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利用冲沟、山脊等断错构造地貌的DEM影像资料和详实的野外踏勘,详细分析了昔格达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结果显示:断裂线两侧的河沟和山脊地貌呈"S"或反"Z"形或以多个首尾连接的"S"形雁列式斜列,断裂活动为左行左列式,断层上发育多个拉分盆地和断裂湖;该断裂最新活动时间晚于(12.83±1.09)ka,为全新世走滑活动断裂,倾滑分量不大,倾向总体西倾,且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70 mm/a;依据断裂线地震遗迹及断裂活动特征,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大致为10~12 ka或更短。  相似文献   
82.
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的设计波高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广义极值分布函数及其3种参数估计方法,包括极大似然(ML)、线性矩(LM)和间隔最大积(MPS)估计的计算方法。使用广义极值分布函数推算了北部湾涠洲岛海域3个波向的年波高极值序列设计波高,并与Weibull分布、Gumbel分布和皮尔逊Ⅲ型分布的推算结果加以对比。分析表明,涠洲岛海域极值波高服从于广义极值Ⅲ型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广义极值分布能更好地拟合极值波高;MPS方法是一种优良的参数估计法,推算的设计波高可作为海岸环境工程设计的首要参考值。  相似文献   
83.
令纬度ψ<,j>转换为ψ<,j>后,中央经线方程用一个ψ<,j>的7次幂方程表示,中央经线方程的系数关联着纬线间隔.令经度λ<,i>转换为ξ<,i>后,赤道方程用一个ξ<,i>的7次幂方程表示,赤道方程的系数关联着经线间隔.经线的收敛度由经线方程的收敛系数调节.由此构建可调节经线收敛度和经纬线间隔的伪圆柱投影.用一实例...  相似文献   
84.
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漂移的GPS测量及其初步结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利用GPS接收机台阵测量到的闪烁和TEC变化率ROT快速起伏图样估计F层不规则结构漂移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实测数据估计了静日和暴时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水平漂移速度.短间距台网和超短间距台链观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暴时武汉地区引起TEC快速起伏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沿纬圈向西漂移,21∶30至03∶00 LT,西向漂移速度在约40 m/s至130 m/s的范围内变化;在桂林地区,磁静日午夜前后引起L波段电波闪烁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沿纬圈向东漂移,漂移速度从约70 m/s下降到约55 m/s,磁扰日午夜前不规则结构向西漂移,速度从约150 m/s下降到约50 m/s,午夜后转为向东漂移,速度从约25 m/s上升到约65 m/s.文中还提出了由单站多卫星观测估计F层不规则结构漂移的设想.实例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单站多卫星观测估计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漂移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地震潜势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衔山北缘断裂为晚第四纪活动的左旋逆走滑断裂,是对兰州市影响最大的控震断裂,自东向西可分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4条次级断层段.其中雾宿山段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段,其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为2 250~3 590年,最晚离逝时间为882年,在未来关注的200年内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马衔山段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约为3 120年,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等破坏性地震,其潜在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七道梁段和内官营段未获得古地震复发间隔等参数,但历史上均发生过中等破坏性地震,未来仍存在中等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可能,其地震复发间隔可近似地参考马衔山断裂带上相应震级地震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86.
多层螺旋CT螺距、层厚和重建间隔关系及对图像质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问世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一次扫描能同时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并且有足够的信息量进行图像后处理,但扫描参数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就多层螺旋CT的扫描及重建参数螺距、层厚及重建间隔及对图像的质量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7.
鲜水河断裂带强震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鲜水河断裂带为研究区,首先依据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特征,确定整个断裂带的应变积累速率;然后根据GPS观测资料给出的水平应变率和地质给出的鲜水河断裂带断层分段及其相应各段的滑动分布,确定断裂带分段的应力、应变积累速率和强震复发间隔.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定量研究断裂带上1893年以来M6.7级以上地震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断裂带强震复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强震的发生有利于后续地震的发生.强震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了断裂带各分段的强震复发间隔,还影响了整个断裂带上的强震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88.
地震活动图像分析预测汶川8.0级地震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中长期及年度趋势预测过程。作者根据地震活动图像特征作出了较好预测,明确指出四川石棉-冕宁和汶川-松潘一带,2008年前后,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带短期预测特点的2008年度大震危险性,作者没有作出确切的预测。本文思考了相关的经验教训并对改进分析预报工作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89.
泥石流往往以阵流群的形式出现,不同阵流参数具有统一的统计分布,意味着阵流序列隐含着深层的系统信息。文中根据蒋家沟泥石流观测数据,揭示阵流序列的自相关性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而确立其整体性。Hurst指数是刻画序列相关性的指标。阵流的流量、速度和时间间歇序列的Hurst指数值均大于05,从而证明序列具有长程相关性;另一方面,将阵流作为其运动参数(如流速、流量、间歇时间)组所确定的点,则一个泥石流事件为参数空间的一个点集,且集中在一个狭小区域,直观表现了阵流在时空的聚集特征,这是序列整体性的又一特征。阵流序列的这些基本特征,意味着不同泥石流事件背后隐藏着同一个动力学机制,即泥石流作为流域行为(而不是流体运动)的系统动力学。  相似文献   
90.
岩石中柱状装药爆炸能量分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吴亮  卢文波  宗琦 《岩土力学》2006,27(5):735-739
岩石中装药爆炸产生的爆破能量可分为爆炸冲击波能量和爆生气体膨胀能量。对爆炸能量分布的理论分析有助于改善爆破效果,提高爆破质量。在柱状耦合装药情况下,分析了冲击波作用下岩石变形和破坏的特点、爆生气体对爆腔的扩腔作用,考虑了在岩体的损伤情况下爆生气体对裂纹的驱裂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埋深在临界深度以下时,岩石中柱状装药爆破冲击波做功消耗的能量约占爆炸总能量的40 %,剩余爆生气体能量中用于扩腔和扩展主要裂隙的能量约占总能量的23 %,剩余大约37 %的能量中有小部分能量用于新增裂纹数目,而大部分损失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