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41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028篇
海洋学   217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吉林龙岗火山碎屑分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分形理论分析了吉林龙岗火山碎屑物粒度的分形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射气喷发碎屑物分维值>射气岩浆喷发碎屑物分维值>岩浆喷发碎屑物分维值,分维值可作为区分火山不同喷发类型的定量参数。而对于龙岗岩浆喷发碎屑物,不同火山喷发的碎屑物其分维值也有差别,晚期喷发的金龙顶子火山碎屑分维值>2,早期喷发的小金龙顶子碎屑分维值>2,火山碎屑物分维值可作为区分不同喷发源和划分火山喷发地层序列的一种指标。研究表明,分维值<2的火山碎屑中有不同含量的非等轴颗粒,且分维值与非等轴颗粒的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12.
王敢  章邦桐  王志成 《地质学报》2005,79(5):653-660
本文研究了松辽盆地庆安地区盖层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以及相关基底花岗岩的Nd、Pb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和花岗岩都为地壳物质产物,其物质来源以先存陆壳的再循环物质为主,并且碎屑沉积岩和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主要为上地壳,而细粒碱长花岗岩主要为下地壳;Pb同位素组成表明碎屑沉积岩和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属于同源产物,细粒碱长花岗岩则不同于前两者。通过对比Nd同位素组成,表明松辽盆地庆安地区的物质环境和物源与华北地块相近,而不同于华南地块,似应归于华北地块范畴。  相似文献   
913.
河北平山湾子群的时代:SHRIMP锆石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研究 ,将太行山地区原阜平群中一套浅粒岩、斜长角闪岩和钙硅酸盐岩及大理岩构成的稳定组合解体出来 ,建立了湾子群。本文对河北平山板桥沟地区湾子群中的钾长浅粒岩进行了锆石成因和年代学研究。阴极发光 (CL )图像显示浅粒岩中的锆石主要为具有震荡环带的岩浆型碎屑锆石 ,其 Th/ U >0 .38,表明原岩主要为火成岩。SHRIMP分析结果表明碎屑锆石的结晶年龄为 2 5 36 Ma,并且部分颗粒有 2 0 81 Ma深熔作用的增生边。笔者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 ,推测湾子群形成于 2 .5~ 2 .1 Ga之间 ,为古元古代的产物。并且在 2 0 81 Ma经历了强烈的深熔作用的影响 ,形成了太行山地区广泛分布的古元古代钾质花岗岩。这一研究结果为探讨太行山地区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4.
夯实地基土的微结构特性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基土强夯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 ,从微结构角度解释了强夯时地基土的变形破坏机理。世纪花园高饱和度地基土由于存在粘粒及集聚体 ,强夯后使土的渗透性变差 ,超孔隙压力难以快速消散 ,致使土发生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915.
甘孜-松潘地块、龙门山由于其构造上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受到中、外地学界的高度关注.众多的研究集中到构造演化、变形、变质作用、沉积物源区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16.
通过现场考察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粒状碎屑溜砂坡形成的“三大要素”——砂源区、溜动区和形成区、粒状碎屑溜砂坡形成条件和演化规律、研究了粒状碎屑溜砂坡的散体结构特征和天然休止角。通过影响天然休止角的主要因素和显著性分析,研究了天然休止角的线性回归方程以及粒状碎屑溜砂坡的稳定性和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917.
河流碳输移与陆地侵蚀-沉积过程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碳输移与陆地侵蚀-沉积过程紧密相关。首先就机械和化学风化两种不同的陆地侵蚀机制在提供河流碳源方面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作了详细论述,并比较了季风流域和非季风流域间河流碳输移在通量及性质上的差异。之后对陆地碳沉积机制进行了归纳,指出了包括大坝截留,河漫滩、河口-近岸带沉积及陆地碳沉降等几种可能的陆源碳踪迹。陆地环境的截留效应相对于侵蚀尚不太清楚,今后应加强对陆地碳沉积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各种碳沉积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全球陆地碳汇的贡献量。此外,人类活动对陆地侵蚀-沉积过程及河流碳循环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有待于今后继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18.
大陆、海洋是地球两大生态系统,大陆与海洋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地球科学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陆源物质主要通过河流搬运输送、大气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海洋,陆地岩石风化和剥蚀所形成的砂、粉砂和粘土是海洋沉积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19.
9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