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716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1991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通过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方法,对出露于北秦岭西段宝鸡岩体王家山一带的黑云母花岗岩和其中的包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87±2 Ma,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Nb、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和Eu,具有高的全岩锆石饱和温度(825℃~838℃),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造山后的板内环境,可能为秦岭岩群副变质岩与安山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暗色包体显示塑性流变特征,具有岩浆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和具有复杂成分环带的更长环斑结构长石,是幔源岩浆注入酸性岩浆发生混合作用的产物,形成时代为191±2 Ma,其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εHf(t)值介于-11.26~-2.51,主要为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产物。综合本文及前人已有研究结果,认为~190 Ma的早侏罗世早期秦岭地区早中生代碰撞造山过程已经结束,区域开始逐渐进入板内伸展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2.
冀东地区~3.8Ga TTG岩石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始太古代及形成时代更古老的岩石十分稀少,任何新的发现都是对最早期陆壳形成演化研究的重要贡献.本文首次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冀东地区~3.8 Ga TTG岩石的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样品J2012为花岗闪长质片麻岩,J2013为侵入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的花岗闪长岩脉,也遭受变质变形.两者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3785±8 Ma和3773±6 Ma.尽管岩石的常量元素组成和形成时代类似,但稀土模式明显不同.样品J2012的TREE(稀土总量)和(La/Yb)n比值分别为139.2×10-6和8.44,组成特征与北美4.03 Ga Acasta片麻岩类似,岩浆作用发生在相对低压的条件下,岩浆作用过程中无石榴子石参与而有斜长石存在.样品J2013的TREE和(La/Yb)n比值分别为163.5×10-6和51.16.轻重稀土强烈分异要求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石榴子石稳定和斜长石不稳定的高压条件下.研究表明,冀东地区在~3.8 Ga时TTG岩浆作用就显示出多样性,支持了古太古代早期—冥古宙陆壳基底广泛存在的认识.根据始太古代岩石类型和组成特征等综合对比,认为鞍本和冀东是华北克拉通2个不同的古陆核形成演化中心.  相似文献   
93.
李毅恒  汪在聪  何琦 《地质学报》2021,95(9):2889-2900
NWA 8545 是一块玄武质无球粒陨石,它与碳质陨石(CC)NWA 011 成对.CC 被认为是来自于外太阳系的一类物质,由于同位素异常,它们区别于来自内太阳系的非碳质陨石(NC).NWA 011 及其成对陨石作为CC中稀有的玄武质无球粒陨石,其记录的岩浆过程可以被用来研究外太阳系早期行星母体的岩浆活动.本文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NWA 8545 中的辉石、斜长石和陨磷钙钠石进行岩相学以及原位主微量元素的分析,并根据矿物模式丰度计算全岩稀土元素含量.电子探针结果显示NWA 8545 与 HED族陨石Eucrite(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具有相似的主量元素特征,同时其岩相学与5 型Eucrite类似.激光微量数据表明辉石、斜长石和陨磷钙钠石的稀土元素配分都表现出略微的Ce异常,但其辉石的Ba、Sr等元素并未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即该陨石受地球风化作用影响不明显.利用辉石和斜长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计算平衡熔体的成分,显示其平衡熔体的成分都与全岩的成分比较接近,可以认为两者是在封闭的体系下接近同时结晶.结合变质过程和母体岩浆的成分,本文认为NWA 8545 是由其母体岩浆在经历分离结晶过程后喷发到母体行星表面冷却形成的.  相似文献   
94.
郭晶  李云帅  张建新 《地质学报》2021,95(3):723-736
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首次限定了该区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形成时代为491±2 Ma (MSWD=0.91),此年龄与寄主麻粒岩高压—超高温阶段(榴辉岩相)的变质时代在误差范围内近一致,表明长英质脉体形成于榴辉岩相的变质阶段。由于长英质脉体中锆石明显不同于寄主基性麻粒岩中变质锆石的形态特征,基本排除了长英质脉体中的锆石为捕获锆石的可能性。此外,该长英质脉体中的锆石具有少量的长石、石英包裹体和较低的Th/U比值(0.05-0.41),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其具有重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的特征,这些证据表明长英质脉体中的锆石可能结晶于变质熔体之中。长英质脉体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该脉体具有相对较低的K2O值,基本上排除了其来源于围岩长英质麻粒岩的可能,而且这些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与寄主岩石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具有相似性,表明形成长英质脉体的熔体为内部来源。结合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其可能为基性麻粒岩发生部分熔融所致。  相似文献   
95.
谢士稳  刘福来  王舫 《岩石学报》2021,37(2):481-496
本文对西南三江地区景洪南部新发现的晚泥盆世英安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Hf-O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英安质火山岩形成于362.3±3.4Ma。火山岩的SiO2含量为62.87%~66.29%,MgO含量为2.15%~2.49%,Mg#值为44~47,富集Na2O(4.77%~5.51%),高Na2O/K2O比值(2.1~3.3),低Y(12.5×10-6~15.3×10-6)和Yb(1.38×10-6~1.70×10-6)具有高硅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由俯冲的洋壳部分熔融而成。低的锆石εHf(t)(+0.87~+3.27),相对较高的锆石δ18O(6.31‰~7.64‰),以及高的全岩Th/Yb(4.86~7.78)和(La/Sm)N(3.62~4.56)比值指示岩浆中混染了大洋沉积物或混入了大洋沉积岩起源的熔体。综合区域岩浆岩和沉积岩资料本文认为南澜沧江带晚泥盆世时经历了板片的俯冲,该俯冲作用很可能代表的是由大中河、大平掌火山岩以及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指示的弧后洋盆的俯冲消减过程。  相似文献   
96.
对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大瑶山东南缘的中晚侏罗世埃达克质花岗岩(165~153 Ma)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埃达克质和TTG岩类的特征属性。岩石SiO2含量63.76%~72.13%,总体具高Al2O3(Al2O3≥15%)、低MgO (<3%),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正Eu异常或弱的负Eu异常,低Y (≤18×10-6)和Yb (≤1.9×10-6),高Sr (>300×10-6)和Sr/Y值(>20)等埃达克岩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侏罗纪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于陆内伸展构造背景,为大陆板内加厚(隆起区)的下地壳底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属大陆板内环境I型花岗岩。具有类似于低镁安山岩/闪长岩系列(LMA)和镁安山岩/闪长岩系列(MA)两种高压型TTG亚类的属性,为古俯冲增生带下地壳弧型岩石熔融的继承性特征,与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板片熔融过程无关,属非俯冲成因的埃达克/TTG岩类。其空间上与大瑶山东南缘早古生代俯冲增生带高度重合,且与早古生代TTG侵入岩组合紧密相邻,提示它们可能源自于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带或大陆边缘弧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因而具有洋俯冲成因的特征属性。  相似文献   
97.
邓腾  丁正鹏  许德如 《地球科学进展》2021,36(10):1077-1091
碳质黑色页岩形成于各个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洋缺氧水体中,通常可视作潜在的成矿物质来源,目前对于碳质黑色页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能源矿产领域,其与金矿床相关成矿机制的关联尚缺乏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在总结近10年造山型金矿中碳质黑色页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前人对碳质黑色页岩的来源、形成环境和过程、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与造山型金矿化的成矿物质来源、元素迁移—活化—沉淀机制关系的认识:①碳质黑色页岩主要形成于海洋静闭极度缺氧环境;②碳质黑色页岩比普通黑色页岩更富集金、银、钼、钒、镍和铬等稀有金属;③碳质黑色页岩能够通过地层的区域变质运动释放金元素进入深部变质成矿流体;④碳质黑色页岩通常相对其他岩层在构造活动中更易形成容矿构造并作为强力还原剂导致金的沉淀;⑤碳质黑色页岩能够作为显著的找矿标志指导找矿.然而,这些认识不仅与造山型金矿床的传统成因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也将引起传统找矿勘查评价准则的改变.目前,我国对于造山型金矿床中碳质物的研究仍较为薄弱,亟待开展该领域的研究,为找矿勘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讨论了应用构造地球化学图解分辨玄武质岩石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这一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认为J. A. Pearce等给出的构造地球化学图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岩性分辨图解,图解分辨中存在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是控制玄武质岩石形成的条件参数与构造环境并不完全存在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应用图解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99.
肇东、毫县陨石中的黑包体在总体成分、形状、大小上与陨石球粒相似,但两者的内部结构以及矿物组合不同。黑包体中矿物呈密堆状,主要由细粒橄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微晶组成,不含火成玻璃等特点表明黑包体未经历过熔融,它们可能是形成球粒的毛坯。因此认为球粒的形成有三个阶段:星云凝聚形成尘粒—尘粒吸积形成黑包体—黑包体熔融形成球粒。  相似文献   
100.
江苏省东海、宁镇和苏州地区分布有若干分属于两类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岩体。在这些岩体的边部和顶部分布着许多形态极不规则、大小各异的暗色包体,它们的矿物组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主体岩石相似,为同源产物。包体中矿物的结晶粒度明显细于主体岩石,并含有大量因骤冷而晶出的针状磷灰石,且见不同程度的重熔现象。故它们是由于岩浆脉动上侵、挤碎并重熔的早期形成的岩体边缘相岩石,而不是早期火成岩和围岩捕虏体,也不是岩浆析离体和深源包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