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25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自阿尔金断裂西南端、沿郭扎错—龙木错—空喀山口一线展布的郭扎错断裂内的糜棱岩样品中同构造黑云母~(40)Ar/~(39)Ar同位素测年的坪年龄分别为105.9Ma±0.5Ma、121.5Ma±0.6Ma、150.4Ma±0.9Ma,表明其早期韧性变形事件发生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晚期,与阿尔金断裂带主期活动的时期基本一致,为阿尔金断裂带西延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表明,郭扎错断裂与阿尔金断裂带具有一致的变形年代学特征、构造特征等属性,前者是后者的西延部分,二者为同一构造带,均是拉萨地块整体向北运动的动力环境下所产生的脉冲式构造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2.
白勇  于国明  吴荣高 《地质通报》2010,29(8):1177-1184
为研究西藏措勤—洞错地区的地质结构,对2006年采集的1:50000重、磁剖面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曲线拟合计算与解释。结果表明,南端冈底斯基底走滑断隆带古生界褶皱基底很浅,缺失中生界;中部措勤盆地则埋深较大,最深可达9km,并表现为北深南浅的格局,主要充填了巨厚的中生界;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基底深度小于3km;剖面上羌塘地体的基底深度约3.5km。剖面中部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结晶基底磁性弱,北部和南部结晶基底磁性强。推断了12条断裂,其中F7断裂为措勤盆地北界,F1断裂为盆地南界。推断了6个花岗岩类岩体、2个蛇绿岩体及一套规模较大的火山岩,并描述了其地下赋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43.
徐梦婧  李才  吴彦旺  解超明 《地质通报》2014,33(7):1061-1066
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位于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是该带中保存较好的一套蛇绿混杂岩,其形成环境是确定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构造属性的重要依据。对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中的硅质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为判断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提供新的约束条件。硅质岩通常呈几十厘米夹层产于玄武岩中,含有大量晚三叠世—白垩纪放射虫化石。硅质岩SiO2含量为71.38%~77.67%,Al2O3含量为8.62%~11.51%,MnO/TiO2值为0.28~0.35,(Ce/Ce*)SN值为0.92~0.94,(La/Ce)SN值为1.13~1.17,反映了陆源物质的影响,而V、Ni、Cu和V/Y值高于大陆边缘硅质岩,与洋中脊和大洋盆地硅质岩相似,说明果芒错硅质岩可能形成于受陆源物质影响且与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环境中。结合变质橄榄岩、镁铁质岩墙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果芒错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为靠近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44.
江错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 位于切里湖蛇绿岩亚带的最东端, 南邻蓬湖西蛇绿岩.江错蛇绿岩岩石组合相对较全, 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和辉绿岩等组成.江错蛇绿岩辉长岩-辉绿岩与N-MORB相比具有较高的Mg#、低Ti、K、Na和P的特征,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Rb、Ba和亏损高场强元素Th、Hf、Ta、Nb, REE配分图总体显示为平坦型分布模式.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认为江错蛇绿岩是形成于SSZ之上的弧后盆地扩张脊环境.对其进行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得出加权平均年龄为189.8±3.3 Ma(MSWD=0.97), 该结果代表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江错地区特提斯洋的扩张时代, 与中段东巧地区蛇绿岩年龄一致, 但晚于东段洋盆发育时代且早于西段洋盆发育时代, 表明整个班公湖-怒江洋盆发育时代存在东早西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遂渝铁路龙家沟隧道出口错落体采用钢管桩注浆、旋喷桩加固技术,通过对两种桩体参数分析、计算,目的是寻找适合岩体的具体施工参数,通过对两种桩型的各自及组合应用,结论说明了发挥各自桩型的特点才能有效的达到稳固错落体.  相似文献   
46.
许松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Z1):128-133
全面分析了全球地面天气报数据集区站号存在的问题、错误区站号的存在对使用资料的影响以及错误区站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错误区站号的相应处理方法.同时,对处理后的全球地面天气报数据集区站号的情况和原数据集区站号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7.
曹梅  高娟  仇娜 《陕西气象》2012,(2):41-43
随着自动气象站的应用,地面测报工作出错的概率明显减小。但由于自动气象站故障和台站观测人员对观测规范和技术规定理解不透彻、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地面测报错情时有发生。根据《自动气象站测报质量考核办法》,结合工作实践及业务检查中发现的测报错情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48.
自动气象站常见错情成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2,自引:19,他引:3  
针对地面气象观测从人工观测过渡为自动监测后,对观测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态度有更高要求的情况,分析观测员执行业务工作制度不到位、对自动站知识掌握不全面、对业务软件不熟练及硬件故障与软件没及时升级等可能导致错情的产生,提出只有遵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各项业务规定、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强化对计算机的管理,才能减少错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李凤云  杨建红  陈成国 《气象科技》2012,40(6):1075-1077
对山东省2009年7-8月报表错情统计,发现强降水时蒸发错情达18.6条,其原因是观测员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理解不够准确,审核员过于武断,对规范理解过于僵化,将观测员处理正确的记录统计为错情.对德州2000-2010年及平原2008-2010年强降水时对蒸发所采取的措施比较得出:液态降水采用增加溢流桶法效果最好,但它不适用固态降水;加盖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液态和固态降水,但只适用于守班期间.因此针对不同降水性质,应采取不同措施,确保蒸发记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0.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是国内铬铁矿床出露点最多,且铬铁矿石储量、产量最大的一个蛇绿岩带。根据空间展布规律,该岩带被划分为东段(曲水—墨脱)、中段(昂仁—仁布)和西段(萨嘎至中印边境)3部分。其中,西段自萨嘎以西分为南、北两支亚带。长期以来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东段和中段,西段的研究程度非常薄弱,尤其是北亚带。不同区段研究程度的不平衡十分不利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内铬铁矿找矿工作的开展。错不扎蛇绿岩体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的北亚带,呈北西-南东向带状产出,主要由方辉橄榄岩组成,并普遍发育基性岩脉。野外地质调查在该蛇绿岩体中发现了多个铬铁矿化点,矿化体呈透镜状产于方辉橄榄岩中,出露地表的长度为0.5~1m,厚为0.2~0.5 m,矿石均为致密块状。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错不扎铬铁矿属于高铬型铬铁矿,铬尖晶石的Cr#[=100×Cr/(Cr+Al)]为75~78,Mg#[=100×Mg/(Mg+Fe2+)]为66~69。计算结果表明,母岩浆的FeO/MgO比值为0.51~0.65,Al2O3和Ti O2含量分别为11.27%~12.1%和0.19%~0.4%,与玻安质岩浆的化学成分相当。然而,针状单斜辉石出溶体的发现指示错不扎铬铁矿可能还经历了一个深部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