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41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030篇
海洋学   216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91.
通过对南极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小冰穹冰心100个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R型因子分析,将主要环境信息归结到四个因子上解释总变量方差的99.17%,F1因子特征值为3.775,解释变量方差的41.95%,为K、Mg^2+、Ca^2+、SO4^2-组合,主要代表了陆源杂质的输入;F3因子特征值为3.338,解释变量方并的37.09%,为Na、Cl、Br组合,代表了海源杂质的输入;F2因子特征值为1.030,解  相似文献   
292.
烟台四十里湾海域红色裸甲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35  
对1998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烟台四十里湾发生的大规模赤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赤潮发生面积约为100km^2,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uineum,密度高达1560ind/ml,是我国首次记录的由该种生物引起的规模赤潮。大量衰亡赤潮生物的分解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引起下层水体严重缺氧,导致养殖的扇贝大批死亡。赤潮的成因主要是大量陆源有机物、营养盐类的排入和大规模贝类筏式养殖的自身污染,为赤潮生物的暴发性增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亦为赤潮的发生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293.
河口海区是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孳生的水域,也是许多水产动物的产卵、索饵场。渤海湾历来盛产食用贝类,又是某些经济鱼、虾类的天然渔场。但近十多年来,渤海西部主要鱼、贝类的产量逐年下降;探讨其原因时必然会考虑渤海湾的陆源污染是否已经危及饵料基础,从而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本文试图通过查明渤海湾浮游动物生态现状,揭示陆源污染对其产生的影响,为评估渤海湾环境质量和采取渔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一个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4.
1992年,Bond等人报道,在沉积物岩心中发现的令人困惑的碎屑碳酸盐层是冰山群从Laurenfide冰盖向北大西洋移动时造成的.在这方面有很多新材料.1992年9月,一个格陵兰钻探小组首次证实了8000—40000a前冰盖处有多次以突然温度变化5-10℃的特征.1993年2月,  相似文献   
295.
296.
南海东北陆坡区铁锰结核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取自南海东北陆坡区的铁锰结核成分进行了X射线衍射,中子活化和电子探针研究,结核的组成矿物有δMnO2、针铁矿,水针铁矿,石英,斜长石,角闪石,钾长石,伊利石和白云母等。铁锰成分变化较大:Fe为7.1%-16.0%;Mn为5.8%-7.7%。Cu,Co,Ni,Pb含量低,分别为0.04%-0.06%、0.11%-0.15%、0.02%-0.03%和0.05%-0.07%,Mn/Fe比值为0.7。铁锰结核从内壳层向外壳层含铁量逐渐增加,Cu,Ni含量波动降低,反映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沉积环境波动,陆源碎屑物供给增加和Mn,Cu,Ni,Co元素来量变化的影响,具有典型边缘海水沉积成因铁锰结核的特征。  相似文献   
297.
南沙海槽南部及邻近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沙海槽南部海区73个表层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自然铅、褐铁矿、锐钛矿、金红石等,其分布受地形、地貌的控制,可分为西北大陆坡碎屑矿物组合、槽底碎屑矿物组合、东南大陆架碎屑矿物组合3种类型。不同组合类型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298.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含量与矿物组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HPGeγ谱分析方法测定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样品中^40K、^137Cs、^210Pb、^226Ra、^228Ra、^228Th和^238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88,3.28,61.0,26.5,40.3,44.8,39.2Bq/kg;东部海区沉积物^40K和^137Cs含量比其余海区低,但^210Pb、^226Ra、^228Ra、^228Th和^238U比其他海区高;除湾东部样品中的^210Pb、^226Ra、^228Ra、^228Th和^238U之外,粒径小于0.063mm部分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高于粒径大于0.063mm部分。除东部海区外,湾内其余海区表层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和矿物组成基本一致,说明东部海区的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与其余海区不同。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与流域土壤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一致,所以胶州湾沉积物主要物源为流域陆源碎屑。表层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与矿物组成具有相关性。铀和钍放射系衰变不平衡,总体样品和粒径小于0.063mm部分,铀系中^210Pb相对于^226Ra过剩,^226Ra相对于^238U亏损,^228Th相对于^228Ra过剩。  相似文献   
299.
王琰  曹文达 《海洋与湖沼》1993,24(4):360-366
研究了海洋碎屑小生境形成、演化过程中营养盐特殊迁移过程和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充氧水体中同时存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并有高浓度No(?)富集。脱氢酶活性在实验第4天达到最高值,在第96天和192天出现波动。碎屑聚集体表面不但有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而且存在物理化学微环境的连续变化;当碎屑表面O_2被消耗而出现氧化还原电位梯度时,电子最终受体出现更替,非平衡过程发生改变,为适应这种改变,微生物群落重新调节新陈代谢,在分叉点附近,脱氢酶活性增大。  相似文献   
300.
本文对东太平洋CC区沉积物中的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示,该区为铝硅酸盐沉积,主要由SiO2和Al2O3及其他金属氧化物组成,与陆源和火山源有关。东、西两区Mn的含量在柱状样和表层样中呈现相反的结果,表明了南极底层流对西区表层影响较大。两个岩芯沉积物多种元素含量的垂向变化的跃变,几乎同时发生在岩芯某一相同层位,这表明了在地质时期中曾发生过地质环境明显的变化,可能是地层界线的重要标志。火山作用加大了轻重稀土的分异程度,也就是说对轻稀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