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e active layer is the top layer of permafrost soils that thaws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 due to increased ambient temperatures and solar radiation inputs. This layer is important because almost all biological activity takes place there luring the summer. The depth of active layer thaw is influenced by climatic conditions. Vegetation has also been found to have a strong impact on active layer thaw, because it can intercept incoming radiation, thereby insulating the soil from ambient conditions. In order to look at the role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e on active layer thaw, we measured thaw depth and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 proxy for aboveground plant biomass) along a latitudinal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arctic Alaska and Canada. At each site several measurements of thaw and NDVI were taken in areas with high amounts of vegetation and areas with little to no veget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rmest regions, which had the greatest levels of NDVI, had relatively shallow thaw depths, and the coldest regions, which had the lowest levels of NDVI, also had relatively shallow thaw depths. The intermediate regions, which had moderate levels of NDVI and air temperature, had the greatest depth of thaw.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mperature and vegetation interact to control the depth of the active layer across a range of arctic ecosystems. By developing a relationship to explain thaw depth through NDVI and temperature or latitude, the possibility exists to extrapolate thaw depth over large scales via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82.
1 “绿桥系统”的提出 天山北麓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新世纪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天山北坡经济带已被列为新世纪自治区和兵团优先、重点开发的地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新疆经济的总体发展及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3.
《地理教学》2007,(10):46-47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科学家近日宣布,由于北极海冰融化,怀孕的北极熊不得不到阿拉斯加北部的陆地上产崽。科学家发现,在1998年到2004年间,只有37%的北极熊将洞穴建在冰带上,而在1985年到1994年间,有62%的北极熊将洞穴建在冰上。  相似文献   
84.
珠穆朗玛峰北坡局地环流日变化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4,他引:5  
青藏高原地-气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是高原与全球大气系统相联系的重要纽带.陡峭的地形和强烈的地表差异在高原山区形成特殊的局地大气环流系统,在地气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珠峰北坡的局地环流系统,于2006年5~6月间在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实施强化观测实验HEST2006,对该地区的局地环流以及辐射和热力状况进行观测,分析了该地区局地环流的日变化过程,包括:(1)地面风场的分布和变化;(2)风场垂直结构;(3)垂直运动及可能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该地区局地大气环流是由地形与地表状态调整的大气辐射加热和冷却所驱动,包含多种不同的山地环流成分,与典型山谷风环流不同,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对地气问的交换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5.
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河流冰凌洪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金泰  张建国  苗燕 《冰川冻土》2007,29(5):819-823
冰凌洪水(冰洪)是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河流冬季的一种特殊洪水,其暴发主要受气温、逆温带范围、冬季河流来水量、冰情冰厚、地势.河道弯曲率和河床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冰洪"具有随机性、规律性和不重复性三种特性,冰凌洪水的峰型类似于暴雨洪水具有陡涨陡落的特点,峰前陡峭而落峰则相对缓一些.以四棵树河为典型流域,对冰凌洪水的成因、发展和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并发现冰凌洪水具有"水鼓冰开"现象.对四棵树河1967-2006年冰洪流量的年内、年际分布情况看,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是"冰洪"发生最多的时期;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冰凌洪水呈现衰退趋势,气候变暖对冰洪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86.
新疆中天山北坡40a夏季降水量变化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对新疆中天山北坡1961-2000年夏季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夏季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小,是进行人工增水试验和作业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87.
利用SO202-INOPEX航次在亚北极太平洋阿拉斯加湾获取的沉积物岩心,以及基于AMS14 C测年数据建立的年龄模式,开展了50kaBP以来放射虫的古海洋学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Cycladophora davisiana是阿拉斯加湾最具代表性的优势种放射虫,其次是Siphocampe arachnea和Acanthodesmia micropora;(2)对放射虫的统计数据进行Q型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方差极大因子,可以代表不同的水团甚至是水体的混合作用,其中C.davisiana作为中层水团演化的替代性指标,对冰期-间冰期旋回和快速气候变化事件的响应较为敏感,其变化特征表明该区中层水团的演化主要受控于亚北极太平洋NPIW形成源区及其输送机制的变化;(3)基于放射虫标志种Ceratospyris borealis,Actinomma boreale/leptodermum和Rhizoplegma boreale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认为50kaBP以来阿拉斯加湾上层海洋环境的变化具有阶段性:LGM之前,该区海洋表层生产力相对稳定,海冰消长与冰融水脉冲明显地响应于冰阶-间冰阶等气候旋回;LGM期间,受大陆冰盖、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变化的综合影响,冰融水事件以及海冰持续增加、生产力明显下降的状况可能较少出现;LGM以来,在B-A和YD等快速气候变化事件的影响下,冰融水脉冲引起表层生产力快速增加,气候快速变冷则造成生产力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88.
祁连山北坡森林资源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祁连山森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主体,了解祁连山森林资源变化,对于制定森林保护政策法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祁连山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010-2013年,应用"3S"技术和搜集以往调查研究资料,对比分析了祁连山北坡森林分布范围及面积变化,结果表明:地质时期,随着祁连山快速隆升,气候变得寒冷干旱,森林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早全新世以后,祁连山区森林退缩至酒泉以东山区。历史时期,祁连山北坡森林遭到4次较大规模人为破环,森林面积日渐建少。新中国建立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末,祁连山北坡林区经过3次较大的毁林开荒行动,森林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甘肃省加大了祁连山森林保护,祁连山北坡森林得到逐步恢复与扩展。目前,人为活动对祁连山北坡森林的干扰影响仍然严重,森林质量呈退化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森林保护与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89.
正一、思维能力众所周知,思维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所以,研究学习中的思维规律,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意义重大。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推理力、理解力、顿悟力等共同组成思维能力。知识是前人发明(发现)的智慧结晶,通过文字等形式保留下来,是我们今天增长智慧的载体。这说明学习的核心是借助知识载体,学习前人发现、创造时的  相似文献   
90.
Wind is a great source of renewable energy in western Alaska.Consistent winds blow across the barren tundra underlain by warm permafrost in the winter season,when the energy demand is the highest.Foundation engineering in warm permafrost has always been a challenge in wind energy development.Degrading warm permafrost poses engineering issues to design,construction,and operation of wind turbine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oundation design of a wind turbine built in western Alaska.It presents a system for response monitoring and load assessment,and data col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3 to March 2014.The dynamic properties are assessed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and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turbine tower-foundation system and likely resonance between the spinning blades and the tower structure are discussed.These analyses of a wind turbine in warm permafrost are valuable for designing or retrofitting of foundations in warm permafr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