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56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43篇
地质学   1827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35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地震荷载作用下温度和围压对冻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重塑冻结兰州黄土的动三轴试验,较系统研究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动强度特性,并且定量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2℃、-5℃、-7℃)和围压(1MPa、3MPa、5MPa)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冻结黄土的动抗剪强度随围压的增大、温度的降低、振次的减少而增大;动粘聚力Cd随振次的减小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动内摩擦角吼随振次的增大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42.
通过工程事故勘察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用石灰桩配合注浆法加固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科学、经济、快捷的治理,使工程事故得到了及时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3.
饱水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松树湾隧道位于饱和的砂粘土中,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难度较大。为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通过土工试验、隧道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现场监测、隧道变形的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等手段,对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研究成果对隧道的施工组织和支护参数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类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4.
黄土研究近年发展十分迅速,提供了大量年代学数据,使我们对黄土地层界线的穿时性特征看得更加清楚,其表现有如下六个方面;(1)黄土地层底界或黄土与红土(上新世或早,中更新世红土)界线的穿时性;(2)黄土与湖相地层界线的穿时性;(3)不同高度阶地上黄土与冲积层界线的穿时性;(4)同一级别阶地在不同地点黄土与冲积层界线的穿时性;(5)同一阶地上黄土与冲积层界线的穿时性;(6)古土壤上,下界线的穿时性,穿时  相似文献   
45.
甘肃巴谢剖面黄土-古土壤的光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释光(OSL)测年是测定第四纪沉积物年龄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单色光束激发使晶体中储存的电离辐射能释放出来。与热释光(TL)测年相比,OSL测年可以不考虑残留的OSL信号,而且测量具有简便、迅速且准确等优点。本文用细颗粒光释光技术对甘肃巴谢剖面的黄土-古土壤进行了测定,其测年结果与14C测年结果相吻合。这表明,光释光是一项极潜力的年代学技术。  相似文献   
46.
我国特殊岩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特殊岩土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内容涉及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岩土,红土,软岩和特殊土的结构性,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对特殊土的研究方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47.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深度公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夯法加固各种条件地基的实践中,一些工程单位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经验或理论公式,但由于这些公式往往具有局限性。故作者在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可导出不同计算公式的情况下,根据强夯加固效果,工艺参数及土性指标间的关系,提出了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新公式。  相似文献   
48.
季峻峰  陈骏  王洪涛 《地质论评》1997,43(2):181-185
伊利石是我国黄土和古土壤中最主要的粘土矿物。本文选择陕西洛川黄土-古土壤国际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伊利石的结晶度(Kubler指数)、Srodon峰强比值(Ir)和2M_1多型含量,发现黄土物质的起源与中高温(>280℃)地质环境有关;黄土样品中伊利石结晶度值为0.25°2θ(Cu Ka),古土壤样品中伊利石结晶度值大于0.27°2θ(Cu Ka);黄土和古土壤中伊利石结晶度值的差别,是由于古土壤中伊利石含少量的膨胀层,而黄土样品中的伊利石不含有膨胀层而引起的。古土壤中伊利石的膨胀层的成因,与伊利石  相似文献   
49.
黄土与古季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黄土的古季风记录研究,揭示了东亚季风区的环境变迁历史是来自中,高纬大陆的偏北冬季风与来自中,低纬海洋的偏南夏季风的环境效应优势期相互交替的历史。文中简要介绍了有关黄土高原黄土与古季风研究的重要进展,侧重讨论了中原地区末次冰期高分辨率黄土所记录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变迁的特征,最后就今后全球变化计划的黄土与古季内研究提出了几点意义。  相似文献   
50.
黄土高原黄土、红色粘土与古湖盆沉积物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岳乐平 《沉积学报》1996,14(4):148-153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的对比研究,讨论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红色粘土与该区重要古湖盆之一,古三门湖堆积物之间关系,并分析气候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红色粘土与上覆黄土可以是连续沉积,并呈相渐变关系。2)中国黄土与三门组记录了布容正极性带与松山负极性带。B/M界限位于L8,J亚带位于标志层L9与L15之间,大约S10-S13之间,O亚带位于S22-S33,或三门组之中。M/Ga界限对应于黄土与红土界限。并基本对应于三门组与游河组界限。3)红色粘土(三趾马红粘土)并非仅仅是中新世保德期沉积物。它包括上新统与中新统,上新世静乐组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吉尔伯特负极性带,中新世蓝田组记录了Epoch5。4)古三门湖堆积包括早更新世早期三门组(1.20—2.50Ma,松山负极性带),上新世晚期游河组(2.50—3.50Ma,高斯正极性带),更早期的三门湖沉积未出露。三门组与午域黄土为同期异相沉积,记录了松山负极性带,游河组则与该区上部红色粘土(静乐组上段)为同期异相沉积,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