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0篇
  免费   1418篇
  国内免费   2765篇
测绘学   899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1677篇
地质学   7831篇
海洋学   555篇
天文学   493篇
综合类   772篇
自然地理   630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689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638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518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281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259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246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5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对南海中部陆坡区和海盆区的5个岩芯中的 Si,Al,Fe,Mn,Ca,Mg 和 CaCO_3成分做了分析,并对其分布特征与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受沉积区环境差异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受海区特定地理位置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呈现出过渡性特征(浅海到大洋的过渡);受沉积过程中环境变化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展示了周期性变化或旋回性。根据岩芯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参考有关古地磁,氧碳同位素和钙质超微化石的测试分析结果,将本区岩芯划分为14层地球化学层,并将本区划分为两个沉积地球化学区,揭示了早更新世以来本区沉积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两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黄海中南部10个沉积物样品和东海北部24个沉积物样品用等离子光谱做了Ba,Be、Co、Cr、Ga、Li、Mn、Nb、Ni、P、Pb,Sr、V、Zn、Y和Yb的分析,并对该区沉积物中元素的丰度和不同类型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做了研究。通过对区内微量元素与主要元素的相关图解分析表明,大多数微量元素与主要元素Al、Mg、K呈正相关,其高值区与粘土沉积物相一致,低值区与粉砂质沉积物相吻合;Be、Sr、Mn的高含量与粘土沉积物无关、  相似文献   
53.
本文首次对我国石榴石橄榄岩类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大别山地区两个不同类型岩体中的石榴石橄榄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类岩石属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与地幔成分相比,富集易熔元素,亏损难熔元素;利用矿物地质温压计估算其形成压力为2×10~9pa,成岩温度为600~700℃具有正铕异常和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 推测为地壳下部的超基性岩经深成变质而成。  相似文献   
54.
第一章 前言     
《海洋学研究》1989,(4):1-5
据1986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南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讨论会”的建议,在中国国家海洋局和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的支持下,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联邦德国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于1987年5月至7月在南海利用德国科学调查船“太阳”号(SONNE)进行了SO49航次的考察工作。该考察工作系两个研究所合作执行的“南海地球科学联合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两国政府间海洋科学与技术合作协定中的一项近期计划。1988年5月至8月,双方科学家再度集中于德国汉诺威,在西德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共同处理资料与分析样品和联合解释与研究。  相似文献   
55.
漳州地区热田的水热活动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龙生 《台湾海峡》1997,16(1):21-27
本文通过漳州地热田及其周围地区的水热活动、地质构造特征及人工爆破、重力、地磁、电性结构、地震活动性等综合地球物理场之间关系分析,得出漳州地热田是高热异常背景下产生的对流型水热系统:深切到上地幔的NE向长乐-南澳断裂、NW向九龙江断裂及E-W向南靖-厦门断裂控制了地下水的深循环,使大气降水得以下渗到〉3km深度,被地温加热并富集起来,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沿通道-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上涌。热田区破碎的岩石导致  相似文献   
56.
57.
地幔是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部分。地壳的厚度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从洋底的数千米至大陆上某些造山区域的60km。地幔扩展到2900km的深处 ,地核的半径是3470km。在科学和科普文章中常常讨论地球深部结构和地球动力学特征。有关地幔壳层结构的结论主要建立在地震X 射线立体截面照相和在高压条件下矿物改造试验资料的基础之上。地震X 射线立体截面照相(逐层的再造)确定了由地震引起的地震波速度的改变 ,揭露了深部显著的不均一性。这很好地反映在起始于中大西洋、穿过非洲直达印度洋中部的400km上地幔剖面中。横…  相似文献   
58.
在南海北部利用地球化学方法作为油气勘探的一种辅助手段。在6个航次中采集了沉积物、底层海水及海面大气样品,测定了近50种化探指标,并采用稳健统计方法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异常圈定。化探结果在油气藏上方发现了清晰的、具不同指标组合的综合化探异常,与邻近空构造形成鲜明的对照。圈闭顶部的块状异常和圈闭周绿的环状、半环状异常是下伏油气藏的良好指示,而剖面上呈锯齿状、平面上呈线状的异常则与断裂带有关。实践表明,建立已知油气藏上方的化探异常模式及解剖已知空构造上方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指导本区或邻区的化探异常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9.
根据湄州湾表层沉积物70个样品18个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得出:本海区沉积物属于海相陆源物,其中细颗粒主要来自台湾海峡,粗颗粒来自当地陆域;化学成分含量按聚类分析,可归为三组:粘土矿物组、碳酸盐组和分散组,微量元素Zn,Cr,Be,Cu和Sr的含量与地壳及台湾海峡相似,但低于胶州湾,说明该海区污染很少。  相似文献   
60.
当宇宙射线的带电粒子流通过地球大气圈上层时,发生了氧和氮原子的裂变,并形成了^10Be同位素.这个过程的强度不仅与宇宙射线的数量有关,还决定于地球磁场的状态,因为地球磁场的减弱允许大量的带电粒子透入大气圈的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