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9篇
  免费   2669篇
  国内免费   3734篇
测绘学   952篇
大气科学   1190篇
地球物理   1823篇
地质学   12704篇
海洋学   1064篇
天文学   188篇
综合类   1426篇
自然地理   1585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557篇
  2022年   742篇
  2021年   717篇
  2020年   570篇
  2019年   667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668篇
  2014年   1113篇
  2013年   872篇
  2012年   989篇
  2011年   1052篇
  2010年   841篇
  2009年   787篇
  2008年   783篇
  2007年   746篇
  2006年   687篇
  2005年   670篇
  2004年   533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451篇
  1998年   470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463篇
  1995年   430篇
  1994年   355篇
  1993年   348篇
  1992年   411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308篇
  1989年   246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短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是在传统DInSA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精度的长时序变形监测方法,可有效地克服传统DInSAR在微小形变监测中受时空去相干以及大气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当前InSAR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ENVISAT ASAR传感器获取的22幅C波段影像数据,基于短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北京地区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获取每个观测时刻的形变累积量,得到研究区的形变序列图,进而分析了该区域地表沉降特征,结合地质环境监测成果,初步讨论了2003至2010年间北京地区区域地表沉降成因.  相似文献   
182.
下辽河地区砂土液化形成的震害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城地震引起下辽河平原大面积砂土液化,液化震害有喷水冒砂、陷落砂坑、地滑移等等。液化区是全新世海退之地,震害严重区地表粘性土层薄,承压水头高;震害轻微区地表粘性土层厚,承压水头低。喷砂颗粒的单粒结构表明液化砂层具有松散的特点,砂颗粒的滚圆度在液化难易上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3.
冯锐 《地球物理学报》1977,20(3):211-221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区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6.1级地震。本文分析了1961年以来十四年间,特别是主震前后纵、横波速比Vp/Vs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波速比Vp/Vs在主震前出现了明显的负异常,总异常时间约为十一个月,于震前一个半月返回正常值,在主震震源附近的深水峡谷区异常幅度最大,异常时间和空间范围比一般构造地震的要小.后期几次强余震前也有异常变化。虚波速度在主震前存在某些异常特征。上述波速比的变化可以用扩容模式较好地解释。 波速比值是由两个台站的记录得到的。对虚波速度的计算采用了联合地震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4.
渤海湾及其邻区地壳温度分布的有限单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下三百米深处的温度与居里面深度分布的资料,利用伽勒金有限元法配合未知边界流量的杂交法,计算了渤海湾邻近的地壳剖面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1)莫氏面上的温度不是常数,最高处可达810℃;(2)大地震往往发生在温度与重力梯度带附近而温度较低密度较小的一侧;(3)本区地壳低速层的温度约为600℃,在该层以下,随着温度的增高,介质的弹性模量或粘滞系数显著减少,而泊松比反而增大,故地壳深部的剪应力减小,这说明大陆内部地震大多发生在低速层以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5.
水库地震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多实例表明,水库地震与地质构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一些实际资料着重讨论了水库地震与活动性强烈的大地构造区、断裂带、断块间差异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6.
本文应用孢粉分析,对北京地区两个泥炭矿的时代和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泥炭成矿时期的气候是温暖而湿润的,气温较现今高。植物生长茂盛,属针阔叶林植被。泥炭是在植物残体的不断积累、分解和腐烂,长期保存在水体及后期泥砂覆盖的还原环境之下,上覆压力不断增加,沉积物的堆积速度与湖沼下降的速度长期保持相对平衡等条件下形成的。泥炭成矿的地质时代主要在中全新世  相似文献   
187.
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系统组成与演化概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邓军  杨立强  王庆飞  徐浩 《矿床地质》2006,25(Z1):67-70
由于中生代以来构造动力体制多次转换及火山-侵入岩活动形成了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系统。成矿类型主要以石英脉型、复合脉带型、浸染细脉带型等类型为主,多种类型金矿多为同源成矿溶液在不同构造背景和物化条件下的沉淀产物,从而发育类似的构造-蚀变-矿化分带结构。胶东矿集区存在3期成矿作用,金成矿作用主期明显集中于燕山中期(130~120 Ma),(含金)银矿化为燕山晚期(<97 Ma),含金(银)铅锌矿化介于两者之间、更接近于燕山晚期(100 Ma前后),区域地质事件的定年与因果分析显示这三期成矿过程的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均受壳-幔相互作用等大尺度构造体制转折事件控制。  相似文献   
188.
云南滇东北与玄武岩有关的铜矿床含矿岩系组成与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东北与玄武岩有关的铜矿床是中国近3年来矿床学研究和资源勘查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科研和资源勘查项目实际工作,对该区域含矿岩系的组成与划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依据研究,含矿岩系由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P2e)上部(第三岩性段顶部和第四岩性段)和宣威组(P2x)底部组成,可划分为5个矿化层,进而对5个矿化层的岩性组成、矿化特征和成矿前景进行全面总结,这将为该区域今后进一步开展找矿和勘查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9.
断裂及褶皱构造是邯邢地区矽卡岩型铁矿重要的控矿构造:断裂活动不仅控制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而且改造了矿体的空间分布;褶皱构造提供了有利的成矿和容矿空间。在分析矿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侵入体之间的第四系覆盖区是寻找隐伏矿体的有利靶区,而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区则具备深部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0.
Background & aim: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lements pollution in the extremely high tumor risks residents in the Chaoshan littoral, southern China. Methods: 19 elements including Cr, Mn, Ni, Sr, Pb, Zn, Co, Sn, Th, Tl, Se, Hg, Cu, Mo, Cd, Sb, U, Ge, As, and Al were measured from 145 hair samples of residents from the high-risk Nanao Island (mortality of cancer 173-156/106 in recent 30 years), Shantou high-risk village (mortality of cancer 230.4/106 in recent three years), and two controls Shanwei (mortality of cancer 32/106 in 1970s) and Meizhou Hakka (incidence of cancer 103/106 ) using AAS, AFS, ICP-MS methods collaborated with Beijing University. And 21 samples of water, 18 samples office from the Nanao Island, Shantou high-risk village, and other low-risk control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same methods. Results: The ele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levels of CD, PB in the Shantou high-risk village were the highest, Hg, MN, SR, SB, TH, U on the Nanao Island were the highest in hairs. Conclusions: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re occurred elements pollution among the local high-risk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