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222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467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45篇
自然地理   49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生延超  徐珊  周垚 《干旱区地理》2023,46(1):139-14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在环境约束下要素效能充分发挥就显得至关重要。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素效能由要素质量与要素效率有机构成,前者是要素效能发挥的必然前提,后者是要素效能发挥的内在要求。基于环境规制影响要素质量与要素效率的作用机理,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2008—2019年黄河流域环境规制对要素效能发挥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通过人口集聚实现要素质量升级,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要素效率提高,并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促进要素效能发挥。(2)环境规制与要素质量升级、要素效率提高、要素效能发挥均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3)环境规制对要素效能发挥的促进作用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规模异质性。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环境规制显著促进要素效能发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城市规模较小的地区,环境规制先抑制后促进要素效能发挥,二者呈“U”型关系;在城市规模较大的地区,二者关系不显著。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从微观要素层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对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发展对于全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所辖城市2007—2019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刻画,并分别采用引力模型和均衡函数分析七大城市群间绿色发展的关联特征和城市群内部的均衡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序特征来看,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以2014年为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从空间分布来看,城市群所辖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在空间格局上呈现低效率空间集聚现象。(3)从关联特征来看,不同城市群间绿色发展的关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其关联关系主要有单向溢出关联、双向溢出关联和无关联。(4)从均衡特征来看,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与其均衡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各城市群在绿色发展效率和均衡度的关系上主要呈现低效率-高均衡度、低效率-低均衡度和高效率-低均衡度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3.
基于2005—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从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影响机理出发,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和绿色经济效率在空间上均存在正相关关联性。(2)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影响,环境规制能提升邻近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区域上,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3)研发投入和经济发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地区开放程度具有显著负相关影响,固定资产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4.
《浙江国土资源》2014,(6):13-13
一、基本情况杰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台州市椒江区机场南路15、16号。近年来,企业相继投入大量研发基金和技改基金,进行产品的科技改造,通过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的提升,每亩土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目前,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已经超过120%,发展空间完全饱和,极大地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解决用地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杰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空间换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破解了用地瓶颈,为企业自身发展谋得新空间。  相似文献   
105.
季珏  高晓路 《地理研究》2014,(11):2105-2114
紧急避难场所的服务效率评价是确保避难疏散安全性的首要科学问题。建立了紧急避难场所的识别模型,利用该模型将城市中的绿地、广场、楼间空地等所有的开敞空地识别出来,并利用地质、地理等条件对紧急避难场所自身的安全性进行了筛选,识别出城市内部的紧急避难场所,解决了紧急避难场所空间数据获取的难题。提出利用时间成本和容纳能力两个指标来综合测评紧急避难场所的服务水平。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评价了紧急避难场所的服务效率。评价结果显示:1海淀区紧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的集疏特征与人口空间分布的集疏特征在部分地区不相吻合。2海淀区震灾避难场所在规划时限(5 min)与实际震灾逃生时限(12 s)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3结合人口昼夜空间分布特征,充实度评价表明夜间紧急避难场所人均不足的现象比较明显,比较突出的是位于海淀区中部三环附近的小南庄居住区。未来,可通过提高该地区与周边无人街区或避难面积充足街区的连通性,例如通过避难标识规划的方式,来提高紧急避难场所整体的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区域旅行社业效率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03~2009年中国区域旅行社业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行社业综合效率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纯技术效率是综合效率变化的主导因素,中国区域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也表现为增长的态势;中国区域旅行社业效率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低走势,且中部和东西部差距较大,东部和西部差距较小;在变化趋势方面,东、中、西部地区在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均得到很大的提高,其增长主要得益于三大地区在技术进步方面的突出表现,但在综合效率方面均表现出弱改善的趋势;从效率类型来看,双高类型的省份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其他3个类型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且中国各省旅行社业效率之间的差异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从各省旅行社业效率的变化趋势来看,2003~2009年,大部分省份旅行社业综合效率保持增长的态势,少数省份处于下降的趋势,在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除新疆外,其余省份全部保持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首先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说明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效率的必要性,接着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初中英语阅读效率进行优化的方法,最后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本文能够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周明发 《地理教学》2014,(11):22-24
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影响气候的主要自然因素并灵活运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讲解试卷,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地理试题归类、构建知识体系和迁移训练等,提高总结、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9.
选择旅游酒店数、旅行社数、旅游酒店从业人员数和旅行社从业人员数为旅游投入因素,旅游总收入为产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 C2 R 模型分析2001-2010年中国区域旅游效率及其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中国四大区域的平均旅游效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31个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中,天津在2001-2010年期间每年都为旅游效率最高的省份。从时间的角度,中国区域旅游效率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变化过程,2003年和2008年是2个明显的波谷。2001-2005年四大区域旅游效率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2005-2010年四大区域旅游效率变化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呈逐步下降趋势,中部地区先增长、2010年开始下降,西部地区为起伏不定,东北地区为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0.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山东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有序性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效率指数、信息熵及均衡度,对山东省17个地市2003—2012年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有序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①快速城市化发展10年来,山东城市土地利用整体效率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动态测度得知,鲁中和鲁北的济南、潍坊等18个地市Malmquist指数大于1,属于有效增长型;青岛、威海、济宁等9个市Malmquist指数小于1,为无效增长型,此外,临沂市为强无效增长型。②城市土地利用规模报酬测度得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青岛、淄博、东营、日照4个市实现了土地利用DEA有效,土地利用规模报酬不变;2012年样本的静态测算中青岛、淄博等11个市实现了DEA有效,规模报酬不变,而济南、枣庄等6个市未实现DEA有效,规模报酬递减。③城市信息熵和均衡度测算得知,山东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有序性整体经历了调整—非平稳—再调整的动态演进过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也经历了由不合理利用调整为有序合理发展的过程。因此,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及有序性是山东城市土地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