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1篇
  免费   3110篇
  国内免费   5244篇
测绘学   459篇
大气科学   661篇
地球物理   2521篇
地质学   11555篇
海洋学   1230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674篇
自然地理   791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598篇
  2022年   598篇
  2021年   646篇
  2020年   610篇
  2019年   761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603篇
  2016年   613篇
  2015年   694篇
  2014年   882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840篇
  2011年   843篇
  2010年   820篇
  2009年   765篇
  2008年   751篇
  2007年   835篇
  2006年   848篇
  2005年   710篇
  2004年   685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琼西戈枕断裂带是海南岛最重要的金矿带,断裂带构造岩及金矿体中广泛发育变形石英颗粒.这些变形石英颗粒的三维有限应变分析表明:糜棱岩型金矿床形成于总体伸展构造背景,与断裂带印支期的韧性拆离构造有关;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形成于总体挤压构造背景,与断裂带中印支晚-燕山早期的韧-脆性逆冲推覆构造有关;石英脉型金矿床形成于总体平移剪切状态,与断裂带中燕山中晚期的脆性平移剪切运动、块断滑脱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992.
冀东三家地区的金矿床属燕山期重熔岩浆热液矿床,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糜棱岩型。其成矿与太古宙TTG片麻岩、韧性剪切带、F_7-脆性主断裂及燕山期花岗岩密切相关,并明显具带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重点从构造岩石学、岩石化学、构造地球化学、稀土配分、围岩蚀变及金矿成因几方面探讨了鸭老坝至酒馆含金韧性剪切变质变形带的特征。高铁、镁质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变质变形带既是控矿构造,又是物质供应带,是金及有关元素迁移聚集和成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94.
万建文 《湖南地质》1993,12(3):155-156
横江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关系密切。该带中央为揉流褶皱带,往两侧至边缘依次出现鞘褶皱、a型褶皱、b型褶皱。带内发育的拉伸线理方向与剪切带走向近于垂直,旋转石香肠指示剪切运动方向为北西一南东向右型剪切,表明本带为韧性推覆剪切带。  相似文献   
995.
韧性剪切带元素的聚集和离散行为及其定量化,是变形地质学研究一个重要方面,所有这些定量研究涉及一些理论和计算方法。剪切带内物质平衡计算就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本文就是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这对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马边-永善地震带构造形式及地震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德润 《地震地质》1993,15(3):253-260
根据该地褶皱形态、断裂特征、应力场分布等资料研究,指出马边~永善及其两侧的构造形迹自西而东有一个相应强~弱变化过程。推测其力源主要来自西部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侧向推挤,所形成的马边-永善地震带是处于马边-昭通-曲靖断裂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而成为川西经向构造带的东部边界,也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浅部界线  相似文献   
997.
内部张剪切断层与强震发生的构造部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个发生在较大规模拉分区附近的强震或特大地震震中区的构造分析表明:拉分区内部张剪切断层与新活动幅度大的次级走滑断层的交汇部位是强震或特大地震的发生场所。据库仑破裂准则及实验结果,对内部张剪切断层的力学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内部张剪切断层是次级走滑断层所夹持的块体在简单剪切作用下,块体内部发育的里氏破裂。并从统计、地质方面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内部张剪切断层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998.
断层的脆—韧性转换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形岩石的脆—韧性转换■其剪切带是自然界常见的构造现象之一,也是目前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80年代以来关于脆—韧性转换及其剪切带研究的某些进展,重点介绍了脆—韧性转换过程(?)变形机制、脆—韧性转换条件及其影响因素、脆—韧性转换标志和特征,最后概要讨论■脆—韧性转换及其剪切带研究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胶南隆起北缘中段左行正滑韧性剪切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长厚  朱忠 《现代地质》1993,7(4):435-443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尺度的构造研究和系统的应变测量,确定了胶南隆起北缘中段的大型左行正滑韧性剪切带的存在及其延展范围,并提出了确定韧性剪切带边界的构造几何学准则。研究了该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变形机制,估算了其剪切位移量(大于7557m)及形成时的差异应力(σ_1-σ_3=94.6~114.4MPa)。该韧性剪切带可以作为胶南隆起的北部边界,但不是重要的板块碰撞边界。  相似文献   
1000.
报道了新显色剂2-(2-苯并噻唑偶氮)-5-二羧甲氨基苯甲酸(BTACB)的合成,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硫酸钠(NaLS)存在下Ni~(2+)与BTACB形成蓝紫色配合物的条件,其λ_(max)~(MR)=600nm,ε=2.79×10~4L·mol~(-1)·cm~(-1),Ni在0~0.6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反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方法已用于直接测定铝合金、纯镁及含一定量Co的钢铁中痕量Ni和经萃取分离后测定纯钴中痕量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