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0篇
  免费   2529篇
  国内免费   5601篇
测绘学   2053篇
大气科学   2660篇
地球物理   1767篇
地质学   10196篇
海洋学   904篇
天文学   137篇
综合类   843篇
自然地理   640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98篇
  2022年   589篇
  2021年   692篇
  2020年   604篇
  2019年   748篇
  2018年   631篇
  2017年   615篇
  2016年   668篇
  2015年   718篇
  2014年   1001篇
  2013年   824篇
  2012年   933篇
  2011年   809篇
  2010年   865篇
  2009年   680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640篇
  2006年   616篇
  2005年   1021篇
  2004年   497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748篇
  2001年   555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48年   10篇
  1943年   8篇
  1942年   17篇
  1941年   15篇
  1936年   10篇
  193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海门港区水域宽广,近几年来港区码头前沿淤积较为严重,椒江入海口处喇叭口(台州湾)已形成浅滩,3000吨级船舶需候潮进出港,  相似文献   
992.
在用地形变资料研究地震的震源过程以及地壳形变与地震的关系上,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一般利用实测的地面位移场与根据弹性位错理论推导出理论位移场,采用试算法反复进行对比得到。此外,由于在三角平差计算中会得到不同的位移场,文献[2]应  相似文献   
993.
我们用自制仪器于1977年首次在西藏高原进行了大地电磁测量。本文给出了那曲、曲水、江孜、帕里、亚东5个测点的测量和反演结果。 5个测点均反映为五层地电模型。得到如下结果: 1.那曲、曲水、江孜、帕里及亚东前四层总厚度分别为:66、65、62、57、50公里; 2.各测点电性特征相似,均属低-高-低型; 3.各测点的地壳中均存在一低阻层,其埋深约为10-20公里; 4.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南北两地区电性层厚度变化程度有显著差异,北部平缓,南部较剧; 5.表面沉积层厚度在4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994.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1年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震相对比,分辨出t1、t2、t3、t4、t5和t6六组地壳中和莫霍界面的反射波,并用理论走时曲线、绘制速度曲线图、射线跟踪和综合地震图等方法得到了主测线(PP)上各地段的地壳结构模型。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西段较薄(约73公里),东段稍厚(约77公里),平均总厚度约为75公里。地壳的平均P波速度约为6.2-6.3公里/秒。 地壳为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在中上部有一低速层,其厚度为数公里,速度为5.6-5.7公里/秒,与上层速度差为0.5-0.6公里/秒。低速层在测线东段比较肯定,在西段则不甚明显。结合藏南定日、岗巴一线有强烈水热活动的事实,低速层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的高温物质。下部地壳的速度为6.7-6.8公里/秒,且比较均匀。从莫霍面反射波的特征来看,在紧靠其上方可能有一个速度反转带,其厚度亦为数公里。上部地壳的结构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在地质历史上,西藏特提斯带曾经历过强烈的地壳变动。  相似文献   
995.
土地面积量测是一项基本建设工作,它为生产部门提供确实可靠的数据。当前在国土开发和整治中,在农业区划和规划中,都需要正确可靠的面积数据作为基础,它是土地资源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地图上量测面积,既是一个方法问题,又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讨。应该通过地图制图工作者和地理学者共同研究,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变化对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 1982—1992年期间的日平均 MSU(Spencer, 1993)海洋降水和 5天平均的CMAP(Xie& Arkin, 1997)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MJO)的年际变化特征。在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年际变化的正常年份(1982—83年, 1986—88年, 1991—92年),均有明显的MJO信号传到日界线以东并在中、东太平洋维持数月。热带MJO活动强度的年际变化与局地SST的变化存在正相关。中、东太平洋降水的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SST的最强正相关在Nino3区附近。以观测SST场强迫CCM3大气模式的数值试验基本上真实地再现了11年期间热带太平洋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总趋势,但模拟季节内振荡的强度较观测平均偏弱。对比分别采用周平均和月平均SST强迫场的积分结果,发现在中、东太平洋,二个积分模拟的降水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接近并且趋势与观测基本一致,而在西太平洋二个积分的模拟结果差别较大。这表明在热带中、东太平洋,SST强迫的年际变化对MJO强度的变化有强的制约。而在MJO总体活跃的热带西太平洋,SST强迫场的季节变化对模拟MJO活动也有较大影响。CCM3模拟  相似文献   
997.
中国西北C-3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年降雨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不同年降雨量环境下生长的藜、独行菜、魁蓟和平车前这4种常见C-3植物的δ13C进行了分析,发现这4种C-3植物的δ13C组成都表现出随年降雨量减少而变重的趋势,其中藜和独行菜的碳同位素组成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相对要较其它2种植物强烈得多。藜、独行菜和魁蓟的δ13C组成与年降雨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平车前碳同位素组成与年降雨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藜、独行菜和魁蓟的δ13C组成可作为年降雨量的替代性指标,平车前的δ13C组成不能作为年降水的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998.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对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技术并提出了“校正年龄”的概念。  相似文献   
999.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文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技术并提出了"校正年龄"概念.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以泉州台 763长周期地震仪水平摆的安装调试为例 ,介绍用“一致性比测法”检测 763长周期地震仪水平摆的安装调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