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张珂  贾永刚  刘正银  单红仙  徐建 《岩土力学》2006,27(Z1):1002-1006
由于土体不同透水边界对微振液化的影响不同,选用3种隔水层与透水层的组合情况,进行现场和原位循环荷载试验和室内土样振动试验,结合试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土样密度、含水率、孔隙比的变化,研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隔水层与透水层的存在以及振动力不同的施加方向对黄河口海床土液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应用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软件EPSCA3D和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研究了木架山和东桐峪金矿采空场处理前、后的顶板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渗流将会引起采空场处理后的岩体移动量减小;顶板应力的变化取决于渗透性和流向;渗透性较流向对顶板应力重分布的影响更大;若渗流流向近似水平,则上部采空区顶板的拉应力增大,压应力减小;若渗流流向近似135°,则上部采空区顶板的拉应力、压应力都减小。渗透性和流向受赋存的隔水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53.
含强膨胀性粘土砂是-些矿区新生界中的-种特殊沉积物,其形如砂砾,而性似亚粘土。以大屯矿区为例研究了它的物质组成、水理性质及隔水机理,阐明了它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张宝发 《吉林地质》2013,(3):77-79,85
介绍了满洲里市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大量的水文地质调查、地面物探、工程测量、水文钻探、抽水试验、室内测试分析等方法和手段,确定了满洲里市的地层、构造、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即透水层、隔水层、单位出水量、导水系数、单井出水量、影响半径和水质类型。最后提出开采建议。  相似文献   
55.
罗祺 《广西地质》2012,(8):32-34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富源县和贵州省盘县交界的富村—乐民勘查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未来矿井水害主要来自下伏茅口组岩溶水,并对其充水特征及防治水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通过对鹤壁-矿本溪组隔水层和奥灰顶部充填带阻水性能的研究,确认本溪组隔水层为一能阻抗奥灰承压水导升的良好隔水层,而奥灰顶部充填带相应地增加了隔水层的厚度,对防止奥灰水向矿坑突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水大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7.
对《关于地下建筑物的地下水扬力问题分析》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拜读了黄志仑同志《关于地下建筑物的地下水扬力问题分析》[1] 一文 ,很有获益 ,但有两个问题提出与作者商榷。( 1 )水头差问题。原文提出当基础底面处于潜水位①层下h处时 (见原文图 1a) ,基础底面所受扬力为 p =γwh ,认为水头差为地下水位与基础底面的差值。下面分别就永久性建 (构 )筑物和临时性建 (构 )筑物作讨论。对于永久性建筑物 ,如高层楼房 ,假设其基础底面位于作者所说的潜水位①层下h处 ,即使基础底面不透水而且与土层紧密贴合 ,但由于水头差的存在 ,必然会有渗透。经过若干年 ,渗流将达到稳定。假定原地面水位不变 …  相似文献   
58.
作者在现场工程地质勘察、试验基础上, 对我国西南某大型水电枢纽坝基所遇特殊的复杂埋藏型岩溶、承压水问题进行了研究, 弄清了坝基岩溶、承压水形成条件及发育特性, 对坝址选择及工程处理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基于硬石膏矿层底板灰岩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计算的矿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为16m,原位张裂隙带高度为5m。为防止采矿时底板突水,设计预留隔水石膏矿柱80m,其有效隔水层厚度为59m。运用突水系法和阻水强度法计算的有效隔水层厚度分别为61、50和36m。根据技术、经济和安全的原则,分析认为有效隔水层厚度取50m就能达到安全开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陕西长武黄土剖面L3~S6土层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渗水实验、孔隙度、粒度、磁化率测定,研究了长武黄土剖面L3~S6土层的渗透性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L3,L4,L5和L6黄土层渗透性较强,稳定入渗速率较高,它们的渗透系数变化在0.57~1.06mm/分之间,4层平均为0.75mm/分;S3,S4,S5和 S6古土壤渗透性较弱,稳定入渗率较低,它们的渗透系数变化在0.18~0.71mm/分之间,4层平均为0.44mm/分。红色古土壤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一般比黄土层要长;   黄土层的平均空隙度比红褐色古土壤高,渗透性强,粒度成分较粗,黄土层比红褐色古土壤层更利于构成含水层;   红褐色古土壤层粒度成分细,空隙度低,渗透性弱,比黄土层利于形成隔水层。长武第4层古土壤厚度小,纵向裂隙发育强,入渗速率较大,不易形成隔水层。磁化率、粘粒含量资料表明红褐色古土壤层与黄土层渗透性、含水空间和隔水性的差异主要是当时气候冷干和温湿交替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