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424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219篇
地质学   1544篇
海洋学   236篇
天文学   173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5篇
  1945年   3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西天山伊犁科古琴山地区出露较完整新元古代南华纪地层,自下而上为库鲁铁列克提组、吐拉苏组和别西巴斯套组,可划为两个冰期和一个间冰期沉积.下冰碛地层库鲁铁列克提组为一套冰碛砾岩、含砾凝灰岩组合.上冰碛地层别西巴斯套组岩性主要为冰碛砾岩、含砾凝灰质岩屑砂岩.两冰碛地层间间冰期沉积吐拉苏组主要为一套粉砂岩、细砂岩和凝灰岩沉积.通过岩相学分析,认为研究区南华系整体处于浅海陆棚环境,伴有冰川作用和火山活动.可划出冰川沉积相、海相和火山喷发相3种沉积相,其中冰川沉积相又可细划为基底冰碛岩亚相、冰前滨海亚相和冰筏海洋亚相.海相主要划为浅海碎屑沉积亚相和浅海碳酸盐岩亚相.  相似文献   
902.
准南霍玛吐构造带主力产层古近系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油气相态多样,油气水关系复杂,差异性明显。油气勘探与评价结果表明,储层发育的复杂性是霍玛吐构造带除复杂构造变形特征与构造样式之外控制油气成藏与分布的另一重要因素。通过研究霍玛吐构造带紫泥泉子组储层形成与演化特征,结合其油水分布规律,从储层的几何形态和内部属性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储层发育与油气差异性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紫泥泉子组的储层空间结构类型为迷宫状,侧向相变剧烈,单砂体厚度较小,连续性中等偏差;侧向上,储层砂体的横向尖灭和物性变差常常成为油气水边界,垂向上,大套泥岩隔层可以分割上下油气水关系,形成上下不同的油水系统,造成垂向上油气水分布的复杂性。此外,综合分析对比霍玛吐构造带3个背斜的储层孔渗特征与油气充注强度差异性,认为储层物性特征与油气充注强度耦合关系是影响油气藏的油气相态与油气丰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3.
针对新近系地层国内外普遍存在回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对滤水管和射孔两种不同完井工艺对回灌效果的影响入手,开展两种完井工艺地热回灌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地层沉积环境和地层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射孔完井工艺回灌量大,回灌持续性好,不易产生堵塞,比滤水管完井工艺效果显著,对提高新近系地热回灌井的回灌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04.
建立了同时测定土壤中23种挥发性氯代烃和苯系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优化了试验条件,标准曲线在0.32×10-9~200.0×10-9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S/N)为0.077×10-9~0.69×10-9,样品标准添加平均回收率86.5%~117.5%,相对标准偏差(n=7)在1.6%~8.2%之间.  相似文献   
905.
采用跟踪测量和微卫星(SSR)技术研究了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和对照组的存活率、生长情况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四种壳色选育系和对照组的生长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30对微卫星引物中扩增筛选获得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26.67%,它们在4个壳色选育系共120个个体中产生了4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多态位点产生5.25个。4个选育系的平均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6622—0.6850,平均观察杂合度范围为0.2708—0.46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范围为0.6025—0.6190,说明4个选育系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育种潜力;平均遗传偏离指数均为负值,4个选育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白壳色选育系与红壳色选育系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黑壳色与白壳色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相似文献   
906.
沉积盆地超压普遍发育,形成机制多样,其演化过程对油气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综合试油、测井资料并结合有效应力特征,分析了黄河口凹陷超压的成因机制,表明东营组超压形成受欠压实和生烃作用的共同影响,沙河街组超压成因以生烃作用为主。压力史演化数值模拟证实,构造活动控制的断层开启和砂岩夹层共同作用造成的超压释放是部分区域实测地层压力接近于常压的原因。超压发育与演化特征控制了黄河口凹陷现今不同类型油藏的垂向分布:在现今超压比较发育、未受断裂活动影响且压力释放作用不明显的区域,以寻找古近系原生油气藏为主;而在断裂沟通古近系与新近系的区域则有利于新近系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与勘探。  相似文献   
907.
毛凤军  刘若涵  刘邦 《地学前缘》2016,23(3):186-197
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是中西非裂谷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也是中石油海外最具潜力的风险勘探区,但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复杂性,研究区晚白垩世的古地理演化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作为研究区域,在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地层学及地球物理等手段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古气候及古物源,最终明确了晚白垩世的古沉积演化。研究认为,晚白垩世早期的森诺曼阶(Cenomanian)研究区开始发生海侵,三冬阶(Santonian)时期达到最大海侵范围,之后开始逐渐海退的过程。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时期的区域构造挤压事件使盆地形态发生改变,该构造事件最终以区域不整合结束。地球化学资料、岩性资料以及地震资料综合表明,森诺曼阶(Cenomanian)-三冬阶(Santonian)时期研究区处于偏还原的浅海陆架沉积,属典型的热带气候,接受来自北东向的物源供给;至坎潘阶(Campanian)-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时期,伴随着海平面的下降,研究区由海相沉积逐渐转变为海陆过渡相沉积,且物源主要来自于北东及南西两个方向。本次研究明确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在晚白垩世的古沉积演化过程,这为进一步明确研究区的沉积体系及砂体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8.
钻探显示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地层具有良好的页岩油资源潜力,成熟页岩厚度超过1 000 m,其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备受关注。通过对研究区5口页岩油钻井岩石热解地化参数详细统计和对烃源岩原始有机碳、可转换碳、页岩含油量以及生烃潜力等页岩有机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页岩镜质体反射率动力学应用范畴。沙河街组(沙三段下亚段和沙四段上亚段)页岩最大热解温度(Tmax)为423~450 ℃,有机质成熟度(Ro)为0.45%~0.94%,平均为0.73%,Ⅱ型烃源岩原始有机碳(TOCo)含量为0.92%~5.67%,平均为4.23%,可转换碳(Cc)比例为51%~63%,平均为59%,页岩含油量(S1)为(10~75)×104 t/km2,平均为39.67×104 t/km2,生烃潜力(S2)为(20~465)×104 t/km2,平均为293×104 t/km2,热解产量指数(PI)为0.03~0.47。综合研究认为,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主要集中在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有机质成熟度对页岩油的生成和聚集至关重要,当Ro为0.70%~0.74%时,油气开始大量生成,并且开始排烃。  相似文献   
909.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和聚焦方式,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种常见的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对电极系数、井眼影响系数、径向探测深度的影响;对比硬件聚焦中监督电极残余电位差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引入聚焦系数,提出了一种利用软件聚焦实现阵列化测量的新方法;利用Oklamoha标准地层模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不同电极系结构和电极系的不同部分对测井响应的作用不同,其中电极系绝缘部分长度对探测特性的影响很大,在电极系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绝缘尺寸对探测特性的影响。采用软件聚焦方式,不仅消除了硬件聚焦方式中残余电位差的影响,而且在不改变双侧向电极系结构的基础上,选择聚焦系数为0~1.1,得到了不同径向探测深度的测井曲线,实现了类似于阵列侧向测井中的阵列化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电极系数随着聚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井眼影响系数保持在0.80~1.16,并提高了径向探测能力,最大探测深度达到2.0 m以上,获得更丰富的地层电阻率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910.
辽北殷屯组分布于铁岭大甸子盆地西部,角度不整合于长城-蓟县系不同层位之上.该组以发育冰碛砾岩为其特征,相当于“南沱冰期”形成的产物,其岩性组合基本可以与鄂西峡东地区南华系南沱组对比.本文将殷屯组时代置于南华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