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2篇
  免费   1986篇
  国内免费   4527篇
测绘学   674篇
大气科学   2278篇
地球物理   1446篇
地质学   7702篇
海洋学   737篇
天文学   183篇
综合类   723篇
自然地理   612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484篇
  2020年   456篇
  2019年   574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760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701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63篇
  2005年   878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577篇
  2002年   619篇
  2001年   438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8篇
  1950年   7篇
  1948年   10篇
  1946年   7篇
  1943年   8篇
  1942年   16篇
  1941年   15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长期模拟比较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9  
冯锦明  符淙斌 《大气科学》2007,31(5):805-814
利用亚洲区域模式比较计划RMIP第二阶段五个区域模式和一个变网格全球模式,对中国地区1988年12月~1998年11月十年模拟的平均温度和降水结果,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模式都能模拟出中国地区多年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基本空间分布形态,但模式模拟的温度普遍偏低,在大部分区域,大多数模式模拟的降水偏多,而且不同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别。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出中国地区温度的年际变化,对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模拟较差,对冬季模拟较好。  相似文献   
962.
2006年陕西年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异常偏高,根据全省29个气象站的资料统计,有20站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年降水量全省大部属正常年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北部和南部偏少,中部接近常年或略偏多;冬季偏多,春季偏少,夏季大部接近常年同期,秋季偏少;暴雨日数及强度接近常年,全省无大面积洪涝事件发生。苹果花期冻害强度大、范围广、危害重,为严重花期冻害级别;盛夏陕南中西部遭遇严重干旱,干旱程度居50 a以来第3位;10—11月气候异常偏暖使部分地区的冬小麦出现冬前旺长现象。2006年属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963.
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沿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 它产生的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 给沿岸地区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严重的台风灾害, 往往是台风登陆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登陆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 总结了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特点, 结果表明: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具有登陆季节短、登陆地点分布异常、台风比例异常偏高、灾害损失极为严重的特点。同时, 还讨论了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异常的气候原因, 并指出未来几年登陆热带气旋和台风的年频数处在上升趋势中。  相似文献   
964.
为了消除利用星间距离或速度观测值进行自主定轨时可能存在的卫星星座整体旋转和卫星钟差整体漂移的误差,提出利用单点定位的方法来研究并消除上述两项误差。当导航卫星整体旋转△Ω角时,单点定位所求得的测站经度也会偏移△Ω角,据此就能用具有精确地面坐标的控制点来测定△Ω角。当各卫星钟中均舍有系统误差△t时,利用单点定位所求得的接收机钟差中也会出现同样的误差,通过与标准时间比对就能测定△t值。算倒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5.
联合地面和星载数据精密确定GPS卫星轨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联合定轨的数学模型,从6个试验的结果说明低轨卫星的星载GPS观测值对GPS卫星精密定轨的贡献。单天解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仅使用43个地面跟踪站的定轨结果,增加3颗低轨卫星的观测数据可以使GPS卫星的轨道准确度平均提高40%,即使仅用21个地面站和3颗低轨卫星也可以使GPS卫星的轨道与IGS最终轨道之差的RMS在5cm左右。  相似文献   
966.
李元 《国土资源通讯》2007,(15):29-33,48
(2007年7月20日)最近,绍史同志主持部党组会议,对上半年工作进展和下半年工作安排进行专门研究。现通报如下。一、上半年主要工作进展今年以来,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土资源管理继续保持了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967.
968.
黑龙江老柞山金矿床是佳木斯地块中北部的大型热液叠加夕卡岩型矿床.对矿区东矿带赋矿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的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共获得3组年龄,分别为697.1±8.0、703.0±8.8和484.7±2.7 Ma.其中前2组为捕获的锆石年龄,暗示佳木斯地块南缘可能存在新元古代的结晶基底.第三组锆石年龄代表片麻状花岗岩结晶年龄.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显示,片麻状花岗岩的εHft)值为-2.4~+3.6,TDM2为1620~1390 Ma,指示片麻状花岗岩原岩可能是中元古代陆壳物质重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片麻状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晚泛非-早加里东期的碰撞造山作用,是麻山群深熔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69.
广泛分布于拉萨地块南部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到陆陆碰撞构造背景转化过程中的岩浆作用产物,记录了从新特提斯洋俯冲到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碰撞的丰富信息.对狮泉河地区的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典中组火山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集中在67.1±1.7 Ma至70.8±1.1 Ma,表明其形成于白垩纪晚期.火山岩岩性主要包括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其中,中基性火山岩为一套低钾拉斑-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低TiO2(平均值< 1%),高Al2O3(平均值>15%),均富集K、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两件中基性岩样品(87Sr/86Sr)i比值分别为0.707 437、0.707 672,εNd(t)值分别为-5.06和-4.31.酸性火山岩为一套高钾钙碱性岩石,具有高的SiO2(76.01%~76.77%)、高K2O(4.93%~4.98%)、高K2O/Na2O(1.41%~1.45%)以及相对高的Mg#(平均值为45.38),富集K、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明显的Eu和Sr负异常.以上特征暗示典中组中基性火山岩可能是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板片流体引起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且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混染的影响,酸性岩则可能来源于上覆地壳的部分熔融,且受到少量幔源物质的影响.此外,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本研究样品不属于前人认为的则弄群火山岩,而应重新厘定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   相似文献   
970.
熊山岩体分布于福建政和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的闽中裂谷带中西部,岩性总体上属基性岩。浅部主要为细粒辉长岩、辉绿玢岩,深部出现粗粒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类。细粒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63.9±6.2) Ma,粗粒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65.7±6.1) Ma,表明熊山岩体的结晶年龄为465.7~463.9 Ma。样品在TAS图解中主要投影在辉长岩范围内。细粒辉长岩中稀土元素总量偏低,(La/Yb)_N为1.08,LREE/HREE比值为1.94;δEu为0.83,表现为较弱的负异常;δCe为0.92,基本无异常; LILE (K、Sr、Ba)含量较低,HFSE (U、Zr、Nb)和Ti表现为较弱的正异常。粗粒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中稀土元素总量中等,(La/Yb)_N为8.68和8.91,LREE/HREE比值为8.60和8.50,富集轻稀土元素;δEu为0.95和0.87,表现为较弱的负异常;δCe为0.96和0.99,无明显异常;样品中LILE (K、Rb、Ba、Sr)相对富集,HFSE (U、Th、Nb)、Ti和P亏损。根据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形成熊山岩体早期细粒辉长岩的岩浆来自于深部的地幔橄榄岩,而形成较晚期的粗粒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类的岩浆则来自于玄武质和榴辉岩熔体区。熊山岩体成岩时间早于大药坑金矿床形成时间,不是成矿岩体,但在后期成矿过程中可提供成矿物质,是金矿形成的"矿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