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097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福建古雷国家级石化基地建立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各子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风险值,得出各子区域的风险分布情况和风险等级,对区域进行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现状及未来规划建设情况提出相应的雷电灾害风险管理建议,确保防雷装置合理,提高项目区域内人身安全,减少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9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位置因子(Cd)的取值决定最终评估结果的准确度,并对安装避雷设施的投资与设置方式影响极大。文章介绍了现行标准中Cd的取值方法,并分析了其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指出在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情况下,应该为Cd动态取值。最后,根据雷击保护距离和雷电流概率分布的概念,探讨了当被评估物体周围存在更高物体时Cd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93.
文章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2014年21项重点建设项目雷电灾害损失风险进行分析,得出11种评估单体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和经济损失风险(R4)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31×10-5、1.14×10-4,建设项目潜在雷电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较高;雷电电磁脉冲是造成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和经济损失风险(R4)的主要原因,雷击造成电子电器设备受损的事故逐年增加;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关注重点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降低雷击造成的损失风险,从源头上消除雷击隐患。  相似文献   
94.
侯涛  曾诚  张楠 《陕西气象》2015,(Z1):28-30
雷电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主要是对配电设备、用户设备和现代化设备的影响。配电设备和用户设备经常因雷害事故引起损坏,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通过对杭来湾煤矿产品仓雷电灾害风险计算,对杭来湾煤矿的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评估,提出有助于降低雷电灾害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5.
杨洋 《陕西气象》2015,(Z1):36-38
简要介绍Surfer,并通过地闪强度分布图的绘制、地闪分布图的绘制、土壤电阻率分布图的绘制,展示其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应用的方法。将Surfer绘制出的图形加入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中去,可以增加评估报告的科技含量,有助于评估工作者根据其划分雷电灾害危险区域,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雷电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图形化也更有利于评估报告的理解,使得报告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96.
一次强雷电天气过程造成中国人寿保险陕西分公司档案库安防系统瘫痪,大量电子设备损坏。经现场调查分析,灾害的直接原因是由雷电感应及雷电波侵入。通过对安防系统周边环境和致灾原因调查、鉴定,进一步对电子设备保护装置的选择、使用以及屏蔽、等电位连接、防雷接地和综合布线等防雷保护技术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屏蔽、等电位连接、综合布线和防雷接地四大系统组成的内部雷电感应综合防护措施。整改后,经过2a时间的检验,在多次强雷电天气下安防系统均正常运行,证明取得很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97.
由于雷电灾害致灾原因复杂,承灾体类型多样,且雷电抵御能力强弱各异,照搬区域灾害易损性研究中的4大指标作为区划评价指标是不够科学的。通过分析微观承灾体的雷灾风险计算方法,归纳提取关键因子,并通过案例分析,最终筛选承灾体高度模数H、雷电防御措施性能模数P和使用性质模数U作为雷灾易损性区划的其它3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8.
基于广东省1999—2012年的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利用Arc GIS地统计分析模块,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和分级统计方法研究广东省地闪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并进行风险区域划分。结果表明:广东省平均地闪密度为14.12次/(km^2·年);东莞、广州、佛山、中山、深圳为极高地闪密度区,年平均地闪密度达17.33-26.35次/(km^2·年);惠州、茂名、湛江、阳江、江门为高地闪密度区,年平均地闪密度为达13.01-16.53次/(km^2·年);珠海、肇庆、清远、云浮、汕尾为中地闪密度区,年平均地闪密度为10.01-12.72次/(km^2·年);河源、揭阳、潮州、梅州、韶关、汕头为低地闪密度区,年平均地闪密度为8.29-9.81次/(km^2·年)。地闪密度风险的区域分布与雷暴日、地形和社会经济有关。  相似文献   
99.
正1引言近几年,随着东丰县西城区城市规划发展,东丰DYYZⅡ型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自动站)探测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为保证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依据《气象探测环境与设施保护办法》,东丰站于2012年1月1日迁至远离市区的拉拉河镇增幅村一组,由于周边环境比较空旷,特别在汛期雷暴多发季节,大小雷击故障次数较迁站前明显增加。本文针对2012年6月4日自动站雷击故障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些维修理论和针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四川盆地闪电产生的NOX向低空的传输特征,利用大气平均电场仪、氮氧化物分析仪、臭氧分析仪对成都地区雷暴过程中闪电产生的NOX进行了地面观测,并结合风廓线雷达测得的地面0.4km的风速风向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NOX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O3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NO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呈负相关关系;(2)、雷暴过程中,NOX和NO的浓度值都比晴天背景大气条件下的地面值要高,O3的浓度值则低于平均值,闪电频次与氮氧化物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3)、LNOX从高空传输到地面也受风速风向的影响,风速与NOX浓度存在负相关关系,气流被偏北风控制的情况下,NOX的浓度值较低,气流在偏南风控制时,NOX则出现高浓度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