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鞍山-本溪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铁矿集区,分布有诸多大型、特大型铁矿床,并且产出有弓长岭二矿区大型和齐大山、南芬中型磁铁富矿床。贫铁矿体与变质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等围岩呈层状或似层状产于太古宙花岗岩中,富铁矿体(TFe50%)呈层状或透镜体状产于贫铁矿体和围岩及其附近的断裂带中,并可见明显的热液蚀变现象。为了探讨鞍本地区富铁矿的成因,为指导找富矿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对比研究了鞍本地区贫铁矿石和富铁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硫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特征。贫铁矿石(磁铁石英岩和假象赤铁石英岩)石英中含有大量的孤立分布负晶形气体包裹体(Ⅰc类包裹体),富铁矿石石英中主要以液体包裹体(Ⅰb类包裹体)为主,可见含子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贫铁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变化范围为-6.5‰~11.8‰,平均值为0.4‰,富铁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变化范围较大,为-7‰~14.4‰,平均值为2.0‰;贫铁矿石中磁铁矿δ18 O变化范围为3.4‰~10.4‰,平均值为7.1‰,石英δ18 O变化范围为11.8‰~15.1‰,平均值为13.4‰,富铁矿石中磁铁矿δ18 O变化范围为-1.4‰~6.5‰,平均值为2.3‰,富铁矿石中石英δ18 O变化范围为9.6‰~15.8‰,平均值为13.6‰,δD变化范围为-129‰~-75‰,平均值为-104‰。富铁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黄铁矿δ34S和磁铁矿δ18 O部分继承了贫铁矿石的特征,但是显示更多的后期热液特征,暗示鞍本地区富铁矿石是在贫铁矿石的基础上受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的。富铁矿石中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其热液流体主要为混合岩化热液,富铁矿的形成可能为去硅富铁模式,同时也可能有铁质活化再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鞍山市东部陈台沟村附近,有一套以斜长角闪岩类、石英岩类和长英质片麻岩类等组成的变质表壳岩(陈台沟表壳岩),它虽被划归为鞍山群但同该地区公认的鞍山群明显不同。它同白家坟花岗岩(3.8Ga)和陈台沟花岗岩(3.3Ga-3.1Ga)为断层接触。采用Kober提出的单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沉积方法,测定了侵入陈台沟表壳岩的两条花岗岩脉(A9212-3,Ch10)中锆石的年龄,A9212-3测定了8粒锆石,年龄为3357±4Ma-3315±4Ma(误差均为2d,Ch10测定了3粒锆石,结果为3337±12Ma,3228±37Ma和1813±7Ma。3357Ma和3337Ma是这两条花岗岩脉侵位时间。1813Ma是后期地质作用的时间。陈台沟表壳岩的年龄大于3.35Ga,建议将陈台沟表壳岩从鞍山群分离出来单独建群。  相似文献   
13.
辽南鞍山群岩石类型主要为片麻岩类、斜长角闪岩类。原岩是中基性火山岩,中酸性凝灰岩及硅铁质沉积岩,属含硅铁质沉积岩的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根据原岩建造分析。辽南地区地壳早期演化特点力:大约2800Ma前海底火山活动强烈,以基性岩浆喷发为主。其后,以中基性岩浆喷发为主。在喷发间歇期间有沉凝灰岩的出现。大约在2800Ma 后的鞍山运动第一幕,使本区隆起上升,缺失上鞍山群堆积。辽南鞍山群低角闪岩相岩石属正常区城变质成因的片麻岩,原岩是火山岩和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表壳岩。其原岩组合特点不同于某些典型地区的绿岩带,不代表原始地壳,是后期为岛弧—海沟带火山和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辽宁本溪大台沟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本溪大台沟铁矿为鞍山-本溪铁矿成矿带内发现的首个位于标高-1000 m以下的特大型“鞍山式”铁矿床,含矿岩系为近直立展布的鞍山群樱桃园岩组,包含其内的铁矿体为隐伏的厚板状陡倾斜矿体,矿体埋深1100~1200 m,控制矿体延长2000 m.矿体自上向下可划分3种自然矿石类型,分别为赤铁矿石、赤铁磁铁复合矿石及磁铁矿石.大台沟铁矿床属典型“鞍山式”铁矿床,矿物成分较简单,含铁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镜铁矿)为主;矿石结构类型有镶嵌粒状变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柱状粒状变晶结构等;矿石构造类型以条带状为主.铁矿石TFe品位平均为29.34%;mFe品位平均为14.63%;矿石中其他元素含量除SiO2较高外,均甚微,SiO2平均含量46.08%.笔者在阐述大台沟铁矿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出大台沟铁矿找矿标志,对于区域内潜在的“大台沟式”(埋藏较深、存在高大磁异常)铁矿床的找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指内蒙古中部西起乌拉特中旗一带,东至化德县—苏尼特右旗一带,南起包头—集宁一带,北至中蒙边界,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本区以川井-白云鄂博-化德槽台断裂为界,分属两个不同的地质构造演化区,南部为华北地台北缘,北部为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各自经历了长期而复杂、性质各异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不同的铁矿成矿区带。鞍山式铁矿仅见于华北地台北缘。  相似文献   
16.
辽宁齐大山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大山铁矿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的西部.其铁矿层产于鞍山群樱桃园岩组,含矿建造为砂质泥岩-泥岩建造(阿尔戈马型),变质相为绿片岩相.通过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铁矿石表现为轻稀土富集,LREE/HREE比值平均为3.43.围岩表现为重稀土略富集,LREE/HREE比值平均为0.97.铁矿石和围岩稀土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值显示铁矿石稀土元素整体具有弱的正铕异常(δEu为1.03~1.50),Ce无明显的正负异常(δCe为0.54~1.15),这与海底喷气沉积产物的特征一致.围岩中无明显Eu异常,平均为1.16.δCe的范围为0.18~1.01,相对比较稳定.这些特征显示属于早前寒武纪海洋化学沉积的产物,表明矿物大地构造背景为大洋岛弧,物源区类型为未切割的岩浆弧.  相似文献   
17.
鞍山地区地质构造及深部铁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山地区是我国铁矿最集中的地区,已探明铁矿石近100亿t,但对该区地质构造和深部铁矿的认识仍然是不确定的,存在一些争议。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该区是属于向斜构造还是属于背斜构造,这些构造是怎样控制铁矿产出的,深部铁矿远景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对鞍山地区浅部地质构造及铁矿特征、岩(矿)石物性特点和重磁异常特征等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剖面重磁异常人机交互反演技术对穿越东鞍山和齐大山铁矿区的重磁异常剖面数据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鞍山地区整体为以铁架山为中心的穹隆构造,而穹隆顶部存在环绕铁架山的向斜构造或"凹陷",该向斜构造控制了鞍山地区铁矿的分布,深部铁矿的规模远大于已探明的地表及浅部铁矿的规模,深部铁矿资源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8.
鞍山陈台沟地区出露有大量太古宙花岗质岩石和变质层状岩系,是研究太古代地壳形成与演化的经典地区之一。通过对该区岩石单元、构造特征研究,较系统地划分了岩石单元,具体分析了各单元组构及构造变形特征。细粒奥长花岗质糜棱岩、似斑状花岗质糜棱岩和中--细粒花岗质片麻岩具有古太古代花岗质岩石的特点,共同经历地壳中--深部层次的韧性变形改造。细粒奥长花岗岩为中太古代岩浆事件的产物,表现为非透入性的变形方式和部分韧--脆性形变组构。鞍山群层状变质岩石主要记录了新太古代中--浅部地壳层次的强烈变形事件。中粗粒白云母花岗岩就位,标志早期不同的构造变形作用在新太古代末期基本结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区太古宙地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鞍山市抗震设防区划提供依据,我们采用了以浅层人工地震为主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包括浅层人工地震、电法和地质雷达等方法,同时收集了城市已有的物探和钻井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及样品年龄测试对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市存在5条隐伏或半隐伏的断裂,北西向的大石头-宋三台断裂、宁远屯断裂、大阳气断裂和北东向的汤岗子断裂为中更新世断裂,北西向的二台子断裂为早更新世或前第四纪断裂,按活断层义  相似文献   
20.
鞍本地区鞍山群变质矿物及变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鞍本地区鞍山群变质岩出露区可分为鞍山、辽阳、本溪三个小区。所有的变质岩均属角闪岩相,从西向东,变质程度递增。三个小区最先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分别是铁铝榴石、十字石和夕线石。退化变质作用由西向东递减,在东-西鞍山矿区已退变为绿片岩相,在绿泥片岩中普通角闪石仅作为残留矿物出现在绿泥石的核心。鞍山小岭子矿区有紫苏辉石、红柱石和尖晶石组合,它们是燕山期花岗岩围岩中的接触变质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