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1篇
  免费   2299篇
  国内免费   3040篇
测绘学   2844篇
大气科学   941篇
地球物理   2234篇
地质学   7721篇
海洋学   804篇
天文学   144篇
综合类   843篇
自然地理   369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457篇
  2022年   439篇
  2021年   493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556篇
  2018年   476篇
  2017年   475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711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740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633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493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398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317篇
  1996年   300篇
  1995年   259篇
  1994年   231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变质岩石中的岩浆侵位变形构造、褶皱构造及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表明冀东太古宙高级区变质岩石中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岩构造,包括在不同类型片麻岩之间所表现的穿切构造、基性岩墙中的矿物定向构造以及基性岩体边缘及其围岩的变形构造等,褶皱构造可分为表壳岩褶皱及片麻岩褶皱,高级区可能不存在大型的片麻岩褶皱,通过镜下特征矿物相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变质基性岩墙的产状及特征,建立区域变质与变形作用的关系,从而为区域地质事件表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在塔里木地台北缘库鲁克塔格断隆上,发现晚元古宙帕尔岗群与其下伏兴地塔格群之间为角度不整合。进一步研究了中元古宙兴地塔格群和晚元古宙帕尔岗塔格群在沉积建造、变质作用、构造样式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差异,证明中元古宙末期曾发生强烈构造运动——兴地运动。它在1.3~1.4Ga达到高潮,0.95~1Ga时结束,形成塔里木地台基底。根据构造要素的叠加关系和变形特征,将这次构造运动划分为三个变形幕。  相似文献   
993.
天马和谢坊形变试验场地壳形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4.
构造块体的相对运动和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确定构造块体在球面上相对运动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描述构造块体内的应变变化及参数和确定这些参数的方法。讨论了将相对运动和应变变化综合起来以更充分地描述地壳运动和变形的模型。结合相对运动参数,提出了一种逐渐趋近的变形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95.
中国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嘉峪关光化楼为依托,对光化楼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光化楼主要残损变形。采用ANSYS软件建立考虑光化楼残损变形的三维有限元精细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与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化楼主要残损变形为油饰脱落、墙体剥蚀开裂、柱偏移等,极个别柱产生较大偏移;光化楼刚度相对稳定,前20阶振型自振频率均在10Hz以内;光化楼动力放大系数与层间位移角均较小,仍具有良好的抗震减震性能。  相似文献   
996.
对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地区324个台站的持续性霾天气的时空变化和相关气象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部地区年平均持续性霾事件和其在所有霾事件的贡献比例逐年增加,增长率分别为0.79 (10 a)-1和2.7% (10 a)-1。主要表现为3个大值区:华北平原地区(包括山西省、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东部,增加最显著的区域位于黄淮地区,增长率分别为6.3 (10 a)-1、13.95 d (10 a)-1。1月是持续性霾事件的高发月,月均2.56 d。夏季和秋季持续性霾事件增加最为明显,增长率分别为0.38 (10 a)-1和0.46 (10 a)-1。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风日数的增加,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以及不利的环流形势,如东亚冬季风的减弱,都可能造成持续性霾天气的增加和异常维持。  相似文献   
997.
运用块体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对利用GPS测量数据解算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块体的位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除块体 2、10、13为近东西方向的运动 ,块体 15为近北东向的运动外 ,其余块体均朝南东或南东东方向运动。同时 ,各块体还以各自的角速度绕其重心旋转。整个研究区在南北方向是压缩的 ,所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利用震源机制解与原地应力测量的结果总的来说大体一致。最后 ,对产生中国大陆及周边块体运动与变形的动力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砬子山岩体出露于华北地台抚顺—清原古隆起带与吉黑地槽的相接部位。砬子山岩体是由石英闪长岩、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构成的杂岩体。4个岩性不同的侵入体构成连续的中-酸性钙碱岩石序列。岩体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4个侵入体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岩浆的演化机制为深部岩浆分异作用,岩浆则是来源于下部地壳。  相似文献   
999.
1000.
根据辽宁凤城白云金矿地区辽河群岩石的变质相,运用金属物理学和流变学的理论,以数学方法分析了早前寒武纪角闪岩相为主条件下岩石的流变行为。有关计算结果表明,变形的比温度值(T/Tm)较高,普遍达0.7以上,差异应力值较低,为(7—20)×10~6Pa,应变率小,一般小于10~(-13)/s,这是一种稳态流变过程。数学推导表明,这种流变体服从于牛顿定律,并由此计算了本区变形岩石的等效粘滞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