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53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630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汤贺军 《地质与勘探》2015,51(3):534-544
新发现的勉县庙坪石墨矿床位于南秦岭勉略缝合带,目前已圈定11条以石墨矿化为主、并伴生钒、钼、钛的矿化带,15条矿化体。该矿床赋存于志留系中统舟曲岩组上岩段炭质板岩及粉砂岩中。本文在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钻孔岩芯化学分析、矿石矿物赋存状态及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含矿岩性主要为含石墨黑云母变粒岩,其中伴生的钒与固定碳呈明显的正相关,石墨中的碳质来源为生物有机碳,矿床成因为沉积变质型矿床,具有层控后期热液变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92.
《陕西气象》2015,(2):52
<正>《陕西气象》是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学会主办的,陕西省气象唯一的科技期刊。《陕西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论文、技术总结、调查报告:农业遥感、计算机等新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气象管理软件科学;气象预测、专业服务经验交流;气象科学等。  相似文献   
993.
中国气象局研制的三级质量控制业务系统中,质控方法本地化策略是按照陕北、关中、陕南的行政区域制定的,在此基础上,根据陕西省境内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台站海拔高度的不同,修正其质量控制方法,对气象观测数据增加了省级质量控制标识,形成了基于海拔高度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策略和流程。以临渭站和华山站(分别代表平原站和高山站)为例,针对2013年汛期中连续三个月(6—8月)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四种气象要素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经过质量控制后的气象观测数据更加能够反映出每个台站真实的气象要素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94.
《陕西气象》2015,(Z1):62
<正>《陕西气象》是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学会主办的,陕西省气象行业唯一的科技期刊。《陕西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论文、技术总结、调查报告;农业遥感、计算机等新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气象管理软科学;气象预测、专业服务经验交流;气象科普等。1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95.
统计2010—2012年陕西十地市气象站逐时气温发现,全省十地市均有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夜间的现象,出现日数占全年的10%~15%。陕北两地市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夜间的日数约占全年的10%,主要发生在降雨和雨雪降温天气过程中。关中中东部的咸阳、西安和渭南约占全年的11%~14%,以降雨过程为主,雨雪降温和阴天等天气次之;关中北部铜川占全年的10%左右,其发生的天气类型介于陕北和关中中东部之间;宝鸡约占全年14%,其轻雾天气类型在所有站中出现频次最多。陕南西部的汉中和安康约占全年的13%~15%,绝大多数发生在降雨天气过程中,而东部的商洛发生的天气类型和频次更接近关中中东部地区。在冬半年降温过程中,当白天冷高压南下控制陕西,冷空气自北向南横扫陕西大部,带来降温天气,导致全省大部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夜间;在夏半年降水过程中,当白天锋面过境,出现降水,气温迅速下降,天空状况以阴天为主,空气湿度较大,气温变化幅度减小,使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夜间。  相似文献   
996.
《陕西气象》2015,(1):52
<正>《陕西气象》是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学会主办的,陕西省气象行业唯一的科技期刊。《陕西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论文、技术总结、调查报告;农业遥感、计算机等新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气象管理软科学;气象预测、专业服务经验交流;气象科普等。1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文稿务求论点明确,文字简练,数据可靠,标点符号准确,引用资料请给出文献出处。论著、总结、综述一般不  相似文献   
997.
王均  王红  何凡能 《测绘科学》2007,32(4):119-120,107
本文讨论了历史政区数据库的性质和特点,以清代陕西历史数据库的建立为例提出了编制底图及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建立了以政区境界为主要内容的县级数据库,最后探讨了政区数据库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8.
利用2014—2019年咸阳地区13个地面气象观测自动站风场数据、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西安探空资料及多普勒雷达产品、陕西智能网格逐小时格点化预报风场产品,对2014—2019年发生在咸阳地区的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及分型处理,对比2017—2019年大风过程中陕西智能网格预报风场产品与实况风场差异,提炼出基于陕西智能网格预报风场产品的订正指标,利用2020年大风个例进行检验评估来验证订正指标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发生在咸阳地区的大风分为系统性大风和雷雨大风,其中系统性大风包括高压后部偏东大风和冷锋后部偏北大风,雷雨大风分为高空冷槽型、西风槽型、副高影响型、冷涡后部型以及低涡型;陕西智能网格预报可提前72 h准确预报出2类系统性大风天气过程,提前12 h预报的平均风速最大值与实况最大风速之间差值最小,可参考该预报时次的结果增加4 m/s进行订正,检验得到6级以上风速预报准确率提高约1831%左右;对于雷雨大风,最大小时增幅在2 m/s以上对雷雨大风的发生时段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结合25百分位的实况极大风速阈值、陕西智能网格预报极大风速阈值,与各个环境参量和雷达产品参数进行概率匹配,订正预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此类大风极大风速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9.
利用2010—2020年陕西省国家基本气象站、区域站24 h(20—20时)降雨量资料,常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资料,统计并甄别出陕西省弱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暖区暴雨过程(下称暖区暴雨)14次,按照天气形势将其分为副高冷空气渗透型、副高远距离冷锋型、副高暖脊型。利用国家基本站、区域站逐小时降雨量和探空实况观测资料,分析了暖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暖区暴雨、一般暴雨、平均气候值的物理量及其阈值的比较。结果表明:(1)暖区暴雨的降雨量高值中心基本呈两高型(副高冷空气渗透型)或一高型(副高暖脊型),三个高值中心分别为沿秦岭分布,榆林中部的长城沿线和黄河沿岸,陕南的汉水谷地和米仓山、大巴山一线;副高远距离冷锋型分布较为平均。(2)暖区暴雨呈现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发生短时强降水的站次频率高达41%;3类暖区暴雨中的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存在两个明显的降水时段,午后15时开始增多,17—19时达到高峰,入夜21时又开始增多,00—04时达到高峰,上午时段短时强降水出现的次数极少。(3)与一般暴雨和气候平均值相比,暖区暴雨发生在风垂直切变较小的弱垂直风切变中,0~6 km垂直风切变的平均值为24×10-3 s-1;0 ℃层高度较高,平均值为47 km;具有异常的高能、高湿条件,K指数平均值达397 ℃,CAPE的平均值为1 334 J/kg,整层水汽含量平均值为3 383 g/kg,850 hPa的温度露点差平均值为26 ℃,暖区暴雨的850 hPa与500 hPa的温度差平均值为249 ℃。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2015—2020年陕西4月99站地面观测资料、灾情报告,高空探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陕西4月冰雹天气发生的天气形势、对流潜势指标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4月冰雹多发生在午后至傍晚(12—20时),降雹相对高频区位于陕北南部和关中;按环流形势将冰雹天气分为槽后西北气流型和冷槽型两类,槽后西北气流型主要特征表现在中层强的干冷空气侵入造成强热力不稳定层结,冷槽型冰雹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高层冷空气叠加于低层暖湿气流上,造成强的位势不稳定,天气尺度抬升促进对流进一步发展;共筛选出11个指标为4月冰雹天气潜势预报提供参考,业务应用中重点分析相比气候平均值差异较大的K指数、总指数、对流稳定度指数,作为冰雹天气潜势预报中不稳定层结及低层水汽条件的判别指标,同时需注意其他指标的配合使用,应用CAPE值做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时必须要经过探空订正;降雹云团受地面中尺度系统触发,槽后西北气流型冰雹的雷达回波分散、持续时间短,冷槽型冰雹的雷达回波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