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422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302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829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5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1961年1月—2014年12月Hadley气候预测研究中心的全球海表温度(SST)资料,NECP/NCAR逐日风场、比湿等再分析资料,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降水、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东部(EP)型和中部(CP)型两类El Niňo事件次年夏季长江-黄河流域降水(简记为EP型和CP型降水)低频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低频水汽输送差异。结果表明,1)平均而言,EP型降水主要有10~20 d(最显著)以及20~30 d(次显著)低频周期;CP型降水主要有10~20 d的低频显著周期。与之相关的纬、经向水汽通量最显著低频周期也为10~20 d。2)影响EP、CP型低频降水共同的低频水汽环流系统主要有:菲律宾群岛附近的异常反气旋式水汽环流和渤海湾附近(日本东南侧)的异常气旋式(反气旋式)水汽环流。另外,影响EP(CP)型低频降水的还有来自巴尔喀什湖东北部异常气旋式水汽环流(孟加拉湾、苏门答腊岛以西的异常气旋式水汽环流对和贝加尔湖西、东两侧的异常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3)EP型降水暖湿水汽主要源自南海,冷湿水汽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冷空气来自巴尔喀什湖东北部和贝加尔湖西北侧。CP型降水暖湿水汽少量来自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大量来自热带西太平洋,冷空气主要来自贝加尔湖西北侧。  相似文献   
92.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rainfall over China is analyzed using the EOF procedure with a new parameter (namely, mode station variance percentage) based on 1951-2000 summer rainfall data from 160 stations in China. Compared with mode variance friction, the mode station variance percentage not only reveals more localiz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rainfall, but also helps to distinguish the regions with a high degree of dominant EOF modes representing the analyzed observational variable.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iagnostic studies with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ily data from 1966 to 2000 show that in summer, abundant (scarce) rainfall in the belt-area from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northeastward to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s linked to strong (weak) heat sources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hile the abundant (scarce) rainfall in the area to the south of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weak (strong) heat sources over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93.
洞庭湖古湖滨砾石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解放初期湖泊面积为4350km^2,如今仅有2691km^2.由于洞庭湖承纳“四水”,吞吐长江,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洪湖泊,其变化直接影响到长江中游的防洪和生态环境.因此,洞庭湖的演化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94.
长江三峡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成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斜坡后缘边界的挤压变形带是斜坡整体沿其底界面(T1j^3-T2b^1)之间岩层界面向长江发生重力蠕滑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巴东断裂”问题。斜坡系统内部未发现成规模的褶皱,也不存在数量众多的内动力成因的断裂带。巴东斜坡区浅表生变形破坏类型可概括为侧向拉裂、“雪崩式”垮塌、表层风化、侧向滑移张剪破裂、岩层折断变位、软岩膝折剪破裂和压扭破裂又重胶结7种重力卸荷破坏力学模式。斜坡系统内部发育分期分区(块)滑动(滑坡)现象,但不存在构造地质意义上的“断层”形迹。在地貌形态上,巴东大斜坡被4条冲沟分割成5个斜坡单元。在斜坡地质结构、成因类型与空间分布上,巴东大斜坡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表层崩塌滑坡成因为主的堆积层(第一层次),冲沟分割且浅表生地质形迹发育的层状顺倾的中间基岩层(第二层次)和整体连续顺倾的深层基岩层(第三层次)。分形几何计算证明,巴东大斜坡的地貌形态尚处于侵蚀发育的青(幼)年期。FLAC^3D数值模拟发现,在长江侵蚀下切的不同阶段,巴东斜坡体前缘和后缘接近底界面位置塑性变形区分布集中,但不具备沿深层界面发生整体滑动剪出的可能性。基本认识是,“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是在官渡口-东瀼口向斜南翼(单斜山)的地质背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外动力作用,河谷岸坡快速临空导致其自身重力产生强烈的侧向卸荷与滑移等浅表生地质改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可简单地概括为“重力成因论”。  相似文献   
95.
王银平 《湖北气象》2006,25(1):47-48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的赤壁市气象局,虽然只是一个只有11名在职干部职工的一般气候站,但却拥有8名工程师和1名高级工程师,也拥有很多光彩夺目的荣耀:全省"气象为农业服务先进单位"、全省气象部门明星台站、咸宁市气象部门"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优秀达标单位"、咸宁市最佳文明单位、赤壁市"政府目标责任综合考核先进单位"……悬挂在荣誉室墙面上数以百计的奖牌或奖状,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荣耀的背后是什么?笔者怀着好奇与崇敬于今年年初冒着寒风前往赤壁市局进行了实地探访.  相似文献   
96.
陈一秀  杨丹 《矿床地质》2021,40(1):128-142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该矿集区具有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和多种类型的复杂成矿系统演化,找矿潜力大,研究程度较高.区内广泛发育一系列层状硫化物矿床,其成因问题一直是中国矿床学界争议的焦点之一.文章从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对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矿集区内层控硫化物矿...  相似文献   
97.
1 IntroductionHuman activitieshavebeen stronglyaffecting theworld river sedimentsupply to the oceans since the19thor20thcentury(StanleyandW arne,1993;Fanos,1995;Sm ithandW inkley,1996;Stanley,1996;Yang,Shi,etal.,2004;Yang,Zhao,etal.,2002).Thesedi-m enttra…  相似文献   
98.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要素集聚能力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城市群作为当前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在区域发展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论文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抓取等手段,以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群间要素集聚能力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①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间要素集聚能力差异与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相吻合,城市群要素集聚格局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衰减的分布特征;② 城际层面要素集聚能力差异的两极分化现象显著,以城市群首位城市为中心的要素集聚“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较为鲜明;③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内科技创新、对外开放、金融等要素的集聚格局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化和集聚分布指向特征;④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要素集聚能力等级规模结构分布总体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可分为“均衡型”和“离散型”2种类型,首位城市要素集聚首位度随城市群要素集聚能力高低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空间分布与产业集聚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L 函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空间分布与产业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总体上呈东密西疏、东强西弱、东中西段分异的显著集聚分布特征;② 基于主导产业划分的各类开发区在空间上均为集聚分布,集聚强度和规模随距离的增加基本都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集聚形态各异,主要有“单核心”“双核心”“多核心”3种;③ 长江经济带东段地区主要以装备制造、通信电子、汽车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为主,中、西段地区则集聚了化学工业、金属加工、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等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加强经济带上中下游开发区之间的多维良性互动,注重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与结构优化,进一步提升其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通过SeaWiFS和MODIS卫星数据获得1997—2012年长江口区域年均、月均叶绿素a浓度,结合长江入海水沙资料,研究长江口叶绿素a浓度变化与长江来水来沙的关系及对三峡建坝的响应。结果显示,研究区在年均与月均尺度上,长江口叶绿素a浓度与长江径流量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判定系数分别为0.72和0.89),而与输沙关系较差,说明径流携带溶解态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贡献大于泥沙颗粒吸附的颗粒态营养盐贡献;三峡建坝后,研究区年均叶绿素a浓度出现下降趋势,月均叶绿素a浓度变化显示,原本的春、夏季峰值出现了一个月左右的滞后期,分析主要与建坝后较多枯水年份导致的春旱和三峡防洪前的排水以及夏季对洪峰的拦截有关;虽然蓄洪排枯增加了枯水月份径流量,但由于枯水月大多温度低、透光性差,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蓄洪排枯对枯水月份叶绿素影响不大,洪水季由于削峰导致叶绿素浓度较大坝建成前降低,因此,三峡大坝建成后研究区总体年际叶绿素a浓度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