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57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2001篇
海洋学   127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6年   4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文章从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照壁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建立了找矿标志。研究发现:照壁山铁矿主要产于石炭系土坡组和臭牛沟组的砂岩、粉砂岩中,矿体主要沿着近EW向的断裂和裂隙分布,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具有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2中类型,围岩蚀变表现为硅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较强;铁矿的形成主要与中酸性岩浆的侵入关系密切,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近EW向的构造破碎带、弧形构造的扩容带、层间裂隙以及"硅钙面"附近是寻找铁矿的有利部位,在其深部还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62.
谷骏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07-1317
新疆玛尔坎苏一带锰矿赋存于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地层中,锰矿层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顶底板均为泥灰岩、泥晶灰岩。矿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明显受层位控制,延伸较为稳定。锰矿品位比较高,局部富集品位高达50%以上,通过X衍射、电子探针等实验方法对锰矿石矿物成分分析,推测矿床为海相沉积成因,且经后期热液多次改造用作影响。  相似文献   
863.
黔湘渝毗邻区是中国南华纪黑色页岩型锰矿的集中产区,近年来在该区域的找矿勘探取得重大进展。但是,该区域内黑色页岩型锰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制以及沉积盆地的氧化还原环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尚存争议。文章对贵州高地锰矿的菱锰矿开展了详细的碳、氧同位素研究,样品采自钻孔岩芯,测试结果表明其δ13CV-PDB值和δ18OV-PDB值全部为负值,变化范围分别在-11.5‰~-6.8‰和-15‰~-3.9‰之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系形成时古海洋处于氧化还原的分层状态,含锰的陆源碎屑物质通过海水的分解作用首先形成氧化锰和氢氧化锰,在浅水滞留盆地环境下古海水由弱氧化状态转变为还原状态,并在有机质降解作用的促使下使锰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转化成菱锰矿,并富集沉积形成大塘坡组黑色页岩型菱锰矿矿床。  相似文献   
864.
碧江长行坡锰矿床位于南华纪万山中朝溪-盆架山-长行坡IV级地堑盆地中。该地堑控制形成了长行坡、盆架山、中朝溪、洪岩洞及湖南莫家溪等中小型锰矿床。矿床具体处于区域瓦屋向斜南西段,构造线总体呈NE向展布,锰矿赋存于南华系大塘坡组第一段底部黑色炭质页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大致顺层产出,含矿层内部结构较简单,一般为1层矿。矿石矿物以菱锰矿、钙菱锰矿为主;矿石具泥晶、砂屑等结构,条带状、块状构造。矿床成因类型为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  相似文献   
865.
王洪涛  杜岩  王冉 《西部资源》2015,(2):139-141
四子王旗小南山地区铜、镍矿赋存于辉长岩中,矿化区与线状重力等值线密集带或水平一阶导数线状异常(或串珠状异常)重叠,推断在矿区南北有近东西向断裂存在。磁法测量显示为一规则正异常。推测磁异常是由深部辉长岩岩体引起。由于该异常与化探Cu多金属组合异常吻合较好,同时在异常走向边缘有小南山Cu、Ni矿床,异常组合形式及地质条件都有可比性,进一步做大比例地质物化探工作。  相似文献   
866.
比利亚谷铅锌银矿位于海拉尔-根河中生代火山盆地北西缘。该矿床赋存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主矿体呈脉状产出。火山岩围岩及主要矿石矿物的微量稀土特征相似:具有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Sr、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表明其均产于板内构造环境。不同之处为:1矿石矿物的稀土微量元素总量明显小于火山岩围岩;2火山岩围岩呈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而矿石矿物则具有强弱不等的正Eu异常。综合分析认为比利亚谷铅锌银矿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其主要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0Ma左右)火山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区域地质背景上对应于构造体制大转折的晚期,但是成矿期后矿体受到了120Ma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影响,本期岩浆活动是区域岩石圈快速减薄引起,产生了一期深变质作用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的深部流体活动,受其强烈改造,引起了矿石矿物微量稀土元素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867.
康滇地区是我国南方元古宇地层集中出露的地区,元古宙岩浆活动频繁,是研究扬子陆块早期地质构造演化的窗口,也是最近研究的热点。近年本项目组在南北走向的元谋-绿汁江深大断裂北部、云南元谋县黄瓜园地区识别出了中元古代晚期的片麻状花岗岩。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069.4±6.9Ma(MSWD=0.47,n=18)。岩石化学表现为较高的SiO_2(平均值高达72.79%)和中等Na_2O+K_2O(平均为6.62%),低TiO_2(平均0.26%)、低CaO(平均0.79%)、低MgO(平均0.52%,Mg#平均值22.13)和高Al_2O_3(平均12.84%,A/CNK平均值为1.33)含量,总体表现为亚碱性花岗岩的特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32.96×10~(-6)~278.72×10~(-6),平均237.00×10~(-6),稀土配分曲线明显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δEu在0.38~0.49之间;微量元素配模式明显亏损Ba、Ta、Nb、Sr、P和Ti,相对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Zr、Hf、Y等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花岗岩属于A2亚类,可能源于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为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中元古代末期,康滇地区除了发生过南北向的块体汇聚外,可能还可能发生过较大规模东西向的汇聚过程,为全球性格林威尔造山运动的组成部分。此外,该区花岗岩的时代与邻近拉拉IOCG矿床中辉钼矿的Re-0s年龄高度一致,表明拉拉铜铁矿床成矿物质的最终定位富集与中元古代晚期康滇地区微陆块东西方向汇聚后的伸展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8.
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富含多种稀有贵金属金银铂钯和铀,本文应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技术对该地区贵金属和铀矿物的含量、矿物种类、赋存状态及其嵌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电子探针Th-U-Pb定年技术推测铀矿物的形成时期。研究表明:金主要以银金矿独立矿物存在,成色均值约为638,与铜的硫化物密切依存,金矿物形成于成矿中晚期的中低温环境;银的独立矿物有银金矿、碲银矿、辉银矿,还与铜铋铅等以类质同象形式结合形成不同种类的矿物组合,且含量在74.15%~0.12%不等;铂钯矿物以含铂碲钯矿为主;铀以晶质铀矿独立矿物存在且与磁铁矿密切依存,晶质铀矿的形成年龄约为124±14 Ma,晚于岩体形成年龄(约139 Ma),早于黄铜矿和含金银铂钯等矿物,而与磁铁矿同在燕山中晚期形成。结合镜下观察,认为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主要矿物生成顺序依次是:石榴子石-磁铁矿、晶质铀矿,含金银铂钯矿物,黄铜矿。本研究为贵金属选矿提供了线索,同时利用晶质铀矿的年龄数据界定了伴生贵金属的形成年代。  相似文献   
869.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河北沽源张麻井铀-钼矿床赋存在张家口组第三段流纹岩与流纹斑岩、石英斑岩的接触带附近,主要受隐爆角砾岩控制。研究表明,张麻井铀-钼矿床赋矿流纹岩、流纹斑岩和石英斑岩的锆石具有清晰的环带结构,Th/U比值高,属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流纹岩12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136~144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8.6±1.4)Ma(MSWD=2.4);流纹斑岩11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136~145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0.2±1.6)Ma(MSWD=2.2);石英斑岩11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132~147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6.2±2.9)Ma(MSWD=1.8)。由此可见,流纹岩、流纹斑岩和石英斑岩的同位素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指示火山喷发和斑岩就位发生在早白垩世早期,与滨西太平洋成矿域以火山岩为赋矿主岩的热液型铀矿的围岩形成时代一致,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早白垩世早期次火山岩与同期火山岩的接触带附近是寻找铀矿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870.
新疆琼河坝位于准噶尔成矿带东段,是一个潜在的以铁、铜、金为主的矿集区。区内铁矿床(点)众多,以往的找矿和研究工作大多聚焦于矽卡岩型富铁矿,对其他类型的铁矿床缺乏足够的重视。为了拓宽琼河坝地区铁矿床勘查思路,需要对区内铁矿床的类型和成矿特征进行系统归纳。文章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矿床(点)的产出地质环境、矿体及矿石矿物成分特征,结合铁矿石主要矿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将琼河坝地区铁矿床划分为矽卡岩型、火山岩型、岩浆分异型、火山间歇期沉积型和湖相沉积型5种类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岩浆分异型和火山间歇期沉积型铁矿赋存在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火山岩中,湖相沉积型铁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湖沼相含煤碎屑沉积岩中。火山间歇期沉积型铁矿床是在琼河坝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类型,矿体赋存部位、矿石颗粒磨圆度及胶结成分特征均显示了该类铁矿成矿作用的特殊性。从找矿角度分析,目前主攻方向为矽卡岩型铁矿,而火山岩型铁矿是下一步找矿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