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短基线集InSAR技术监测抚顺市地面沉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抚顺市是一座因煤而兴起的综合型重工业城市,矿产的大量开采导致了大范围的地面沉降。针对这一问题,为了有效监测抚顺市的地表形变,本文利用短基线集(SBAS)技术对覆盖抚顺市部分地区的12景COSMO-SkyMed高分辨率SAR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该研究区域的地面沉降分布和沉降速率图。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呈现出沉降的趋势,沉降速率大部分在-25~-45 mm/a的范围内。其中新抚区沉降最为严重,有2个沉降严重的区域,最大沉降速率达到了-186 mm/a。该试验结果为抚顺市露天矿采矿导致的地面沉降与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切实有利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2.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质,是矿山生态修复成败的关键。针对大多数矿山生态修复所面临缺少土壤的现状和土壤漫长的地质成土过程的现实,试图在阐述自然地质成土原理的基础上,探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地质成土(简称矿山地质成土)的概念与方法。自然地质成土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历经漫长时期将“岩石”变成“土壤”的过程,其中风化、黏化、有机质积聚以及元素的交换和迁移是重要的自然地质成土过程。矿山地质成土是指仿自然地质成土过程,通过筛选矿区可利用的成土母质或土壤材料,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措施促进土壤快速发育和熟化并在短期内形成期望土壤功能、达到自我可持续发育状态的过程,其实质为人工造土。方法包含矿山地质成土的需求分析、成土材料的筛选、土壤材料的组配和生物熟化4步骤,还阐述了矿山地质成土与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关系。以内蒙古某露天煤矿生态修复为例,详细讨论基于原始地层材料的露天矿表土的矿山地质成土过程,筛选出原始第3层土壤作为新表土的最优土壤材料组配与生物熟化方法;以矿山固体废弃物为土壤材料,介绍利用自然地质成土原理所构造的煤基生物土的方法;同时对黄河泥沙基矿山地质成土在西部矿区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露天矿边坡位移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露天矿的不断开采,矿山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威胁着矿山人员的安全。为保障安全生产,文章结合鞍山市某露天矿边坡位移监测项目,以TM30测量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建立边坡监测系统:由监测网、测量机器人系统、数据处理及预警系统组成,比传统全站仪提高了工作效率。外业测量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危险预警的"三位一体"化,达到自动化程度高、数据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三高"目标。  相似文献   
84.
针对现有露天矿区空气钻孔作业存在的粉尘污染、岩矿心(样)丢失严重等问题。采用贯通式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进工艺在四川拉拉铜矿露天矿区进行了生产性试验,检验贯通式潜孔锤在露天矿区的钻进效率、粉尘控制以及岩心(样)采取率情况。试验共完成了3个试验孔,进尺483 m,平均钻进效率为8.83 m/h,岩心(样)总长度252.43 m,反循环效果良好,且不同的钻具组合对反循环形成效果无影响,试验现场无粉尘弥散现象。  相似文献   
85.
杨武亮  徐旭辉 《江苏地质》1999,23(2):118-120
为了满足矿山企业对储量简测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以无锡地区小型露采矿山为基础,综合考虑全省其他地区同类矿山的特征,研制开发了一套在省内较为实用的小型露采矿山储量计算系统软件(第一版)。该系统以DOS为平台,FORTRAN语言开发,对硬件设备要求低,适应性和针对性强。在无锡地区的实际使用说明,该储量计算系统具有计算快速准确,可快速滚动计算等优点,是矿山储量信息化管理的一个较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86.
张焕杰  于立平 《三晋测绘》2000,(4):33-34,42
本文采用微小柱体法对露天矿采剥总量的体积进行求算该方法与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相比,内业工作量小.计算简单,精度可靠  相似文献   
87.
元宝山露天煤矿疏干降水管井洗井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宝山露天煤矿系特大型充水矿床,疏干排水量居国内露天矿之首.本文通过四种洗井方法所获结果对比说明,疏干降水管井增加出水量的有效洗井方法为活塞、盐酸联合洗井方法.  相似文献   
88.
我国露天矿边坡工程研究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研究成果,结合当前边坡工程研究现状,阐述我国露天矿边坡科学技术研究的新成就及未来发展。其成就的主要特点是将传统追求的“边坡稳定”的单一目标变为“边坡安全可靠”和“经济实效”双重目标,从以往静态的、定数的分析方法发展为动态的、不确定性的分析研究方法,并引进经济学原理和决策分析理论及融合计算机管理技术,使之形成边坡科学研究、设计、生产、管理的一套完整体系。方法新颖,更具实用  相似文献   
89.
GNSS在线监测具有全天候监测的技术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露天矿边坡监测。其观测精度受观测时长及监测站至基准站距离的制约,建立观测时长、监测站至基准站距离与观测精度的回归模型能有效确定合理观测时长。本文以鞍钢露天矿GNSS在线监测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不同观测距离、时长对精度的影响规律,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精度与距离、时长的三因素回归模型。其中,精度拟合模型在N、E、U方向的三因素相关性分别为0.97、0.96、0.97,检验模型精度分别为0.33 mm、0.30 mm、0.17 mm;时间拟合模型在N、E、U方向的三因素相关性分别为0.96、0.93、0.93,检验模型精度分别为0.14 h、0.06 h、0.08 h。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精度和距离为约束条件,为基于GNSS露天矿边坡在线监测预警观测时长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边坡稳定性是露天矿区的重要安全问题,地下水严重影响着露天矿边坡的稳定。从研究区边坡地下水渗漏这一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对可能的渗漏源头区开展高密度电法工作。通过对实际数据处理和反演,并利用三维可视化与切片提取技术对电阻率异常体进行提取,最终确定了两处地下水渗漏通道。经与现场边坡渗漏情况对比分析,高密度电法应用于边坡地下水渗漏探测准确可靠,可为露天矿边坡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