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513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61.
张宏飞  赵志丹 《岩石学报》1995,11(2):160-170
北秦岭各岩类116个样品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0.9~2.4Ga之间,反映北秦岭地壳主要形成于元古代,0.9Ga之后没有明显大规模新生地壳的形成。在Nd模式年龄分布图上出现2.05Ga、1.40Ga和1.05Ga三个明显的峰值,它们相应地代表北秦岭地壳的三个增生期。与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壳存在2.65Ga、2.10Ga和1.40Ga三个增生期相对比,表明从华北克拉通南缘到北秦岭,地壳侧向增生是逐渐发展的,这是一个统一典型陆块的地壳增长过程,而北秦岭原来应属于华北的一部分。另外,从北秦岭花岗岩揭示的北秦岭地壳深部性质看,北秦岭地壳深部在1.0Ga~1.2Ga左右的板底垫托作用是相当明显的,而在晚古生代后可能又受到区域折离层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2.
163.
华北大陆地壳—上地幔岩石学结构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基于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以及新生代玄武岩中上地幔包体的岩石学与地质压力计研究,结合地球物理测深资料与高温高压下岩石中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实验成果,提出了华北大陆三个地区(河北平原、太行一五台、鄂尔多斯)的地壳一上地幔岩石学结构,讨论了界面性质及其演化。在强调Vp、 Vs、a结构与岩石学结构共同约束的基础上,有效地识别了不同地区硅铝质陆壳在物质组成上的差异和上地幔低速层或矿物相转变等特征。本文提出壳-幔岩石学结构及其演化,密切地与陆壳主要形成时期的太古一早元古构造岩浆事件相关,又与显生宙构造岩浆事件对它的改造程度有关,壳-幔岩石学结构是我们追索大陆的构造性质及其演化的一个重要记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4.
165.
陆壳岩石学     
陆壳岩石学是一个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它是研究陆壳,特别是其深部物质的化学、物理学与动力学的探针。80年代初Fountain提出了世界上五个地区的陆壳断面,提出上、中、下地壳分别由绿片岩相、角闪岩相与麻粒岩相岩石构成。近年来笔者提出华北大陆三个地区的陆壳断面。陆壳岩石学是多次构造-岩浆事件的记录,陆壳岩石在物理与化学上的不均匀性是我们追索大陆动力学的重要科学依据。今后的发展趋势是研究陆壳细结构岩石学、陆壳类型及其动力学、陆壳岩石学与地质灾害、环境、城市地质学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6.
东天山石炭纪火山岩中古锆石年龄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天山石炭纪火山岩中古锆石年龄的地质意义姬金生,杨兴科,李华芹(西安地质学院,西安710054)(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宜昌443003)关键词康古尔塔格,岛弧火山岩,锆石U-Pb年龄,陆壳基底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是近年新发现的大型矿带,是新疆最主要...  相似文献   
167.
综述了褶皱—冲断构造的几何特征,造山带的岩石物理性质以及临界锥体力学分析研究现状,认为运用临界锥体力学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褶皱—冲断构造发育和发展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8.
大兴安岭北端阿乌尼地区中生代杂岩体的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通过外野地质特征、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大兴安岭阿乌尼地区出露的岩浆杂岩体在成因上具有岩浆混合作用的特点。同位素上具低的Sr初始比值和正的εNd(t)值,明显具有幔源特点,而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又具有壳源特征,表明阿乌尼地区的岩浆岩可能是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9.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基于对台湾岛、台湾海峡和周边海域(南海、东海)的盆山系统、相应动力学机制、构造单元以及其他诸多造山带和毗邻前陆盆地的研究,提出了台湾西部前陆盆地演化的4阶段模式,即:①增生楔发育-单向物源阶段;②挠曲响应-双向物源阶段;③前陆盆地系统形成阶段;④造山带坍塌-前陆衰退阶段。并对各阶段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物源供给方式的差异给予了探讨,认为在增生楔发育-单向物源阶段,尽管增生楔业已推覆至陆缘层序之上,但盆地依然呈被动陆缘的外廓特征,以大陆方向为盆地的唯一物源;在挠曲响应-双向物源阶段,盆地开始明显出现挠曲响应,增生楔开始具备并逐步加大向盆地供应沉积物质的能力,但依然以大陆方向为主要物源方向;在前陆盆地系统形成阶段,前渊和前隆区逐步形成,在来自唯一物源、后陆方向造山带物质的快速充填下,前陆期层序快速向前隆方向超覆,形成典型的前陆楔形体;在造山带坍塌-前陆衰退阶段,伸展作用出现并快速扩展,前渊抬升,前陆层序遭受剥蚀,火山作用重新出现。并探讨了该模式是否具有周缘前陆盆地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