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3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873篇
测绘学   49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315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7 毫秒
31.
竹鸡顶斑岩型铜矿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内,热液蚀变以青磐岩化、泥化为特征。区内现已圈出1个矿带和2个矿化带,并有幅频激电异常、土壤铜异常与之套合。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2.
邹平铜矿处于齐河-广饶深大断裂带南部的邹平火山岩盆地中,形成于破火山口火山通道充填的石英正长闪长岩岩颈中央上部,包括伟晶岩型铜矿和细脉浸染状斑铜矿床两种类型。前者矿体较小,但品位高;后者品位较低,但规模中等。含矿石英正长闪长岩等密度小、磁性弱,故在火山岩系中呈现高背景重力场上的重力低和杂乱高磁场背景中的低负异常,即“重磁同低”,且高极化。重磁同低异常区和高极化率异常带,是本区寻找铜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33.
北山成矿构造背景概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北山地区可划分为星星峡-明水-旱山微板块和敦煌微板块,二者以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为界.古陆裂解初期的寒武纪浅海具有形成磷钒铀锰沉积矿产的有利背景;奥陶纪洋盆和弧后盆地具备形成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有关铜锌矿的有利背景,被动陆缘裂谷具备形成海相沉积岩系有关铅锌银矿的有利背景;志留-泥盆纪岛弧火山建造具备形成斑岩铜矿的有利背景;石炭-二叠纪陆内裂谷具备形成火山沉积铁矿、斑岩铜矿、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铜镍矿的有利背景;各单元古陆壳活化重熔型花岗岩具形成钨锡稀有金属矿的有利背景.  相似文献   
34.
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十分稀缺的自然资源,为满足全省矿产总量预测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铜矿资源现状、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特征、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岩浆岩带地球化学聚散特征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对进一步勘探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赵如意 《地质与勘探》2023,59(4):716-733
广东省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唯一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此次研究在矿区中南部发现了细脉浸染状铜矿的新类型。为确定其是否为斑岩型铜矿的成因类型,本文在梳理南岭成矿带铜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查明了矿区中南部英安斑岩的蚀变和铜矿化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南岭成矿带早侏罗世中酸性斑岩的小岩体较多,叠加多期断裂构造和碳酸盐岩建造,非常有利于铜多金属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大宝山英安斑岩发育黑云母化、钾长石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泥化等蚀变类型,铜矿化与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大宝山铜矿中的英安斑岩沿逆冲推覆构造侵位并呈岩墙状产出,冷却过程中受区域构造应力产生了一组平行裂隙,岩浆房去气作用排出的热液沿裂隙蚀变围岩并充填成矿。大宝山斑岩型铜矿取得的找矿勘查成果表明,“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理念可以有效指导靶区圈定和老矿山外围(深部)找矿勘查,早侏罗世的南岭具有形成较大规模斑岩型铜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36.
史长义  王惠艳 《地质学报》2022,96(11):3705-3721
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查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找矿实践证明,化探方法技术在矿产勘查乃至深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找矿难度的不断加大,促使化探方法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传统方法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了许多新的方法技术。本文从方法论和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找寻深部隐伏矿盲矿的有效化探方法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立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体系的概念,将立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划分为地面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和地下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建立了深部矿产资源立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体系。不同的方法技术有不同的优势和不同的适用条件,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勘查阶段,不同的勘查目的和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选择不同的立体方法技术组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取得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37.
侯可军  李延河  万德芳 《矿床地质》2006,25(Z2):167-170
文章分析了辽宁太古代红透山铜矿中硫化物的多硫同位素组成和石英的硅氧同位素组成。δ34S在-0.7‰~+3.1‰,极差为3.8‰,平均值为0.21‰,与深部幔源硫相似。δ33S≈0.52δ34S,即δ33S=0(δ33S =δ33S-1000[(1+ δ34S/1000)0.515-1],不具有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表明该矿床中的硫没有经历大气循环过程。矿石中石英的δ30Si分布在-0.8‰~+0.4‰之间,δ18O分布在+8.5‰~+9.5‰之间,与海底黑烟囱及热水喷气成因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相似。提出红透山铜矿为海底热液喷气沉积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38.
凤凰山铜(金)矿床产于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及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与三叠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先后包括矽卡岩型和斑岩型两期矿化,并可细分为9个成矿阶段。矿石中广泛出现角砾状和细脉状、网脉状构造。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显微冷热台测温资料表明,成矿流体存在过沸腾和局部超高压等现象。两个成矿期都经历了从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的转变,成矿溶液的主要成分也由钾钠型变成了钠钙型。来源于岩浆热液的早期含矿流体与来自围岩的地下水热液的混合可以解释成矿流体的这种演化。  相似文献   
39.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大型隐伏矿床,找矿工作采用了化探次生晕、原生晕、地质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含铍条纹状蚀变岩的发现在找矿预测中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为找矿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0.
陕西穆家庄铜矿床后生成矿作用的流体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风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后生成矿流体的两阶段流体演化过程:第一阶段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中高盐度岩浆热液含CO2的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190-265℃,盐度12.5~35.34(w1%NaCl),压力12.8~21.3MPa,在同地寄主矿物中均一温度变化小,而盐度变化极大,是岩浆流体沸腾的产物;第二阶段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高盐度岩浆期后热液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300~350℃,盐度7.4~41.59(w1%NaCl),压力10.8~19.3MPa。反映了岩浆期后热液流体的二次沸腾。应用流体地球化学的综合方法(包裹体流体组成、演化)识别出后生交代流体性质。穆家庄铜矿的成矿流体第一阶段为岩浆水,第二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加部分地层水(建造水)。氢氧同位素分析也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