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4篇
  免费   754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测绘学   348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2829篇
海洋学   71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057篇
自然地理   39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衡水湖湿地水环境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惟一保存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对衡水湖湿地水环境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衡水湖湿地水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表明:衡水湖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通过实施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措施,目前水质仍保持较好。为了进一步保护衡水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衡水湖的生态功能,结合衡水湖的实际,提出了水环境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无压浸渍工艺生产的PDC石油钻头钻遇砾石夹层不适应。根据砾石夹层砾石坚硬、软硬互层、非均质、研磨性强的特点,研究了新型PDC钻头,在钻头结构上主要采取外抛内锥带辅助切削齿的结构形式,在复合片上主要采用非平面结合方式,即采用双向多条直槽非平面结合。按此方案设计与生产了3只钻头,分别在3口井试用,直接钻穿砾石夹层馆陶组地层井段,钻井效率提高26%,突破了砾石夹层钻进不能使用PDC钻头的禁区。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单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技术参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阐述了一些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张杰  周宏 《探矿工程》2006,33(11):35-37
通过对破碎岩层中锚索成孔施工的设备和技术参数等进行分析,总结出设备选型配食的方法,快速、高效的完成不良地质条件下预应力锚索的钻孔施工。  相似文献   
105.
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研究表明,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哺乳类动物(终末宿主)和钉螺(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的两个宿主。由于钉螺寄生终末宿主哺乳类动物种类多样,活动区域繁杂,人类难以控制,抑制中间寄主——钉螺的繁生便成了血吸虫病防治的有效对策。钉螺具有水陆两栖特性,其中卵的孵化、幼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钉螺分布和数量受土壤和植被环境因素影响,并对栖息地具有严格的选择性。依据钉螺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彭镇华和江泽慧提出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对血吸虫病进行生态防治的思路——兴林抑螺。参照前人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抑螺防病林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机制:(1)在林木个体耗水、林分耗水、小流域耗水和林冠降低径流等方面,抑螺防病林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使得林地土壤水分无法满足钉螺的生长和发育条件;(2)从林木自身生物化学物质对钉螺外在生存和内部代谢环境影响角度,分析了林木自身代谢产物对抑制钉螺的生存和繁殖的作用及抑螺防病林抑制钉螺生存的生理生化机制。抑螺防病林除了具有抑制钉螺生长发育、控制血吸虫病的功能以外,还兼有人工林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106.
良好植被区泥石流防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晓清  崔鹏  韦方强 《山地学报》2006,24(3):333-339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在良好植被区的几次重大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考察,发现植被在泥石流、滑坡形成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认识。通过分析,当中小强度降雨激发下,植被能够削减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规模,甚至抑制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生;当降雨超过一定阀值后,在水作用下,植被不但不能削减灾害规模,反而增大灾害的规模。在这类地区,简单地使用一般的防治措施,已经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客观要求针对这些地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特征,研究防治对策。经初步研究提出3点防治措施:1)加强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2)在重点区域设置自动雨量记录报警装置;3)特别针对漂木拦挡,采取新型结构减轻泥石流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7.
王维奇 《福建地理》2006,21(2):12-15
地处我国北方半湿润森林与农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带上的沙地在区域上具有边缘性与过渡性,对该区域土地沙化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从属于此类性质的沈阳的康法和柳绕地区土地沙化现状与特征,揭示了土地沙化过程及规律,并提出了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干旱区地理》2006,29(6):796-796
2006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与示范”,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为研究内容,通过五年的研究示范推广,获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其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前景广阔,能有效地解决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对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建设和经.弁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9.
苦竹岽锡矿位于密坑山杂岩体北西部边缘与侏罗系上统鸡笼嶂组火山岩接触部位,明显受近东西向、南北向断裂带和接触带三者控制,为岩浆期后高中温气化热液微细脉浸染型矿床。在矿山探(采)过程中,进一步分析研究了锡矿的控矿因素和矿体的变化规律,指导矿山探(采)工程的布置,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今后矿山的探(采)工作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0.
论文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应用地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元-磨公路K235 160~600段高堑坡地质条件、病害发生机制和诱发因素。堑坡所在区域位于红河深大断裂与哀牢山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哀牢山褶皱带内,属强烈侵蚀切割的低中山区,河流下切严重,河流阶地不发育。南溪河及其支流小曼萨河、叉河依附于不同时期生成的构造发育而成,堑坡位于小曼萨河注入南溪河的交汇部位小曼萨河的左岸。小曼萨河及南溪河所夹持的山体,尤其是堑坡所在的部位,已严重破碎、松弛,岩石似大块石堆垒状,坡面上的树木均明显地向小曼萨河方向倾倒。经地质力学配套分析,堑坡所依附的山梁形成于红河深大断裂生成期(γ4),堑坡岩体受多期构造活动的作用,其中NW65/°SW64°及NW63/°SW35°两组倾向临空的构造面控制坡体的稳定。堑坡具备发生变形破坏的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由于组成坡体的岩土强度不足而引起既有构造面的大型坍塌。连续降雨及温差是诱发因素。基于目前国内边坡防治技术、施工能力,提出了以“治”或“避”为主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