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1篇
  免费   873篇
  国内免费   724篇
测绘学   196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354篇
地质学   4508篇
海洋学   736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通过分析埕岛东斜坡地区东三段砂岩成岩作用特征 ,以及对该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的研究 ,总结出东三段砂岩体的成岩成藏模式。东三段上部砂体成藏于馆陶组沉积期 ,对应于早成岩 B期阶段 ,油气过早进入砂岩体 ,充填了孔隙 ,抑制了成岩作用的进行 ,使原生孔隙得以良好的保存。目前该砂体位于晚成岩 A期阶段 ,伴随形成了次生孔隙 ,并正处于第二次成藏期  相似文献   
152.
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是塔里木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位之一,包括亚格列木组层、舒善河组和巴西盖组储集层(有称为卡普沙良群中上部储集层)。从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及储集性控制因素等方面对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储层的储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为砂岩储集岩,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较好,储集性纵横向上分别受沉积韵律与沉积相带展布的控制,同时还受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的控制;并认为亚格列木组储集性较好,横向上以跨越阿克库勒-沙雅西的储集砂体为最好,它具有多套砂体叠置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3.
《新疆地质》2002,20(4):336-336
近一段时期来,随着美国在中亚军事存在的加强,中亚重要战略地位和里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商业前景,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里海油气输出线路也成为各国关心的热门话题。美国、俄罗斯、西欧、日本以及邻近的伊斯兰国家纷纷把里海石油纳入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计划,而且均已不同程度地进入里海地区。显然,这里除了蕴藏着无限商机之外,还有着长远的地缘政治  相似文献   
154.
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将柴达木盆地缘上三叠统-侏罗系划分为5个层序、12个体系域,确定了该区烃源岩主要赋存在层序Ⅱ和层序Ⅲ的湖侵体系域深湖相泥岩中;通过地震剖面追踪,圈定了烃源岩赋存于下株罗统层序Ⅱ和中株罗统层序Ⅲ中,主要以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为边界;烃源岩发育层段的地震相、沉积相研究表明,下株罗统层序Ⅱ的湖侵体系域发育大面积的滨浅湖、沼泽相沉积,在湖盆中心发育面积较小的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中株罗统层序Ⅲ的湖侵体系域仅在鱼卡凹陷及其周缘发育半深湖相;依据层序划发、沉积相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主要生烃中心,并依据烃源岩分布特征将柴达木盆地北缘划发为J1(!)-R和2(!)-E2个含油气系统,其中J1(!)-R含油气系统为中等丰度的含油气系统,围绕其周围的昆特依构造、冷湖七号构造、伊克雅乌汝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J2(!)-E含油气系统面积较小,烃源岩厚度较薄,勘探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55.
从油气勘探的角度阐述了数据仓库在该领域的应用,并从油气勘探数据仓库建设,数据仓库的结构体系,相关技术及其决策支持系统四个方面对油气勘探数据仓库系统开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6.
应用地质异常分析理论的复杂系数(C值)和组合熵(H值)数值计算方法,对实际探测的测井数据(如自然电位、声波时差、自然伽马和视电阻率等数据)进行新方法探索式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区分油气层中的含油和含水的差异程度。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井地质异常九地质意义进行研究,揭示了其实际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7.
研究建立油藏描述信息的管理,信息的可视化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在油藏描述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由此,提出了以ORCALE数据管理系统为后台服务器,DELPHI为前端开发的编程语言,基于C/S结构的油藏描述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思路,文章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特点,任务及其实现方法,最后应用该系统成功的实例阐述了系统的重要功能及其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8.
断裂构造的分形研究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文章详细总结了断裂构造分形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可以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构造演化的成熟度,它是断层数,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及动力学的体现,断裂的分形结构特征与流体劝,油气运移成藏和矿床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断裂的分维值越高,断裂连通性越高,越有利于流体流动汇聚和矿床的形成。此外,还可以从活动断裂的分形分析来研究断层的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地震预测。文中总结了目前断裂分形研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方法以及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9.
青藏块体7级地震相互关系研究初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1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等区域的7级地震与青藏块体7级地震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青藏块体7级地震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性;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时间上的成丛性、空间上的迁移性及丛内迁移的有序性;大部分地震丛以缅甸转换构造区或滇西南地区7级以上地震为牵头地震,沿两条路线向南北带及西藏地区迁移,具有较为完整的活动图像。  相似文献   
160.
雄关漫道真如铁——论中国油气二次创业   总被引:17,自引:19,他引:17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油气资源的第一次创业,在祖国大陆和近海大陆架地区的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中,发现了一批油气田,使原油年产量达1.67亿吨,位居世界第五,天然气疸这24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十五位,成绩是巨大的,但是,1993年开始进口原油3000万吨,2000年进口原油7200万吨,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发展,预测2010年将进口原油1亿吨,天然气200亿立方米,那么,中国油气资源的出路何在?作者指出,从中国大地构造演化来看,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还有巨大的油气潜力,尽管其勘探的难度是世界级的,但是,只要我们切实地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困难上,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石油天然气,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