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161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51.
许韬  白冰 《岩土力学》2018,39(10):3853-3862
为了研究热源温度和外界水压对缓冲层中水-热迁移规律的影响,以GMZ膨润土为例,从基于势能的非饱和土的水-热迁移控制方程出发,考虑了蒸发效应的影响,得到了水-热耦合的方程组,采用改进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能够对每一处土体根据不同时刻的不同状态实时更新计算参数,得到参数变化的水-热耦合解。计算结果表明:土的物理性质参数与土体的温度和饱和度密切相关,是否考虑这些参数的变化会对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核废料释放的热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扩散到外边界,水分迁移的速度则相对慢很多;缓冲层温度的升高会加快水分的迁移速度,外界水压对温度的分布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2.
张晨阳  张明  张泰丽  孙强  杨龙 《岩土力学》2018,39(7):2617-2625
岩脉侵入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侵入岩脉及其风化壳对斜坡的渗流场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我国东南沿海约50×104 km2的白垩系火山岩地层中广泛分布侵入岩脉及其风化壳,改变了该地区残积土斜坡的失稳机制。以浙江省文成县中林滑坡为对象,研究花岗岩脉风化壳对其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中林滑坡主要由凝灰岩及其残积土组成,后部有侵入的花岗岩脉及其残积土,利用室内土柱试验获取降雨作用下两种残积土渗透性质的差异,利用不同含水率下的直剪试验获取非饱和抗剪强度参数;利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W模块反演土柱降雨试验,获取两种土体的非饱和渗透参数;接着将上述参数应用于中林滑坡的渗流场模拟,获取降雨入渗下坡体的渗流场;将渗流场耦合到坡体稳定性计算中,获取了坡体的稳定性变化曲线及最危险滑面。结果表明,降雨通过侵入岩脉风化壳快速入渗,并顺着基覆面向凝灰岩残积土区侧向渗流,导致侵入区与原始斜坡的交界处以及基覆面附近的地下水位快速升高,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斜坡在该位置最易变形破坏,且失稳深度远大于普通的浅层残积土斜坡,可达6~10 m。该研究成果可为东南沿海地区有岩脉侵入的残积土斜坡的稳定性评价与防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3.
中国东北寒区的风化壳与砂金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小兴安岭北部寒区发育有3个砂金富集区.大量的找矿实践表明, 区内砂金矿床与内生成矿作用没有必然的联系, 砂金矿床与区域发育的风化壳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 风化壳中的低温地球化学作用对区域砂金矿床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砂金的形成过程中寒冻气候条件至关重要, 寒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风化壳的保存, 同时, 冰冻条件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电化学作用也有利于金在其中的活化、迁移、富集和生长.  相似文献   
954.
随着寒区高等级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迫切需要对冻土压缩特性和静止土压力系数(K0系数)开展试验研究,但目前缺乏开展相关研究的专用仪器。本文基于融土侧限压缩试验的原理,结合冻土力学性质受温度控制的特性,自主研发了冻土侧限压缩试验仪。该仪器采用冷却罐内冷液循环和冷却罐外恒温箱实现二级控温,控温范围为-50℃至90℃,控温精度达±0.1℃;采用全数字伺服测控器实现温度闭环控制;采用高性能负荷框架结构,刚度大、重量轻,保证仪器在大荷载下平稳运行。利用该仪器对冻结饱和标准砂进行侧限压缩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仪器可靠性。本仪器能准确快捷地测定冻土静止土压力系数和压缩性参数,是研究冻土力学特性并服务于寒区岩土工程建设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55.
蔡钊  刘九夫  H.LIN  顾慰祖  廖爱民  王妞  王欢 《水文》2019,39(6):7-13
流域非饱和带和土壤层的空间异质性是构成水文过程非线性的主要根源,也是水文实验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其空间分布,传统研究集中于等值线类型的定性描述。研究通过实验流域土壤水δ~(18)O这一非饱和带的主要空间变量,结合传统统计和地统计方法分析不同深度土层δ~(18)O的变化机制和分布空间的分布变异情况,为地统计学方法对水文参数空间变异定量的应用提供数据基础。研究结果显示:15 cm土层土壤水δ~(18)O半方差函数空间模型从纯金模型到高斯和指数模型,再回到纯块金模型,变化剧烈。通过蒸发分馏估算其蒸发强度,得到45cm土层最强(11%),且有关离散性质的极差、标准差和偏度差绝对值也都以45cm土层为最大。说明了在这非饱和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所想象的表面土层,而是中部土层,在水文山实验流域则是地面下的45cm土层;45cm土层的δ~(18)O符合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且高斯模型中块金与基台值之比C_0/(C_0+C_1)接近于零,说明在下渗、蒸发、迁移以及和土壤中原有δ~(18)O融合后,形成更强的空间自相关性。80cm深度参与"混合"机制的是46d前降雨的"老水",其δ~(18)O的空间自相关性变化则呈现明显滞后性,48 h后才呈现出空间的相关性。可见,经典统计学点参数变量和地统计学区域化变量方法在流域水文参数空间定量方面的有效性,同时在流域水文机制方面出现有意外的、特别是与传统概念相悖的现象。  相似文献   
956.
方瑾瑾  冯以鑫 《岩土力学》2019,40(2):517-528
为了研究复杂应力条件下非饱和原状黄土的非线性本构模型,通过考虑真三轴条件下中主应力和吸力对大主应变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非饱和原状黄土的非线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包含12个参数,均可由常含水率非饱和土真三轴试验确定。研究了中主应力对土体变形和强度的影响,探讨了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初始吸力一定时,土体的黏聚力随着中主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内摩擦角随着中主应力的增大呈线性减小趋势。当吸力小于162 kPa时,吸力摩擦角等于21.8°;当吸力大于162 kPa时,吸力摩擦角等于5.5°。初始吸力相同时,不同中主应力条件下土体的体积模量可取为常数。利用该模型预估了常含水率真三轴等向固结试验的吸力变化规律,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但是对于真三轴剪切试验吸力的预估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57.
958.
李鑫  刘恩龙  侯丰 《岩土力学》2019,40(2):624-631
冰作为冻土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冻土蠕变的加速蠕变阶段有重要影响。温度通过影响冻土中冰的冻结与融化过程,及其黏塑性流动,引起冻土结构的强化与弱化,从而成为了决定冻土蠕变力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外部应力也造成冻土的强化与弱化,影响着冻土的蠕变。通过引入硬化因子与损伤因子来考虑温度、应力造成的冻土材料强化与弱化。硬化因子H代表了蠕变过程中强化效应的大小,而损伤因子D则代表了由弱化效应造成的冻土材料相关参数的折减比例,进而提出了适用于冻土的改进西原蠕变本构模型。该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改进的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描述初始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而且相比于传统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冻土加速蠕变阶段,具有合理性与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59.
周凤玺  高国耀 《岩土力学》2019,40(6):2050-2058
以多孔介质理论为基础,研究了稳态条件下非饱和土中温度?水分?盐分多场耦合问题。考虑非饱和土的孔隙被液态水、溶解的盐分、水蒸气和干燥气体等填充,在质量和能量守恒的基础上获得了非饱和土中水分、气体、盐分的质量守恒方程以及能量守恒方程。考虑一维稳态问题,选取温度、孔隙气压、孔隙水压和盐溶液浓度以及它们的导数作为状态变量,得到了问题的状态方程组。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采用打靶法求解了该强耦合的非线性变系数微分方程组,通过与已有的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数值算例,参数分析了含水率、温度边界、孔隙率等条件对非饱和土中温度场、水分场和盐分场分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60.
掌握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离子型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对于认清水对矿体强度的弱化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测试了矿体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抗剪强度,由此得到基质吸力对矿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特性,即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矿体的内摩擦角略有增大,黏聚力大幅增大。同时,根据进气值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可知,当基质吸力小于进气值时,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速率可看成一稳定值;当基质吸力大于进气值时,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速率逐渐减小。由此,以进气值为分界点,提出非饱和强度改进模型,通过改进模型计算得到的抗剪强度贡献值与现场实测值的误差绝对值基本在15%以内,且优于其他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本文的非饱和强度改进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