超高真空四极气相质谱系统测定显示,该矿成矿流体中存在多种轻烃有机气体,主要由C1-C4饱和烷烃组成,仅含微量C2-C4不饱和烯烃和芳烃,说明成矿过程基本未受到高温岩浆作用的影响。化学平衡研究表明,这些轻烃气体为微生物成因和沉积岩围岩中Ⅱ类干酪根热解成因的混合气体,其中前者占2/3以上,说明成矿中微生物活动曾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后者的平衡温度为300℃,远超过成矿深度所能达到的地热温度、因此这部分轻烃气体可能源于沉积盆地深处,经过成矿流体长距离携带到达较浅的矿化部位。文章从一个侧面证实嵩溪矿可能为沉积热卤水改造型矿床,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海底基性火山喷流或中低温火山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150.
赣南矽卡岩型白钨银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春华 《矿产与地质》2001,15(Z1):440-444
赣南矽卡岩型白钨矿床常常共、伴生着独立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综合研究该类型银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等银成矿问题,探索区内银矿的找矿及白钨矿矿山的综合评价工作将有利于改善区内钨锡矿山所面临的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