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测绘学   336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1055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贞丰烂泥沟金矿井下金刚石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为依托,对井下钻探施工中遇到的设备选型、内管输送、孔斜控制、封孔灌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通过调整相应的钻进工艺方法和参数,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总结和探讨了适合贞丰烂泥沟金矿井下钻探施工的技术工艺,可为类似地层条件下的井下坑道钻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2.
李爽  孟繁聪  段雪鹏  陈松永 《岩石学报》2021,37(10):3118-3130
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夏日哈木地区IV号岩体是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还是蛇绿岩单元仍存争议。本文对IV号岩体开展了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IV号岩体主体为斜长角闪岩,呈透镜状产在片麻岩中。斜长角闪岩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组成,含少量石英、黑云母、榍石和铁钛氧化物。具有基性岩的化学成分,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模式中Eu显示正异常(δEu=1.3~1.6),εNdt)值为+3.5~+5.3,推测其原岩可能为堆晶辉长岩,明显不同于含铜镍矿的Ⅰ号镁铁-超镁铁岩体,与该地区出露的榴辉岩(退变榴辉岩)可以对比。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具有弱环带,采用LA-MC-ICP-MS方法得出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21±4Ma (MSWD=2.8),Th/U比值为0.01~3.26,指示锆石为变质-深熔成因,代表了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夏日哈木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和该地区出露的榴辉岩及榴闪岩的原岩可能都是早期形成于陆壳环境的基性岩(大陆边缘的基性侵入岩或喷出岩),在430Ma左右发生陆壳深俯冲作用时形成榴辉岩,420~410Ma榴辉岩发生不同程度退变形成榴闪岩和斜长角闪岩。由此推测,IV号岩体的构造属性与该地区的榴辉岩属性相同,形成于陆壳环境,其原岩不属于蛇绿岩单元。斜长角闪岩的出现指示了该地区原特提斯洋壳已俯冲消亡,深俯冲的陆壳开始折返,这对认识东昆仑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和铜镍矿形成的地质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对攀枝花大田地区斜长角闪岩进行了系统的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斜长角闪岩的SiO2含量为47.88%~50.05%,原岩为亚碱性-碱性玄武岩.斜长角闪岩稀土总量(ΣREE)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与洋岛玄武岩相似.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为"隆起"型,与板内玄武岩特征类似.Zr/Nb、Hf/Th等比值均表明其与板内玄武岩类似,而与岛弧玄武岩具有明显的差异.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岩浆结晶年龄为816.0~833.6 Ma,同期岩浆结晶锆石的εHf(t)值在-6.8~+3.8之间,其岩浆源区为与OIB类似的富集地幔源区且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上述资料,认为其形成于Rodinia超级地幔柱活动导致的大陆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994.
郭敏洁  钱加慧  尹常青  张健  卢成森 《地球科学》2021,46(11):3892-3909
云中山地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部,是衔接吕梁地体和五台-恒山地体的关键位置.确定云中山地体的变质作用演化历史可为深入理解吕梁-云中山-五台-恒山地区的整体地质过程提供重要限定.对云中山石榴斜长角闪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锆石年代学研究.两个代表性样品均具有顺时针变质P-T-t轨迹,峰期阶段位于金红石稳定域,温压条件分别为0.96±0.11 GPa/720±8.0℃(L1903)和1.26±0.08 GPa/756±14.0℃(L1906);峰期后发生降压作用,金红石转变成钛铁矿,石榴石边部生长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冠状边,普通角闪石转变成镁铁闪石;晚期阶段以冷却为主,石榴石的边部出现少量绿泥石交代.对两个样品的岩石组构和化学成分对比表明,石榴斜长角闪岩的部分熔融受全岩成分影响,岩石贫硅钠而富铁镁钛时难熔,反之则易熔.样品变质锆石的U-Pb定年结果为1 928~1 806 Ma.这些锆石相对富集重稀土,利用锆石Ti温度计计算的结晶温度为520~680℃,与岩石的冷却温度相近,因此所获年龄应代表退变冷却时代.吕梁-云中山-五台-恒山地区的整体地质特征对比表明,云中山地体的岩石-地层组成和变质作用演化与五台-恒山地体非常相似,记录了古元古代晚期的碰撞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995.
河南省陕县申家窑-葫芦峪金矿区为国家森林保护区,在该区域内钻探施工,必须避开复杂地带及绿化区,进行绿色勘探、减少森林环境破坏,为此设计钻孔多为斜孔,但由于矿区地层遇层角大且含有大量软弱夹层,钻孔弯曲度不易控制,致使前期施工钻孔弯曲度超差而报废。本文以ZKS004钻孔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矿区钻孔施工工艺、钻孔弯曲度的控制与预防及纠斜措施。  相似文献   
996.
辛星  谷金 《测绘工程》2018,(1):73-76
在GPS-RTK测量界址点时,通过点校正获取坐标转换参数会引起系统性的坐标转换残差;在测定建筑物墙角等界址点时,只能以接收机天线的外缘靠近墙角位置,使得天线中心偏离界址点的实际位置,导致界址点测量偏心差。为此,通过在测区所有已知点上检测其坐标以建立测区的坐标转换残差改正模型,并导出三种基于天线偏心改正的界址点坐标计算及其误差公式,基本消除RTK界址点测量中的系统性误差影响。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且便于外业施测和编程实现,可提高GPS-RTK界址点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7.
程红文  朱恒银  刘兵 《探矿工程》2022,49(3):109-117
南岭科学钻探NLSD-1孔位于赣南地区、武夷北东向构造带和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位置,钻遇岩层层理、板理、构造裂隙及劈理发育,钻孔内软硬互层、破碎带频繁出现,多处岩浆岩侵入,地质因素造成钻孔自然弯曲严重。为保证钻孔垂直度,采用了绳索取心式液动锤钻进、塔式绳索取心钻具钻进,以预防钻孔偏斜。遇强促斜地层,钻孔防斜技术工艺无法控制孔斜时,则采用定向钻进技术进行钻孔纠斜及侧钻,以达到人工干预钻孔轨迹的目的。经分析和研究,所采用的钻孔防斜和纠斜技术在深孔复杂、强促斜地层具有显著的防斜保直效果。  相似文献   
998.
针对近期市场上新出现的莱州印章石品种,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偏光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电子探针(EPMA)和扫面电镜(SEM)等仪器对莱州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及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等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莱州石的折射率为1.55~1.57,密度为2.66~2.67 g/cm3,摩氏硬度为2~3,光泽为玻璃-蜡状光泽,不透明-亚透明状态;其主要矿物组成为斜绿泥石,并含有少量的金红石、磷灰石、锆石和滑石等次要矿物;主要呈显微鳞片状、片状、叶片状变晶结构,晶体形态为细薄的片状和板片状且挠性发育;电子探针测得其主要化学成分为:w(Al2O3)=16.837%~20.902%、 w(MgO)=30.683%~33.394%、 w(SiO2)=31.066%~34.299%、 w(FeOT)=0.480%~1.088%,化学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富镁贫铁特征。莱州石的颜色沉稳、质地细腻、软硬适中,是雕刻和篆刻的优选印石...  相似文献   
999.
针对近期市场上新出现的莱州印章石品种,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偏光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电子探针(EPMA)和扫面电镜(SEM)等仪器对莱州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及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等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莱州石的折射率为1.55~1.57,密度为2.66~2.67 g/cm3,摩氏硬度为2~3,光泽为玻璃-蜡状光泽,不透明-亚透明状态;其主要矿物组成为斜绿泥石,并含有少量的金红石、磷灰石、锆石和滑石等次要矿物;主要呈显微鳞片状、片状、叶片状变晶结构,晶体形态为细薄的片状和板片状且挠性发育;电子探针测得其主要化学成分为:w(Al2O3)=16.837%~20.902%、 w(MgO)=30.683%~33.394%、 w(SiO2)=31.066%~34.299%、 w(FeOT)=0.480%~1.088%,化学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富镁贫铁特征。莱州石的颜色沉稳、质地细腻、软硬适中,是雕刻和篆刻的优选印石...  相似文献   
1000.
在波流环境中,反斜桩周围的涡流结构及波浪传播特性与垂直桩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到桩基局部冲刷进程。为了解波流共同作用下反斜桩局部冲刷特性,在波流水槽中针对不同倾角的反斜桩开展了局部冲刷试验,初步探究了局部冲深历时特性、影响因素及床面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清水冲刷条件下,反斜桩局部冲刷深度始终小于垂直桩; 当桩身倾角增加时,平衡冲刷深度逐渐减小,相对时间尺度逐渐增大; 冲刷坑宽度相对垂直桩更小,呈现“水滴状”形态,尾后沙丘呈现出更长的单峰“带状”结构,不规则性较为突出; 局部冲深与弗劳德数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但向上游倾角产生的波浪变形效应使得冲刷深度与流速比和Keulegan-Carpenter数的具体函数关系更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