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9篇
  免费   1250篇
  国内免费   1521篇
测绘学   385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737篇
地质学   5882篇
海洋学   571篇
天文学   167篇
综合类   484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43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5篇
  193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成藏期研究——以黑帝庙地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光 《世界地质》2008,27(1):53-58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结合激光拉曼光谱显微探针成分分析与构造演化史分析,认为青山口组生成的油气主要存在一期充注,包裹体均一温度是90℃~110℃,对应的油气充注时间是从82.5 Ma开始.油气存在二期成藏,即嫩江组末期和明水组末期.嫩江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是二期充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是90℃~100℃和110℃~120℃,油气分别由68 Ma和66 Ma开始充注,但以后者为主.主成藏期是一期,明水组末期-古近纪时期.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寻找由嫩江组烃源岩提供油源,形成于姚家组和嫩江组中的岩性油气藏及于明水末期-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岩性-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52.
张守鹏 《地学前缘》2008,15(1):202-208
渤南洼陷沙四上段油气储层非均质性明显,砂层薄且与泥质间层分布,储层分布规律和空间叠置关系复杂。储层主要受深水盐湖、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五类沉积相控制。利用先进的GridStrat建模软件,采用特殊的"二步建模"处理方法,根据不同沉积相的储层参数分布规律,进行井间插值或随机模拟,建立了沉积相、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和产能系数模型。沉积相模型显示出扇三角洲及浊积扇是砂体分布的主体,且分布范围广;岩性模型显示出不同岩类的分布受沉积相带、构造位置及不同物源控制。孔、渗模型显示沉积相带和岩性是决定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孔隙度决定了储油气空间的数量,渗透率决定了储层产能系数的大小。产能系数模型显示出产能潜力区为浊积扇和扇三角洲的叠合分布区。研究结论对油田开发部署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3.
大别山南部宿松群的组成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对大别山南部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对宿松群的组成和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宿松群可解体为以变质侵入岩为主的蒲河杂岩和变质沉积岩为主的宿松岩群两部分。前者主要分别在原宿松群虎踏石组和蒲河组的范围内,组成岩石变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其原岩主要为形成于新元古代的花岗岩类和基性侵入岩;后者主要分布在原宿松群大新屋组和柳萍组范围内,组成岩石主要为变质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可分为大新屋岩组和柳坪岩组,是不整合在古元古代二长花岗片麻岩之上,时代为中元古代早期。  相似文献   
54.
粘土矿物是影响碎屑岩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为例,应用铸体薄片、普通薄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在成岩过程中自生粘土矿物的沉淀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生绿泥石对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发育有利,自生高岭石的含量反映了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而伊利石对储层的影响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55.
邹平铜矿处于齐河-广饶深大断裂带南部的邹平火山岩盆地中,形成于破火山口火山通道充填的石英正长闪长岩岩颈中央上部,包括伟晶岩型铜矿和细脉浸染状斑铜矿床两种类型。前者矿体较小,但品位高;后者品位较低,但规模中等。含矿石英正长闪长岩等密度小、磁性弱,故在火山岩系中呈现高背景重力场上的重力低和杂乱高磁场背景中的低负异常,即“重磁同低”,且高极化。重磁同低异常区和高极化率异常带,是本区寻找铜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6.
青藏高原北部陆相盆地中烃源岩发育层位包括始新统风火山组、渐新统雅西措组和中新统五道梁组。古近系雅西措组烃源岩,特别是灰岩属于中好烃源岩范畴,有机质类型较好,且烃源岩主体处于成熟阶段,是藏北高原新生代陆相盆地主力烃源岩的发育层位。陆相盆地储集岩较发育,储层较丰富,发育层位包括风火山组和雅西措组,其中雅西措组是储层主力分布层位。对测区分析数据表明:通天河盆地具备一定规模的生油岩厚度,而且有机质丰度为沱沱河地区最高,表明其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7.
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主,同时结合综合地质分析方法对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藏分小层进行了河流相低渗透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剩余油潜力研究.认为井网未控制型剩余油、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厚油层顶部滞留型剩余油、层间干扰型剩余油是主要的剩余油成因类型;长21-2储量动用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的绝对数较大,仍然是开发的主力层位,长21-3动用程度很低,但由于存在底水,底水锥进严重,需加强动用程度及开发控制.  相似文献   
58.
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版本管理软件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海量空间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快速更新都是数字测绘部门面临的一大技术问题.空间数据库版本管理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技术,它通过多用户分布式编辑和版本冲突处理机制来提高实际的4D产品生产和管理效率.本文主要讨论了借助于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以及提供的空间数据库版本管理组件,利用ComGIS开发具有实用性的空间数据库版本管理软件的方法、过程以及试验,并对试验的结果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59.
《浙江测绘》2008,(3):F0003-F0003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这是继年初冰雪冻灾之后,中国大地面临的又一场天灾。这场特大地震给灾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党中央、国务院确定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60.
第五届全国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8月28~3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等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