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3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煤层顶板岩性对于煤矿安全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神经网络方法对自然伽马测井与地震属性(包括波阻抗属性)进行训练得到两者的非线性关系,并将其应用到整个地震数据中得到拟自然伽马体。相对于波阻抗属性,自然伽马参数可以很好地区分砂泥岩,从而更直接预测煤层顶板岩性,提高岩性预测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2.
坚硬顶板运动特征的数值模拟及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传孝 《岩土力学》2005,26(5):759-762
分别从三维离散单元法及非线性动力学方法两个角度研究了坚硬顶板的运动规律,得到了较一致的结论。坚硬顶板的初次垮落具有冲击性,应力水平较高,该阶段的LE1为负值,系统处于有序的定常态;所研究条件下实施防冲措施的最佳时机在第2阶段开采活动结束之前,可促使坚硬顶板从冲击性整体运动向周期性分段运动转化;∑(+LEi)表明第4阶段的混沌程度最高,对应应力水平适中的周期性运动阶段。研究表明,除了初次冲击性垮落阶段,坚硬顶板运动系统在其它阶段均处于孕育着变化的混沌态。  相似文献   
103.
岩盐溶腔顶板稳定性突变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德义  任松  刘新荣  刘保县 《岩土力学》2005,26(7):1099-1103
采用固支大变形圆板突变模型研究了单井溶腔顶板的稳定性,得出了溶腔顶板岩层失稳的必要条件;并考虑了自重侧压力及水平构造应力的综合作用,用平直梁尖点突变模型研究了连通井顶板的失稳突跳,得出了连通井顶板失稳的充要条件。为溶腔稳定性控制和溶腔用于战略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备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4.
赵同彬  谭云亮  马洪岭 《岩土力学》2006,27(Z1):381-384
利用梁弯曲理论,根据岩层间变形不协调性关系,建立了坚硬顶板离层的判别条件,并指出了相应参数对顶板变形的相对影响程度。采用遥测技术监测坚硬顶板采场采空区岩层离层,结果表明,遥测系统可以有效采集到顶板岩层离层发育信息,通过监测曲线的分析,能够确定采空区顶板产生离层的位置,进而可预测出顶板垮落厚度。利用遥测系统采集到采空区顶板失稳前的离层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保证坚硬顶板煤层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05.
千秋煤矿多种水害并存:在井田浅部,矿井主要水害为地表水、小窑水;随着采掘活动向深部转移,矿井主要水害亦转为顶板砂砾岩水。在总结该矿水文地质条规件及水害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井的充水因素,近而提出了不同水害的防治措施:小窑水和地表水,应采用充填小煤矿河床采场与地表塌坑和裂缝,封填小煤窑井筒,建筑防水闸墙,地面瞬变电磁勘探圈出疑似积水区域,并进行钻孔验证,然后再进行疏放等措施;顶板砂砾岩水,可采用井上、下物探圈出富水和构造区域,进行采前钻孔预疏放,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6.
山东新泰煤田采空区地面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采空区地面变形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同一矿层在不同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不仅地面变形形式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存在明显差异,而且造成的危害程度差别很大。因此,开展矿山采空区地面变形及影响因素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107.
针对任楼煤矿开采72煤过程中,巷道在强大的动压作用下,破坏严重的情况,从岩性组成、岩层组合类型和顶板岩体结构三个方面,研究了煤层顶板岩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72煤顶板岩体岩性以软岩为主,岩层组合以"直接顶+老顶"的组合形式为主,岩体结构以碎裂和块裂结构为主。研究结果为巷道布置、支护形式选择、顶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112201工作面是梅花井煤矿首采工作面,位于矿井南端浅部,切眼靠近鸳鸯湖背斜轴部。工作面涌水量从2009年4月份开始回采时的15m3/h,增至2010年3月份的230m3/h。工作面的突然涌水导致大量淋水,从而使采区底板严重泥化,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分析认为,工作面的主要充水水源为2-1煤的顶板含水层(七里镇砂岩),主要通道为顶板的采动裂隙带。通过实施探放水和疏放水工程,工作面下隅角的涌水量由180m3/h降至30m3/h以内,极大的减少了含水层突然涌水对工作面的危害,为梅花井乃至鸳鸯湖矿区防治水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西部资源》2011,(6):20
近日,固阳县接到新源矿业瞒报事故的举报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调查核实事故领导小组。经过全面排查后,查证举报属实。调查发现,2011年11月10日下午2时,包头市新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六顶账房29号矿井,王建康、杨静强二人在进行爆破作业后排险检查过程中顶板突然冒落,将二人当场砸死。事故主要责任单位是温州建设集团公司驻包头新源公司项目部,发生  相似文献   
110.
李村煤矿为新建矿井,位于潞安矿区西部深埋区,计划开采山西组3号煤,矿井水害为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在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瞬变电磁探测成果,对3号煤顶板富水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首采区的各含水层的富水区与构造相差程度高,且为片状分布,主要分布于两个较大倾斜构造和X7陷落柱及工业广场南部的陷落柱附近.采用富水系数法和解析法对井井底车场和首采工作面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认为富水系数法计算的涌水量成果较为可靠;利用承压含水层非稳定流定降深法对首采区1302工作面的涌水量进行了动态预测,发现顶板砂岩含水层是以疏干充水为特征.该研究对李村煤矿矿井建设及采区生产的防治水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山西潞安矿区西部煤层深埋区新建矿井排水系统及矿井防治水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