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8篇
  免费   2760篇
  国内免费   2867篇
测绘学   4075篇
大气科学   1599篇
地球物理   2321篇
地质学   7378篇
海洋学   2038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1220篇
自然地理   943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583篇
  2022年   582篇
  2021年   748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762篇
  2018年   574篇
  2017年   639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701篇
  2014年   976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980篇
  2011年   906篇
  2010年   852篇
  2009年   860篇
  2008年   907篇
  2007年   835篇
  2006年   754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635篇
  2003年   598篇
  2002年   480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324篇
  1998年   347篇
  1997年   329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3篇
  193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面对超层越界、无证采矿和以采代探等违法采矿行为屡禁不止这一“顽疾”,禹州市国土资源局主动探索,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执法监察新路子,即实行局各资源所(站)、测绘大队和执法大队三级监察网络,避免了违法行为排查的被动性、巡查的盲目性、查处的滞后性,做到了有计划、有重点、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将一大批矿业违法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煤矿违法开采活动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天文像复原“迭代位移叠加法”的第一步中确定位移基准点的方法-将目标像结构的初始信息与目标斑点图间的互相关性运算的极大值点作为基准点,按此基准点对目标斑点图进行位移叠加,第一步中初始信息的选择是展开迭代位移叠加过程的关键。讨论了目标初始信息的性质和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小卫星数据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以监测采矿图斑变化为目标,通过对北京地区的2006年和2007年两期北京一号小卫星4m全色影像采用正射校正、配准和迭加对比的方法发现变化信息。结合1∶50 000影像图、野外调查和测量,确定变化图斑的边界、变化原因和规模,并对小卫星全色图像的变化监测能力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通过对小卫星4m全色影像数据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概括出其变化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SAR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的城市地表形变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研究干涉点目标的相位模型,提出基于空间搜索的邻近点目标干涉相位差解缠方法,用以计算点目标的地形残差和线性形变,以及分离点目标大气延迟相位和非线性形变相位的时空域滤波方法,解决干涉点目标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最后,以苏州地区地表沉降监测为应用试验,利用形成的SAR干涉点目标形变信息提取技术,获取苏州市区1992-2002年间的地表沉降信息.研究结果与已有文献记录保持比较好的一致性,证明SAR干涉点目标技术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的实用化技术.
Abstract:
Interferometric point target analysis (IPTA) is one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radar interferometric processing. It is achieved by analysis of the interferometric phases of some individual point targets, which are discrete and present temporarily stable back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in long temporal series of interferometric SAR ima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ferometric phase model of point targets, and then addresses two key issues within IPTA process. Firstly, a spatial search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unwrap the interferometric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neighboring point targets. The height residual error and linear deformation rate of each point target can then be calculated, when a global reference point with known height correction and deformation history is chosen. Secondly, a spatial-temporal filtering scheme is proposed to further separate the atmosphere phase and nonlinear deformation phase from the residual interferometric phase. Finally, an experiment of the developed IPTA methodology is conducted over Suzhou urban area. Totally 38 ERS-1/2 SAR scenes are analyzed, and the deformation information over 3 546 point targets in the time span of 1992-2002 are generated. The IPTA-derivecl deformation shows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ublished result,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IPTA technique can be developed into an operational tool to map the ground subsidence over urban area.  相似文献   
15.
在GPS数据处理中 ,存在着误差影响、影响波的干扰、周跳和数据量大等问题。误差影响和影响波的干扰实质是在接收卫星信号时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周跳是由于卫星信号的失锁而造成信号的不连续 ;数据量大是因为GPS观测需要采样间隔小又连续观测所致。由于小波理论具有时频分析、波形分解、特征提取和快速小波变换等特性 ,应用小波变换和波形分解可以解决误差影响和影响波的干扰的问题 ;应用特征提取可以解决周跳检测问题 ;应用快速小波变换可进行数据压缩  相似文献   
16.
小波分析理论在GPS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GPS数据处理中,存在着误差影响、影响波的干扰、周跳和数据量大等问题。误差影响和影响波的干扰实质是在接收卫星信号时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周跳是由于卫星信号的失锁而造成信号的不连续;数据量大是因为GPS观测需要采样间隔小又连续观测所致。由于小波理论具有时频分析、波形分解、特征提取和快速小波变换等特性,应用小波变换和波形分解可以解决误差影响和影响波的干扰的问题;应用特征提取可以解决周跳检测问题;应用快速小波变换可进行数据压缩。  相似文献   
17.
钱塘江流域的水文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利华 《地理科学》1990,10(2):177-184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中国地震学会形变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福建省地震局承办的GPS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研讨会,于2005年6月25日至27日在厦门召开。会议围绕GPS在地震预测研究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GPS与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场地建设设计规划和研究思路以及GPS最新发展等进行了学术交流。来自全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自动高精度测距系统。该系统能以5×10-7的测距精度测定多个观测点的形变,可作为跨断层动态连续观测的新仪器。  相似文献   
20.
流褶层与韧变带是地壳拉伸变形,顺层固态流变作用下的产物。流褶层是以原始层理为变形面或再经递进变形的褶皱变形岩层或岩石共生组合层位。韧变带具明显的层控性,受岩石成分和应变程度控制,不同环境和不同成分岩石的韧变带具有相异的组合型式和变形机制,井具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流褶层和韧变带可分属不同层位,但流褶层可实现向韧变带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