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双温度阈值法利用锡林河流域4个国家气象站点1969—1979年10年的降水与气温资料,统计其降雪比例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确定锡林河流域降雪判别的临界温度,拟合降雪识别指数方程。根据临界温度与识别方程估计流域内各站点1980—2016年的降雪量,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1969—2016年的降雪量进行突变检验,找出流域降雪的典型突变点,以突变点为界设立温度与降水变化模拟方案,量化反映其变化对降雪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临界温度与降雪识别方程组合的降雪识别方法,可较好的估计锡林河流域各站点的降雪量,相关系数均在0. 89以上,误差在4%以内; 1980—2016年锡林河流域各站点之间的估计降雪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整个流域降雪量呈现出东增西减的趋势;根据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取1980年为流域的典型突变点,设立温度与降水变化模拟方案,得出气温升高对降雪期各月的降雪量变化呈负贡献,降水量的增加则对降雪呈正贡献,气温与降水共同作用会促进降雪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系统地量化环境因子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生物量时空格局的调控,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测量了2020年5月—9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以及气象因子(包括降水量和气温)、地形因子(包括高程)、土壤因子(包括土壤含水量、干密度、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和pH)等三大类共8个环境因子,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定量分析了地上生物量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时间维度上,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在生长季初期稳定增长,在水热条件最好的7月,植被地上生物量增长最为迅速,在9月3日地上生物量达到峰值,此时流域上、下游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09.12、147.19 g/m2;空间维度上,上游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下游(显著性水平p<0.05),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从东南向西北整体减小的趋势。2)整个生长季中,气象因子(降水量和气温)是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的关键驱动因子,其对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的解释率在60.0%以上;生长季末期,除气象因子外,土壤pH也成为影响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因子。3)生长季各阶段,各环境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交互作用均呈现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