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5篇
  免费   1624篇
  国内免费   3604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14039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10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414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689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547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488篇
  2001年   548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523篇
  1998年   579篇
  1997年   456篇
  1996年   487篇
  1995年   470篇
  1994年   409篇
  1993年   316篇
  1992年   458篇
  1991年   423篇
  1990年   350篇
  1989年   249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891.
海底热液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允庆 《矿产与地质》1991,5(3):157-162,172
根据近二三十年海底地质考察结果,海底热液成矿作用非常普遍,可以形成铜、铅、锌、金、银、铁、硫、重晶石、萤石、锑、汞和硼等海底热液矿床.按容矿岩石不同,可分为与火山岩系有关的及与沉积岩有关的两大类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892.
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林 《矿产与地质》1991,5(4):249-261
对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的岩石类型、岩体形态、规模、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该类矿床的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和矿化与蚀变带的关系作了论述,指出了该类矿床最重要的蚀变带为黄玉云英岩化带, 在详细研究该类矿床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93.
茅坪钨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研究茅坪矿床各类型矿体矿物中包裹体显微镜下特征和均一温度、冷冻盐度、气液相成分、δD、δ~(18)O等特征及其差异,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锡钨矿化分别主要富集于高中温和中低温条件,矿化压力为500~550bar,pH为3.97—4.91、Eh为-208~-439mv,fo:为10~(-30)~10~(-50)bar,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地层水.  相似文献   
894.
马既民 《矿产与地质》1991,5(5):344-348,356
铝土矿和其下部的铁质粘土岩组成铝岩系.铝土矿的铝硅和铝铁均呈反比关系,硅铁呈正比关系,这一特征反映出第一期脱硅,第二期脱铁的两期风化成矿作用.粘土岩的铝含量稳定,铁含量变化大,硅铁是反比关系,显示第二期风化作用,脱出的铁质在粘土岩内沉淀,并生成山西式铁矿.铝岩系具有Al_2O_3/SiO_2和Fe_2O_3/SiO_2两值间同步正相关,显示铝土矿及其母质层粘土岩的陆壳风化成矿.  相似文献   
895.
水溪庙花岗岩型锡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96.
韧性剪带对金矿床的控制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97.
格当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98.
899.
燕山地区金,银成矿期与成矿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燕山地区金、银矿主要分布于十个金、银矿化集中区内.这些金银矿化集中区受中生代构造-岩浆带所控制,大部分金、银矿床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区内主要金、银矿化类型有:岩浆热液硫化合物石英脉型、火山-次火山岩型金、银矿化与蚀变岩型、斑岩型、古砾岩型金矿化.据矿石混合铅多阶段模式、蚀变矿物的K-Ar法与Rb-Sr等时线法等直接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结合地质推断法.确定了区内主要金、银矿形成于燕山期,少数几个金矿形成于吕梁期与海西—印支期;太古宙—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早期存在微弱金、银矿化,没有形成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900.
中国大型铜矿床类型、成矿环境与成矿集中区的潜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之田  秦克章 《矿床地质》1991,10(2):119-130
本文通过对我国31个大型以上及56个中型铜矿床的综合调研并与国外对比得出如下结论:①中国陆壳是在几个古板块基础上增生起来的,大型铜矿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向板块边缘推移,在时间上越来越新。大型铜矿床多出现在地台边缘、增生褶皱带边缘和陆内断裂拗陷带边缘;②大型铜矿可分六大成矿期,以中生代最重要,次为新生代、中元古代;③我国地跨世界三大构造域,板块构造丰富多样,地壳运动频繁而又比较强烈。因此,就形成大型铜矿床的环境而言,内生成分较多的矿床类型比外生成分较多的矿床类型可能更为有利。大型铜矿床可分六大类型,斑岩型最有潜力,CuNi型有希望;④中国地台仅占陆壳面积约三分之一,固化较晚,且不稳定,不具备形成国外某些特大型-超大型铜矿的环境;⑤划分出16个成矿集中区、远景区,并指出其成矿环境,类型和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