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9篇
  免费   2666篇
  国内免费   3215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1105篇
地质学   13673篇
海洋学   103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56篇
自然地理   405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603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589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515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767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708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592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481篇
  2002年   522篇
  2001年   493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477篇
  1998年   422篇
  1997年   495篇
  1996年   432篇
  1995年   380篇
  1994年   360篇
  1993年   276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4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桂林漓江河谷盆地地下岩溶及含水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2.
993.
本文在调研我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红层与砂岩型铀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沉积相和红化成因为基础的红层分类:把内陆盆地中的红层分为陆解阶段形成的冲积平原红层和浅湖红层;成岩后生阶段形成的河流冲积红层、三角洲红层和沙漠红层;以及表生风化阶段形成的溅泼红(次生红层)等6类红层。并依据这6类红层的特征、产出构造环境,以及含矿主岩到各类红层的Eh、pH、Th/U、Fc~(3+)/Fc~(2+)、Sr/Ba等地化特征值的变化,确定了它们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即陆解阶段岩石红化时为开放环境,活性铀易于流失,对成矿不利;而成岩后生阶段,岩石红化时的环境为封闭系统,对成矿有利,能形成铀矿床。  相似文献   
994.
<正> 汶东盆地位于中朝准地台鲁西断隆汶蒙坳陷中部,其东有蒙阴盆地,西为大汶口盆地。汶东盆地北与莲花山断裂为界,与新甫山隆起相隔,南邻东平-蒙山隆起。盆地面积约400km~2。其中主要分布下第三系汶口组。以蒙山断层为界,盆地可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次级盆地主要受北西向蒙山断层及近东西向颜谢断层控制。朱家庄自然硫矿床即在其中。该区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一、岩石类型及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95.
中三叠世滇黔桂深海盆的北侧被动陆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鹤生 《沉积学报》1989,7(2):63-69
  相似文献   
996.
钦州盆地是中国东南部大地构造格架中的一个独特构造单元.本文研究了其中的志留系-中泥盆统连续沉积的巨厚的类复理石建造.这套沉积具有浊积和等深流沉积的双重特点.综合各项资料可认为:这是一套形成于陆隆处的受等深流改造的低密度浊积岩.它反映了被动大陆边缘的板块构造背景,与国内外古代和现代的等深流沉积均可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97.
鄂西北银洞沟铅锌-银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从强 《地球化学》1989,(2):139-148
本文研究银洞沟铅锌-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均一温度、盐度和流体成分,对矿床形成的温度、压力、矿化流体性质及其演化规律等成因问题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98.
本文记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志丹群的孢子和花粉。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出两个孢粉组合,其中一个组合产自环河-华池组上段,另一个组合产自泾川组,经与已知资料分析对比,前者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早期,后者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期。探讨了两个孢粉组合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指出沉积区在环河-华池组上段沉积时为亚热带偏湿的气候,并在某种程度上受干旱气候的控制,泾川组沉积时为热带、亚热带偏干旱气候。对孢粉植物群分区问题做了论述,说明研究区志丹群的孢粉植物群应归于G.F.Herngreen和A.F.Chlonova(1981)划分的北极-欧州亚省(Boreal-European)。文中描述了五个新种:Divisisporites palmatus sp.nov.,Biretisporites minor sp.nov.,Camarozonosporites scabratus sp.nov.,Piceaepollenites minutus sp.nov.和Ina-perturopollenites plicatus sp.nov.。  相似文献   
999.
1000.
吴大清 《矿物学报》1989,9(2):126-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