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8篇
  免费   1107篇
  国内免费   1315篇
测绘学   783篇
大气科学   672篇
地球物理   1190篇
地质学   2870篇
海洋学   388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301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4篇
  1954年   9篇
  1934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北地区重力均衡异常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地面实测重力资料和地形高程资料,采用普拉特-海福特(Pratt-ttayford)重力均衡理论模型,取1°×1°方格网,通过使用现成改正表格查取改正值与个别计算点用理论公式计算作校核的方法,计算了我国东北地区75个计算点的均衡重力异常值;并对局部第四系覆盖较厚地区作了第四系密度改正;在此基础上,构制了我国东北N39°—49°,E121°—131°大部分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图;结合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和区域空间重力异常特征以及莫霍界面的起伏特点作了对比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BTOPMC模型与新安江模型在史河上游的应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钦  任立良  杨邦  刘晓帆 《水文》2008,28(2):23-25
介绍了一个由TOPMODEL发展而来的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BTOPMC模型.选取史河流域黄泥庄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为研究区域,在空间分辨率为30秒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基础上构建数字流域水系,基于IGBP全球陆面土地覆被数据以及FAO全球数字土壤数据运用BTOPMC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分别对黄泥庄站1982年到1987年的日径流过程进行模拟.采用模拟与实测洪量比和确定性系数对两个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模型都能很好地模拟日径流过程,新安江模型有更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依兰地区块状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龙江省依兰地区分布的黑龙江杂岩被认为足具有缝合带性质的构造混杂岩,其中所含变基性火山熔岩中含有的变质矿物不具有定向组构特征,因此称之为块状蓝片岩.特征变质矿物--蓝闪石的大量出现表明其经历过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常量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SiO2含量均在53%以下,TiO2含量超过2%,Na2O K2O的含量为2.77%~6.41%,Na2O的含量普遍大于K2O的含量,Na2O K2O-SiO2变异图显示其具有碱性玄武岩特征;痕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中,不具有Eu的负异常;Nbx2-Zr/4-Y、Ti/100-Zr-Sr/2与Ba-Th-Nb-La图解的综合分析表明,块状蓝片岩具有碱性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它们应是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古洋壳俯冲过程的残留,这为探讨佳木斯陆块与松嫩陆块之间古老洋盆俯冲消减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代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可可托海—四川简阳人工地震测深剖面与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进行构造解析基础上,综合地质学、深源岩石包体构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以及其他地球物理学标志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显示,高速块体或幔块构造的几何结构型式是控制该区岩石圈构造格局和岩石圈表层构造变形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建立起该地学断面地壳及岩石圈与软流圈速度结构模型和物质组成结构模型,划分出岩石圈3种几何结构模式:克拉通陆根状结构、造山带楔状结构和高原陆根状结构,以及岩石圈二类构造演化类型:克拉通型岩石圈和增厚型岩石圈。在系统论述断面地壳及岩石圈结构构造类型特征基础上,探讨了该断面软流圈结构特征,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及其地幔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使用块体混合层模式对一个固定海洋观测站所测的上层海洋之物理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了难以重复观测到的许多物理特征。文章提出了水块混合层模式,着重模拟了扩展湾流体系(EGSS)中的一个水块,在它被海流从佛罗里达海峡(24°N,80°W)带到挪威海(68°N,10°E)的过程中,其物理特性(其中包括温度、盐度、混合层深度和夹卷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所观测的物理特性的演化。  相似文献   
16.
南沙海域万安,曾母盆地的区域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新生代时,现在的印支地块和西婆罗洲地块,曾母块块属于印支陆地范畴,侏罗纪一早白垩世在纳土纳岛--西波罗洲博姜一带为一向西南的俯冲带,而在东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斯赫瓦内的一带为岩浆-火山弧,两者为同一构造体制产物,中生代末,印支愉和缅泰马陆块南部,包括西波罗洲在内与北部分离构成巽他地块,并在白垩纪-早第三纪时(东部),渐新一早中新世时(西部)反时针旋转。其东部惠第三纪时从印支陆块上分离南移的曾母地  相似文献   
17.
华南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纬度漂移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三水盆地古地磁数据所反映的华南地块的古纬度漂移讨论南海的演化模式。结果认为,华南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居主导地位,南海基本上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期间通过华南的南漂及其后的北向回漂过程中,华南大陆南部的拉张、断裂、解体并自东向西扩展的方式形成的,而南海中散布的微大陆碎块则是在华南回漂时被滞留下来的。演化过程中,其周缘菲律宾岛弧自南向北漂,直到上新世后才构成南海的东界;印支地块则仅起转换边界作用;加里曼丹则基本土没有明显的漂移。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体外测定细菌浓度、胞外产物(ECP)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力的方法,进行了鳗弧菌M3菌株在2216E培养基中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用固体培养基培养至24h左右,可得到较高的菌体浓度、ECP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力。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设计实验,用SA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到NaCl浓度、pH值和温度对菌体生长及蛋白酶产量影响的回归模型。在2216E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氮源、碳源物质以及不同浓度蛋白胨进行生长研究。结果表明,胰大豆蛋白胨能促进菌体生长及ECP蛋白分泌;NH4Cl与酪蛋白水解物可抑制蛋白酶的产生;牙鲆肌肉匀浆对菌体、ECP蛋白产量和蛋白酶产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蛋白胨浓度为4%时菌体量与ECP蛋白含量达最高值,在蛋白胨浓度为2%时蛋白酶分泌量已稳定;1%的葡萄糖、蔗糖、甘油均能显著地提高菌体及ECP蛋白产量,却抑制了蛋白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贻贝唇瓣的形态结,结果表明,贻贝唇瓣外部形态呈羽毛状,分为光滑面和皱褶面;褶皱面表面被覆浓密纤毛,分有沟嵴和无嵴两部分,界限明显,光滑面纤毛较少,呈簇状,分布不均,在褶皱面中央分界处和光滑面的一侧,有大量球状突起,为杯状细胞所在,纤毛和粘液在食物分拣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匡葵  常满 《海洋学报》1992,14(5):34-44
本文采用随机格林函数方法求解了电磁场随机波动方程,给出了具有倾斜表面含气泡海浪的体散射系数表达式,并且指出,当电磁波近垂直入射时,只应用面散射模型是不充分的,必须考虑体散射效应.同时讨论了当入射角在20°~30°之间体散射系数与面散射系数的加权对接问题,给出了完整的海面散射系数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