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47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187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31.
10年来对3.1~3.5Ga巴伯顿绿岩带在构造学、地层学、地质年代学中的重大进展促使我们研究其构造热力场的演化,组成绿岩带的岩石从时间序列上说至少横跨和经历400Ma的地区性构造-热力场历史,并且受到了多于1500Ma的区域性热力场干扰。最早的热事件(3490~3450Ma)作为类似于大洋中脊玄武岩的热力场变化过程记录下来,之后,两期以海弧-海沟作用为主的以200Ma为时间间隔的地质作用发生了,碰撞作用发生于3230~3080Ma之间,此后,陆台阶地扩张且受到热扰动,在3070Ma,在区域性的  相似文献   
932.
933.
滇西北金沙江带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孙晓猛  聂泽同 《现代地质》1994,8(3):241-245,T001
本文报导了滇西北德钦县拱卡、拖顶等地晚古生代放射虫、、非有孔虫类化石新资料。提出当前用古生物法确定蛇绿岩套形成时代及蛇绿混杂岩定位时代应注意的问题。并根据化石资料,将金沙江蛇绿岩套的形成时代厘定为二叠纪,蛇绿混杂岩的就位时代厘定为早、中三叠世,据此将金沙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分为裂谷阶段、洋盆阶段和闭合阶段。其中,金沙江洋盆阶段较短暂,蛇绿岩不具有隔离冈瓦纳及华夏两大古生物地理区系的作用,金沙江缝合带不能构成古特提斯域的主缝合带.  相似文献   
934.
新疆西准噶尔板块构造及演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依据沉积建造、岩浆岩、蛇绿岩、变形、变质及其它板块构造特征,西准噶尔地区划分出2个一级构造单元,即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4个二级构造单元(板段);5个三级构造单元;14个四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分6个阶段讨论了各地质时期的演化特征。西准噶尔地区的"洋壳建造"时限为中奥陶世-中泥盆世,东西准噶尔在晚古生代(D1-D)是相互沟通的海域。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间的缝合线在达尔布特-克拉麦里。产生洋壳建造的所谓准噶尔古洋在其未闭合前尚包括了其间的一些小洋盆和岛屿。蛇绿混杂体中高压变质蓝片岩的存在,表明曾发生过古洋壳的俯冲,而蛇绿岩构造岩片间的相互叠覆,说明其侵位过程中发生过由北而南的推覆作用。残留海盆及其碰撞期后深成岩浆岩的存在,说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最后焊接发生在残留海盆演化的晚期(闭合),据古地磁资料,两大板块在二叠纪固结并进入欧亚大陆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35.
赣东北蛇绿岩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离子探针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赣东北蛇绿岩套的高度分异岩浆的结晶年龄为968±23Ma。重新计算的蛇绿岩Sm-Nd等时线年龄955±44Ma,与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15个样品的εNd(T)值(T=970Ma)为+4.3-+6.7,表明蛇绿岩来源于强亏损地幔源。少数样品的Sm-Nd体系可能受到后期变质、变形或蚀变作用的影响。结合已发表的40Ar-39Ar年龄资料,可以初步确定赣东北晚元古代碰撞带发育的时限为0.97-0.80Ga。  相似文献   
936.
李德威 《地球科学》1994,19(4):455-460,T001
本文论述了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中发现的大型幔型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通过研究超镁铁质糜棱岩中变形橄榄石的显微构造,分析了上地的流变状态,探讨了幔型韧性剪切带生成的构造环境和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的地幔剪切动力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937.
山东胶南岩群重新厘定及朋河石组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胶南地区原划胶南群被肢解为三个地层系列:其一,下部晚太古代大山沟岩组、为黑云变粒岩、浅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岩石组成;其二,中部早元古代胶南岩群,包括下部变粒岩为特征的邱官庄岩组和上部片岩、变粒岩夹长石石英岩、大理岩为特征的于家岭岩组;其三,上部震旦纪朋河石组,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砂岩夹石英岩、变质砾岩和千枚岩等浅变质岩岩石组成。  相似文献   
938.
山系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碰撞无关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白文吉  杨经绥 《地质论评》1993,39(2):110-117
本文根据对中国重要蛇绿岩带的观察,并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对板块构造学说的造山模式提出了否定意见,认为古老山系和现代山系的形成都与板块构造碰撞无关,并提出大陆内部山系形成与盆地形成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39.
The Fuchuan ophiolite suite in Shexi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was formed in the Middle-Late Proterozoic. It is characterized by varying Nd [∈Nd (T) =0.7−3.8], Sr [∈Sr(T) = 30.7−53.9] and O(δ18O=3.2−11.0%.) and low ratios of Nd/La (<0.8), Ti/Y (<350) and Ti/V (<30).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 combination with geological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ophiolite suite was formed in the axial part of the back-arc basin of the Jiangnan ancient island arc at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e. The varying ∈Nd (T) was caused by 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underlying inmature sialic crust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ophiolite and variations in ∈Sr(T) and δ18 O may have resulted from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by seawater during or shortly after its formation.  相似文献   
940.
本研究课题由Tohoku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共同承担,其目的是加强我们对太古代地表环境的理解,特别是太古代温度、大气、海洋和上部陆壳的化学组成,海洋中生物活动,海底热液作用过程以及板块构造的影响等。这些研究内容大多通过格陵兰Isua、澳大利亚Pilbara—Hamersley、南非巴比顿和加拿大Noranda等地区的海相沉积岩(包括海底热水沉积)的地球化学(包括有机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调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