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6篇
  免费   1268篇
  国内免费   1427篇
测绘学   1286篇
大气科学   761篇
地球物理   805篇
地质学   3791篇
海洋学   958篇
天文学   162篇
综合类   861篇
自然地理   126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651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518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2年   2篇
  1963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正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日韩三国建筑师及建筑学专业在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近日,中日韩建筑师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活动在日本大阪工业大学举办。这也是第29届釜山国际建筑竞赛的后续活动。本次活动由中日韩三国各派出8名选手,分为6个小组,每组由两个不同国别的建筑师和学生组成。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天大设计总院")代表中方参加了本次建筑师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活动。本次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的题  相似文献   
912.
“20世纪的建筑像一部独立的机械,自由地发挥着功效,几乎与环境相脱离。而21世纪的建筑应该从独立的建筑中脱落出来,除了有别于纯粹封闭的几何形体外,还应该与自然环境零距离接触,达到建筑与环境的一体化”。——伊东丰雄  相似文献   
913.
乔玉兰 《西北地质》2014,(3):121-125
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在期刊的统计与分析中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CJCR)和万方数据出版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扩展版)(WD)等二家比较著名的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对《西北地质》总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为了不断提高《西北地质》的办刊质量,笔者重点对《西北地质》2001~2012年的总被引频次及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质》从2001~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总被引频次增加了416,总被引频次增长率为660.32﹪。《西北地质》从2003~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总被引频次增加了782,总被引频次增长率为1133.33﹪。事实说明,《西北地质》多年来总被引频次一直在稳步上升。最后,笔者分析了影响期刊总被引频次的因素,对如何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14.
正本刊2014年改为铜版彩印后,为了提高刊物质量,规范论文插图,美化版面,现就《中国煤炭地质》论文中插图要求如下:1、文中插图请作者单独提供电子版,文件格式可为"jpg、tif、eps、dwg"等或矢量格式如"cdr",一图一文件,并以第一作者姓名命名,如"李明图1、李明图2..."。2、图形尺寸应满足完整表达文中内容的需要,宽度以17 cm(排通栏)或8 cm(排半栏)两种为宜,并标出  相似文献   
915.
The basement of the Romanian Carpathians is made of Neoproterozoic to early Paleozoic periGondwanan terranes variably involved in the Variscan orogeny,similarly to other basement terrains of Europe.They were hardly dismembered during the Alpine orogeny and traditionally have their own names in the three Carpathian areas.The Danubian domain of the South Carpathians comprises the Dragsan and Lainici-Paius peri-Amazonian terranes.The Dragsan terrane originated within the ocean surrounding Rodinia and docked with Rodinia at ~800 Ma.It does not contain Cadomian magmatism and consequently it is classified as an Avalonian extra-Cadomian terrane.The Lainici-Paius terrane is a Ganderian fragment strongly modified by Cadomian subduction-related magmatism.It is attached to the Moesia platform.The Tisovita terrane is an ophiolite that marks the boundary between Dragsan and Lainici-Paius terranes.The other basement terranes of the Romanian Carpathians originated close to the Ordovician NorthAfrican orogen,as a result of the eastern Rheic Ocean opening and closure.Except for the Sebes-Lotru terrane that includes a lower metamorphic unit of Cadomian age,all the other terranes(Bretila,Tulghes,Negrisoara and Rebra in the East Carpathians,Somes,Biharia and Baia de Aries in the Apuseni mountains,Fagaras,Leaota,Caras and Pades in the South Carpathians) represent late Cambrian—Ordovician rock assemblages.Their provenance,is probably within paleo-northeast Africa,close to the Arabian-Nubian shield.The late Cambrian-Ordovician terranes are defined here as Carpathian-type terranes.According to their lithostratigraphy and origin,some are of continental margin magmatic arc setting,whereas others formed in rift and back-arc environment and closed to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settings.In a pal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the continental margin magmatic arc terranes were first that drifted out,followed by th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terranes with the back-arc terranes in their front.They accreted to Laurussia during the Variscan orogeny.Some of them(Sebes-Lotru in South Carpathians and Baia de Aries in Apuseni mountains) underwent eclogite-grade metamorphism.The Danubian terranes,the Bretila terrane and the Somes terrane were intruded by Variscan granitoids.  相似文献   
916.
三叠纪的鳍龙类主要在近岸浅水环境中生活,多数分布在特提斯洋区,而在北美地区极少且仅发现两属。近年来我国华南地区发现的多层位保存的三叠纪鳍龙类材料为探讨鳍龙类的起源、迁移与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同时也向传统的认识提出了挑战。目前三叠纪鳍龙类的地层发生序列与演化谱系之间仍然存在矛盾,基于系统演化研究得出的西特提斯区起源说与我国近年来在安徽巢湖的新发现不完全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其地层产出序列以及化石保存不完整所致,未来有待于在我国以及世界其他更古老地层中化石材料的发现,以及基于所有标本对三叠纪鳍龙的谱系演化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917.
徐国栋  王冠  程江  董随亮 《岩矿测试》2014,33(6):808-812
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喷流沉积-热泉水改造型锰铁锑铅锌银矿床,已有研究表明矿床中除了铅锌矿还伴生有银、锑、铜、硫、锰、砷等多种元素。本文在化学多元素分析和光学显微镜镜下鉴定的基础上,结合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扎西康铅锌矿中伴生组分Mn的含量、矿物种类、嵌布和包裹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原生矿石的主要成矿元素Pb和Zn的含量分别为6.00%和4.00%,伴生元素Mn的含量平均达到4.36%;原生矿石中的主要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其次为黄铁矿、毒砂和菱锰矿等。原生矿石中伴生元素Mn主要以独立的菱锰矿和铁菱锰矿形式存在,与闪锌矿和方铅矿密切共生,是成矿早期重要的载矿矿物,嵌布在石英、黄铁矿、闪锌矿和毒砂的粒间、边部及空隙间,其次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菱铁矿和菱锌矿中。进一步对扎西康铅锌矿选冶产物中的伴生元素Mn的含量和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Mn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在原生矿石、铅精矿、锌精矿和尾矿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36%、0.51%、0.95%和5.36%,显示Mn很少一部分进入铅精矿和锌精矿,而绝大部分进入尾矿;Mn在尾矿中仍主要以菱锰矿形式存在,存在形式与原生矿石相比未发生改变,可通过强磁选工艺从铅锌尾矿中综合回收利用Mn。  相似文献   
918.
下扬子区宜兴葛山剖面自下而上出露三叠系周冲村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四种不同白云岩化程度的产物,为研究白云岩化过程中碳酸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提供了优选素材。岩石学观察表明,白云岩化从方解石边部开始,白云岩化程度不同可形成从灰岩到白云岩的过渡类型。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发现,随着白云岩化作用的增强,岩石中镁含量增加,同时锶含量急剧减少,而锰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因此,认为白云岩化作用是一个锶减少、锰增加的过程。另外,白云岩化过程中SiO2、Al2O3、K2O、Ti2O和V这5种组分的地球化学行为较一致,其含量与白云岩化强度关系不明显。综合岩石学观察和主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分析,认为剖面底部白云岩夹层形成于同生-准同生期,而剖面中部和顶部白云岩则由准同生期或早成岩期卤水回流渗透形成。  相似文献   
919.
《铀矿地质》2014,(3):F0004-F0004
1.《铀矿地质》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核地质类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并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本刊旨在促进核地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应用,主要登载铀矿地质领域内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阶段性成果,内容包括铀矿地质、普通物化探及放射性物探、遥感技术方法、钻探技术、分析测试技术、环境地质、水文与工程地质等。文章形式主要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合评述、技术交流、科技开发等。  相似文献   
920.
位于中亚造山带北缘的喀拉通克早二叠世铜镍硫化物矿区是新疆规模最大的铜镍矿山,包含13个岩体,相当部分为隐伏岩体,其中1号、2号、3号、9号矿床为主力矿床,经过30余年持续开发,最大开采深度已达740 m,已面临后备资源不足的危机。已知矿体主要产于辉长岩、苏长岩、辉长苏长岩以及橄榄苏长岩中,甚至角闪辉长岩局部也含矿,未见超镁铁岩产出,具有显著的磁性(200 nT)、重力(0.29×10~(-5)m/s~2)、激化率异常,以镁铁岩含矿、岩体规模小且成群成带、分异演化程度高、富铜(Cu/Ni约3:2)、PGE较高、块状硫化物贯入矿体普遍发育为特色。其围岩为含炭质板岩、片岩和凝灰岩,变形强烈,常规电法受到炭质层的干扰。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岩浆源于软流圈地幔,基于与东天山同期铜镍矿床含矿岩相及其比例和剩余重力异常的比较,推断其应发育有相当比例的超镁铁岩,因而深部出现超基性岩的可能性很高,且含矿性应更好。这一推断得到坑道钻探的证实,2013年矿区在Y2岩体东段650~740 m深度和Y2岩体西段400~500 m深度发现隐伏超镁铁岩且含矿,局部见贯入块状矿体。橄榄辉石岩、辉石橄榄岩系矿区首次发现,粒度很细,发育强烈的蛇纹石化、纤闪石化,推测只是隐伏超基性岩的头部。结合控岩控矿构造的追溯及南、北岩带的侧伏和倾伏方向判断,硫化物珠滴构造的发现与系统观测统计,围岩烘烤边和角岩化的研究分析,提出南岩带主岩浆通道位于Y2与Y3岩体之间,而不是原普遍认为的岩浆通道位于Y1与Y2岩体之间。结合矿区的现状,提出采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CSAMT和瞬变电磁地-井测量,结合传统的高精度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来勘探和预测南岩带深部隐伏含矿超镁铁岩的空间位置和产状,圈定岩浆通道和隐伏铜镍矿体,进而推动北岩带和外围G21、22号岩体的深部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