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5篇
  免费   1742篇
  国内免费   5075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262篇
地质学   11005篇
海洋学   447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269篇
自然地理   243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501篇
  2019年   603篇
  2018年   577篇
  2017年   525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621篇
  2014年   742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680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迭代法计算H2O-CO2-NaCl包裹体均一压力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宋玉财等于2007年提出的利用迭代法计算流体包裹体成分及均一压力的基础上,结合Duan等通过热力学模拟研究所获得的最新的热力学方程及H2O-CO2-NaCl包裹体pVtx计算程序,对宋玉财等所提出的H2O-CO2-NaCl包裹体成分及均一压力的迭代计算法提出了改进意见,同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文章利用中-低温条件下求解CO2在盐水中的溶解度及摩尔体积的方程,提高了原方法的计算精度,并将原方法的适用范围(均一温度≥300 ℃)扩展到中_低温(0~260 ℃)、中_低压力(0~1 000×105Pa)以及中等盐度的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求解CO2部分均一温度高于笼形物融化温度、不含石盐子矿物且完全均一到水溶液相的H2O-CO2-NaCl包裹体。  相似文献   
992.
雄村超大型铜金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具眼球状石英斑晶的石英闪长玢岩及其外接触带强蚀变中细粒凝灰岩中,由产于斑岩体内的细脉浸染型矿体和产于凝灰岩中的细脉浸染型矿体、脉状矿体组成.文章在对含矿岩系及其侵位于含矿岩系的浅成岩和穿切矿体的花岗闪长岩等地质体进行详细的地质填图基础上,对雄村Ⅰ号、Ⅱ号矿体含矿围岩(暂定为雄村组J1-2x)、最早侵位的浅成岩-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1)、含矿斑岩--具眼球状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穿插矿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E2γδβ)(谢通门大岩基的一部分)、Ⅱ号矿体矿石中的辉钼矿等,开展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锆石的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含矿围岩凝灰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76±5)Ma(MSWD=0.63;n=9);与成矿有关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石英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73±3)Ma(MSWD=1.16;n=16);穿插侵吞矿体的谢通门大岩基花岗闪长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46.5±1.1)Ma(MSWD=0.83;n=14);所有锆石均显示岩浆成因锆石的特点.锆石U-Pb同位素研究显示含矿围岩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偏中性的含矿岩体侵位于中侏罗世,而侵吞穿插矿体的大岩基形成时代为始新世.雄村铜金矿Ⅱ号矿体4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辉钼矿w(187Re)为1 269~1 354μg/g,w(187Os)为3 587~3 993 ng/g.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为169.5~176.8 Ma,平均模式年龄为(173.2±4.7)Ma(MSWD=5.6),显示成矿年龄为中侏罗世早期.结合多个岩体和岩脉的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成果,认为雄村铜金矿属于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床,由新特提斯洋的早期俯冲所致.雄村岛弧型斑岩铜金矿的发现和勘探、外围找矿的突破及本次系统年代学研究,提供了特提斯洋俯冲阶段成矿的信息,拓宽了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3.
英格庄金矿床是胶东牟平-乳山金矿成矿带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其产出和分布严格受NNE向断裂控制,围岩以古老变质岩和昆嵛山花岗岩为主,金矿物主要以晶隙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脉石晶体之间。通过成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可知:均一温度变化有3个峰值(155℃~165℃、205℃~215℃和245℃~265℃);该矿床包裹体盐度w(NaCl)较低(17.17(),在1.05(~17.17(之间变化,应属于低盐度流体;据其成矿压力21.3~58.8MPa,进一步求得的该矿床主要成矿深度为0.83~2.31km,为中浅成矿床;依据包裹体成分测试结果可知,矿床流体属K+-Na+-SO24-Cl-型。氢氧同位素显示其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变质水,并有一定的大气降水混入。  相似文献   
994.
余吉远 《地质与勘探》2010,46(4):592-598
哈曼大阪花岗岩体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中祁连造山带接壤地带。结合阴极发光,对哈曼大阪花岗岩体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单颗粒锆石的微区U-Pb年龄为478.8±1.2Ma。认为哈曼大阪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获得的红沟铜矿直接赋矿围岩双峰式火山岩中基性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43.2±1.2Ma,认为红沟铜多金属矿床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因此,认为哈曼大阪花岗岩体与红沟铜矿没有成因上的联系。这一认识,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祁连造山带陆缘裂谷环境的Cu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澄湖SC7孔沉积物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澄湖湖底残留有一条NNW—SSE延伸且已被淤平的古河道。通过对湖心区古河道段SC7孔沉积物的粘土矿物XRD分析及与湖底硬粘土(Q3)、湖岸区沉积(Q4)和长江口滩地现代沉积的比较,表明古河道充填沉积中的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蛭石,还有少量蒙皂石及蛭石/绿泥石混层矿物;其中的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均明显偏高,高岭石含量则偏低,伊利石结晶度也较高。粘土矿物组合兼具太湖流域地带性粘土矿物和长江口沉积物的特点,表明古河道充填沉积既有来自本流域表层物质和澄湖扩大过程中的湖岸崩积,也受到长江物源的影响。这一沉积过程也说明古河道在最大海侵时涨潮流和洪水引起海水和江水的频繁倒灌,直至淤塞和淹废。  相似文献   
996.
侯可军  袁顺达 《岩石学报》2010,26(3):888-902
宁芜火山盆地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火山盆地之一,在盆地内自下而上依次发育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和娘娘山组火山岩和若干个同源次火山岩或小侵入岩体。本文对宁芜盆地火山-次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王山组粗安岩锆石U-Pb年龄为130.3±0.9Ma,姑山组两个粗安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8.2±1.3Ma和128.5±1.8Ma,另外三个侵入岩年龄分别为127.1±1.2Ma、128.3±0.6Ma和128.2±1.0Ma,均为早白垩纪。综合前人成果,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火山盆地内火山活动的时限在135~124Ma之间,不存在侏罗纪岩浆活动。宁芜盆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锆石176Hf/177Hf值在0.282502~0.282673范围内,εHf(t)变化为-6.9~-0.7,显示岩浆源自于岩石圈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为岩石圈伸展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7.
石雷石英闪长岩是赣南崇-余-犹地区比较特殊的闪长质侵入体。锆石的原位U-Pb定年表明,该岩体侵位于433.5±3.4Ma。全岩主量元素特征上显示出中偏酸性(SiO2=56.92%~64.70%),富Al(Al2O3=14.10%~14.83%),富碱(Alk=6.41%~7.40%)特别是富钾(K2O=3.86%~4.85%),镁、铁含量较高,MgO:3.47%~5.95%,FeOT:5.23%~8.14%以及低磷(P2O5=0.27%~0.4%)的特点;微量元素上主要富集K、Rb、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磷灰石微量元素特征上显示高度富集稀土元素特别是轻稀土元素的特征;具有Eu的负异常(δEu=0.37~0.45)。ISr位于0.7073~0.7132之间,εNd(t)变化于-8.41~-4.97之间,两阶段钕模式年龄介于1.58~1.86Ga之间,Hf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εHf(t)主要集中变化于-8~-2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加权平均为1.77±0.09Ga,这些特征都暗示了该石英闪长质岩体的形成是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区内加里东晚期可能发生了局部的岩石圈的减薄。  相似文献   
998.
赣南营前岩体由早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晚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在前者中普遍发育暗色基性包体。SHRIMP锆石U-Pb测年显示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172.2±3.1Ma,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为168±3Ma,包体为167.6±3.3Ma。所有的岩石均为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显示LREE富集,HREE亏损,Eu负异常并不明显的特征,Nb-Ta负异常显示壳源物质的特征。晚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早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暗色包体的(87Sr/86Sr)i和εNd(t)值分别为0.70885~0.70965、0.71058~1.46393、0.70788~0.70923和-6.38~-5.31、-6.51~-5.17、-5.47~-4.31;锆石εHf(t)值分别为-12.4~-5.7、-9.2~-4.2、-9.4~+0.1。结合岩相学、地球化学研究,初步认为营前岩体的两期花岗质岩石源于地壳重熔,地幔底侵导致地壳熔融形成营前岩体,基性岩浆加入到未冷却的酸性岩浆中形成了目前所见到的暗色包体。结合区域上的研究资料,认为中侏罗世期间,沿"十杭"断裂带及与其相平行的一些深断裂发生了板块的撕裂,这些缝合带是岩石圈相对薄弱的地带,有利于幔源物质底侵上升以及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新疆阿尔泰克因布拉克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克因布拉克中型铜锌矿床赋存于早二叠世花岗岩外接触带的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黑云石英片岩、变质石英砂岩中。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夕卡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铜锌矿主要形成于热液期。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划分为H_2O-NaCl型和H_2O-CO_2(±CH_4/N_2)-NaCl型。成矿温度变化于146~448℃,在170℃、270℃和350℃出现峰值;流体盐度变化于0.2%~46.9%NaCl_(eq),峰值为1.5%NaCl_(eq)和5.5%NaCl_(eq);流体的密度0.55~1.19g/cm~3。硫化物的δ~(34)S集中变化于-8.4‰~1.9‰,峰值为0‰,表明硫来自岩浆。石英和方解石δD_(SMOW)介于-130‰~-79‰,δ~(18)O_(SMOW)值介于8.0‰~11.6‰,δ~(18)O_(H2O)值为-1.7‰~4.43‰,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混合大气降水。方解石中δ~(13)C_(PDB)变化于-5.3‰~-1.1‰,暗示碳来自花岗质岩浆。成矿时代为早中二叠世,成矿作用与花岗质岩浆期后的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北部富蕴县内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区的花岗闪长岩及其包体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野外地质特征显示其为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本文获得花岗闪长岩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玄武安山玢岩、细粒辉长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326.8±2.1Ma、327.6±2.4Ma、329.3±2.3Ma,年龄值基本一致,这一结果从年代学角度为花岗闪长岩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岩浆混合作用成因提供证据。偏酸性的花岗闪长质与偏基性玄武安山质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331.9±2.1Ma的安山玢岩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