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546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1479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用Takenouchi和Kennedy(1965)关于H_2O-Nacl-Co_2体系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该三元系液相中压力(0—1500bar)、温度(100—450℃)、Nacl浓度(0—20wt%)和CO_2溶解度(0—36wt%)之间的函数关系,讨论了用此函数方程计算压力的误差(±2%—±40%,一般小于|±30%|)。对山东玲珑金矿床等一些热液矿床的压力计算表明,所得数值与其他地质压力计测算的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2.
浙西南淡竹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汪相  陈洁  罗丹 《地质论评》2008,54(3):387-398
本文对浙西南地区淡竹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群进行了形态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花岗闪长岩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锆石: 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前者为自形—半自形的长柱状晶体, 无色透明, 富含岩浆和矿物包裹体, 其背散射电子图像 (BSE图像) 显示出均匀的内部构造 (少数具有韵律环带构造), 其晶型指数落在钙碱性系列花岗闪长岩的范围内; 后者大多数以增生边的形式围绕岩浆锆石生长, 极少量呈他形的粒状晶体, 呈黄褐色—半透明, 其BSE图像亦呈现均匀的内部构造。这两类锆石在化学成分上有较大的差异, 表现为岩浆锆石比变质锆石明显地富U、Th、Y等阳离子置换元素。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 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分别形成于1875±33 Ma和209±12 Ma两个不同的时代, 为浙闽运动和印支运动在浙西南地区的表现提供了有力的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3.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this paper we derived a formula to estimate the prolongation period (AtL) of cooling-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a granitic melt caused by latent heat of crystallization as follows:△tL=QL×△tcol/(TM-TC)×CP where TM is initial temperature of the granite melt, Tc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granite melt, Cp specific heat, △tcol cooling period of a granite melt from its initial temperature (TM) to its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Tc), QL latent heat of the granite melt.
The cooling period of the melt for the Fanshan granodiorite from its initial temperature (900℃) to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600℃) could be estimated -210,000 years if latent heat was not considered. Calculation for the Fanshan melt using the above formula yields a AtL value of -190,000 years, which implies that the actual cooling period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900°-600℃ should be 400,000 years.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latent heat produced from crystallization of the granitic melt is a ke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cooling-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a granitic melt, prolongating the period of crystallization and resulting in the large emplacement-crystallization time difference (ECTD) in granite batholith.  相似文献   
4.
邹平铜矿处于齐河-广饶深大断裂带南部的邹平火山岩盆地中,形成于破火山口火山通道充填的石英正长闪长岩岩颈中央上部,包括伟晶岩型铜矿和细脉浸染状斑铜矿床两种类型。前者矿体较小,但品位高;后者品位较低,但规模中等。含矿石英正长闪长岩等密度小、磁性弱,故在火山岩系中呈现高背景重力场上的重力低和杂乱高磁场背景中的低负异常,即“重磁同低”,且高极化。重磁同低异常区和高极化率异常带,是本区寻找铜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
云南三江口地区超基性岩岩石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口地区超基性岩按岩石类型可分六种,岩石的m/f值小于6 5,属铁质超基性岩,呈包体状产于下二叠统木星土岩组(P1mx.)及上二叠统洛吉组(P2lj)中,与其为同源异相产物,形成于板块裂陷环境。岩浆活动时期大致为晚古生代 早三叠世早期,可能代表古特提斯形成的早期阶段。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恢复该区古构造格局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藏尼雄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旭铃  陈振华 《中国地质》2005,32(1):122-127
尼雄岩体分布于西藏自治区措勤县木质顶、尼雄、沙松、日阿一带,出露面积180.14km^2,由4个深成岩体组成,平面形态呈不规则椭圆形、圆形串珠状分布,岩石类型有苏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室内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等特征的综合研究成果,发现该岩体各单元之间呈脉动式侵入接触,接触界线清晰,且含有较多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稀土总量较低,K、Rb、Ba、Th元素相对富集,Cr、Ti、Nb、Sr、Zr、P元素相对亏损。研究显示尼雄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火山弧,构造环境,与雅鲁藏布江大洋板块向北俯冲消减作用有关,为大陆弧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富碱斑岩中超镁铁深源包体岩石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云南省鹤庆县六合乡富碱斑岩体中找到超镁铁深源岩石包体,这对于研究富碱斑岩的起源和演化及其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深源包体岩石的矿物学特征,揭示该深源包体具有原始上地幔岩在地幔条件下受到一定程度富集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改造的特征,具有富集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属性,为富碱斑岩的成岩成矿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山东省侵入岩岩石单位及其代号的厘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和我省正在进行的1:25万区调修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山东省侵入岩岩石单位及其代号进行了厘定:不同类型的花岗岩类均作为正式填图单位按“年代+岩性和典型产地方法”确定填图单位代号,而独立侵入体、脉岩和包体,以及基性一超基性岩则作为非正式填图单位按“年代+岩性方法”确定填图单位代号。  相似文献   
10.
叶荣  涂光炽等 《矿床地质》2002,21(3):278-282,303
山西义兴寨金矿床的金主要呈包体金和裂隙金两种产出状态。文章根据成功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论证了金元素在含矿断裂发生脆性破裂和脆-韧性扩张活动中析出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受反应动力学条件的制约,形成矿石中金不同产出状态的规律。指出热认矿中普遍存在的包体金为热液成矿早期阶段断裂发生脆性破裂和成矿流体沸腾,导致快速反应结晶的产物;而裂隙金和晶隙金为成矿晚期金等矿质在流体中残余富集,同时成矿断裂再次发生脉动破裂,即成矿热力学演化与有利的构造动力学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得出金矿物颗粒的产出状态具有成矿动力学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