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青海湖环湖地区草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牛志春  倪绍祥 《地理学报》2003,58(5):695-702
利用青海湖环湖地区2000年陆地卫星TM遥感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4处样方产草量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草地植被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草地植被生物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遥感植被指数与草地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遥感植被指数与草地植被生物量相关性程度存在一定差别。此外,所建遥感植被指数与草地植被生物量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在拟合精度上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且由三次方程得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最适用于监测青海湖环湖地区的草地植被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2.
青海湖盆地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典型的山间断陷湖盆,与我国西北一些含油气盆地沉积特征十分相似,发育有一系列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沉积体系.对青海湖沉积体系的研究,可以为陆相古含油气盆地沉积原貌的恢复提供借鉴.通过对比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实地考察以及对湖区近40年(1972~2010)来8张遥感图像的判读,分析了青海湖滨湖区域沉积体系演变特征.同时,在青海湖水动力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物输运模拟,结合每一区域沉积演变特征,分析该区域沉积体系形成演变的水动力成因机制,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环青海湖滨湖区域沉积体系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水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出三个顺时针主旋回和湖湾和河流入湖口等处的次级旋回,沉积物输运和堆积趋势与水动力湖流特征对应一致,水动力特征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形成及演变;河流入湖口、沙岛-海晏湾、郎剑沙嘴以及东南湖湾等区域,是青海湖滨湖区域沉积演变最明显的区域;今后较长时期内,沉积物输运、堆积趋势将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3.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一直是风沙活动与风成沉积研究的理想区域。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述了青海湖地区的风沙活动研究进展,包括沙地分布,历史风沙活动记录,风成沉积的物源、输送过程、沉积特征,风沙地貌,以及土地沙漠化。当前,湖东与湖西是青海湖地区主要的沙地分布区,沙地内风成沉积的粒度、化学等沉积特征表明,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全新世晚期为青海湖地区主要的风沙活动时期。该地区位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气候环境多变,且湖东与湖西沙地的物源不同,风沙活动的输送过程常受大气环流与区域风况的影响。此外,青海湖沙地内沙丘广布,土地沙漠化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而变化明显,但沙漠化程度有减弱的趋势。未来可在青海湖地区古气候环境的演化和差异、年代学框架的建立与完善、风沙活动过程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4.
The circum-lake zone of the Qinghai Lak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regions of desertific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s, the four set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acquired in 1976, 1987, 1995, and 2006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thematic information extraction in 14,300 km2 of land in the circum-lake zone using the Earth Resource Data Analysis System (ERDAS) imag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unction. In the meantime the off-site interpretation and filed check-correc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recon- struct the temporal-spatial dynamic changes and differentiation pattern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the circum-lake zone in the past 30 years, and based on this,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the next 20 years was predict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in the past 30 years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the region experienced a continuous fluctuation between rapid- and slow-development processes in time, while in space it exhibited a few small patchy distributions or sporadic distributions in many plac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four large sand-dominated distributions stood out and evolved into a circum-lake belt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with a lakeside dike as the connecting line. Due to the integrated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s, human activities and artificial rehabilitation, land desertification area in the region in the next 20 years will exhibit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first 15 years and then increase at a slower rate, and afterward occur in a reverse, decreasing trend.  相似文献   
105.
八宝祁连     
正祁连地处青藏高原北缘,横跨青海和甘肃,西接阿尔金山山脉,东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南与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相连。由于其独得自然精华,物华天宝,众水滋润,是养人的福地,是生灵的圣境。早在元朝祁连就以"八宝"(金、银、铜、铁、麝香、鹿茸、大黄、黄蘑菇)名闻天下,由于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巨大的储藏能量,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将祁连誉为"中国的乌拉尔"。它还是黑河、大通河、托勒河"三河"源头,是青海东北部的水塔,年  相似文献   
106.
利用海晏县1978-2009年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趋势分析等方法,得出了青海湖北岸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北岸属于雷暴多发区,32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3天,年际变化幅度大,最多年为56天,最少年仅为6天;全年之中,夏季出现次数最多,约占全年总日数的69.7%;秋季次多,占16.4%;春季最少,仅占13.9%;5-9月是雷暴高发期,占全年雷暴的96.4%,冬季不出现雷暴。初雷日一般出现在5月上旬,终雷日一般出现在10月上旬,近32年来初雷和终雷日有推迟的趋势;雷暴期总体上呈不显著的缩短趋势。20世纪90年代雷暴期最少,8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雷暴期较多,高于多年平均。  相似文献   
107.
青海湖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湖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封闭湖泊,处在东亚季风、印度季风和西风带的交汇处,对环境变化敏感,是研究该区域及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理想地点。前人基于其连续的湖相沉积物的多项环境指标与其四周湖成阶地、古岸堤以及表层所覆盖的风成沉积物的年代学研究,探讨了青海湖晚第四纪以来的湖面变化情况,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由于测年材料和测年方法的不同,对于高湖面出现的年代问题依然存在着诸多争议。根据近年来已发表的测年数据、前人对青海湖湖面升降变化的研究结果和青海湖QH-2000孔介形类壳体δ18O的记录进行综合集成,构建了自14 ka以来的青海湖湖面变化曲线。在约14~12 ka,湖面在海拔约3 206 m,比现代湖面高12.3 m(以2010年3月湖面海拔3 193.4 m为基准);在约12~10 ka,湖面急剧下降到海拔约3 165 m,比现代低28.4 m;在10~9ka,湖面急剧上升到海拔约3 173 m;在9~6 ka,湖面相对稳定在海拔3 213 m;在6~4 ka,发生过一次干旱事件,湖面下降到低于现代湖面;在4~1 ka,湖面相对稳定在海拔3 193.7 m;在1 ka至今,湖面呈持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8.
张乐乐  高黎明  陈克龙 《冰川冻土》2018,40(6):1216-1222
利用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青海湖流域瓦颜山湿地观测的辐射资料,综合分析了辐射相关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瓦颜山湿地总辐射和净辐射的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最小值都出现在12月;大气长波辐射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地面长波辐射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2月。阴天对总辐射和地面反射辐射削弱作用比较明显,对大气长波辐射增强作用明显,对地面长波辐射和净辐射的影响季节差异性很大。瓦颜山湿地地表反照率的年均值为0.26。在无积雪覆盖条件下,地表反照率在冻结期明显大于消融期,最大值出现在12月。夏季地表反照率均值为0.185,略小于下垫面同为草甸的青藏高原唐古拉站。在暖季,土壤水分也是影响高寒湿地地表反照率变化的重要因子,随着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地表反照率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2011~2014年采集的青海湖及周边水体样品(岩层间隙水、井水、泉水、河流水、降水和湖表水)镭同位素活度及离子含量测定,得到镭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223Ra的活度范围是0~2.30 dpm/100L,224Ra的活度范围是0~97.49 dpm/100L,226Ra的活度范围是33.30~126.70 dpm/100L,228Ra的活度范围是22.50~209.40 dpm/100L。降水只有半衰期最长的226Ra有活度,其余镭同位素皆低于检测值。无论是长半衰期还是短半衰期,间隙水和井水都拥有比较高的活度值,河水和湖表水则比较低。短半衰期镭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呈现由湖岸向湖中心快速降低的规律,无地表径流注入的湖岸距离5~6 km就检测不到其活度,证明在这个距离短半衰期镭同位素基本衰变完毕;5号采样点活度是平均活度值的一倍,接近18 dpm/100L,可能有深层地下水的渗出。12号与13号采样点由于靠近布哈河口,受到水平涡动扩散的影响,所以矿化度有所下降,短半衰期的活度值有所上升,除此之外短半衰期的镭同位素的变化趋势基本与矿化度呈负相关;除12号、13号采样点受到布哈河的影响外,228Ra的活度的变化基本与Ca2+、HCO-3、Mg2+、K+呈现正相关,与NO-3基本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古DNA方法成功地重建了海洋沉积记录中古微生物群落变化,并借此反演了当地古环境-气候变化。然而,此种方法对于陆地湖泊沉积记录是否适用仍然有待研究。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Quantitative PCR)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技术手段,系统研究青海湖5.8米(时间跨度为~18500年)沉积柱dinoflagellate真核藻类多样性和丰度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青海湖Dinoflagellate藻18S rRNA基因序列主要与海洋型藻类Woloszynskia halophila和Scrippsiella hangoei相近(~98%序列相似性)。定量Q-PCR结果显示,每克沉积物含有dinoflagellate藻类18S rRNA基因丰度范围为2.27×103~8.55×106拷贝。另外,Dinoflagellate藻类18S rRNA基因丰度与总有机碳含量成显著正相关(r = 0.408,p = 0.0001)。对比分析揭示较高的藻类丰度对应高总有机碳含量和较低的可溶解性盐电导率;反之,较低的藻类丰度对应较高的可溶解性盐电导率和较低的总有机碳含量。在青海湖区,总有机碳指示着季风降雨变化并间接地指示着外源输入和湖泊营养状况变化,然而可溶性盐电导率则指示着湖泊盐度变化。综上所诉,青海湖沉积柱Dinoflagellate藻类丰度可能响应着历史时期湖泊营养状况和盐度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