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660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评价CO2驱在长庆油田特低渗油藏中的适应性及应用潜力,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进行了CO2驱油与埋存先导试验技术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初步效果。在综合对比周边气源条件、油藏条件、现场道路及CO2试运输的基础上,确定姬源油田黄3区长8油藏为先导试验区块。该区块油藏规模大,油藏条件具有达到混相驱的条件,周边气源丰富,现场道路条件好,属于低渗透开发早期油藏,但水驱开采效率低,开发效果逐年下降。先导试注效果显示:在CO2驱的作用下,黄3区长8油藏部分油井的日产液量及日产油量明显上升,且含水率下降。与水驱注入压力相比较,CO2注入压力无明显上升,且不随注入量的多少而变化,说明黄3区长8油藏具有较好的CO2注入性和良好的吸气能力。同时结果表明,所选取的CO2注入参数设计基本合理,CO2驱具有进一步在长庆油田推广的良好前景。然而,由于CO2注入压力较水驱上升幅度较低,原方案的周期注气方式、注入速率及注入压力上限等仍有实行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此外,为了提升试验效果,可逐步扩大试验规模,以便CO2驱试验在长庆油田范围内的整体性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52.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复杂条件下开采的水害问题日益严重。复杂条件下煤层回采过程顶底板破坏动态监测对于工作面突水预测、采煤方法改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并行电法监测技术,结合双模式电极数据采集方式,同时在采煤工作面进行煤层顶、底板全空间地电场特征监测研究,获得了煤层围岩顶底板采动前后电阻率及自然电位同步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顶底板跨孔电阻率监测动态变化可以显示孔间电阻率随采煤工作面逐步推进的动态变化情况,可有效表征顶底板破坏带发育范围,同时顶板垮落造成的电阻率变化程度大于底板破裂引起的电阻率变化程度;自然电位数据可分辨顶、底板岩层及裂隙张合形态、以及破裂程度,研究区域内顶板自然电位值明显高于底板自然电位值,且顶板的破裂引起的自电位变化强度明显大于底板破裂引起的自电位变化。采用多参数对煤层顶底板采动破坏进行同步动态监测,对保障采动工作面安全回采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萨尔图油田南二区东部140号断层以东地区葡11—4油层,以多段多韵律和正韵律沉积为主,平均孔隙度30.0%,平均空气渗透率1980×10^-3μm2。水驱结束时该油层平均含水92%,采出程度39.5%。计划对该区块实施聚合物驱开采。以往经验认为,组合段塞调整注聚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流度控制作用。然而对组合注入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驱油效果、注入井分注时机、层段注入强度对开发效果有何影响却很少探讨。通过室内驱油实验,在聚驱的组合段塞注入不同时机(水驱空白阶段、含水下降阶段、含水稳定阶段、含水回升阶段)下调整注入强度实施分注以及在含水回升分注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注入强度,同时对比不分注实验,评价各方案驱油效果。实验表明:不实施分注时聚驱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提高了19.07个百分点,而组合段塞注入时实施分注均能够在不分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驱油效果;空白水驱时实施分注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为26.55个百分点;随着分注时机的滞后采收率提高幅度增加值依次递减,分注时机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54.
55.
太阳顶群是一套黑色含碳硅质碎屑岩系,化石贫乏。笔者1988年在拉尔玛地区该群拉尔玛组上部发现有CylindrochitesdaiznuangziensisLiu和HyoLithellusqingheesisLiu等微体小壳化石,分别相当于陕西宁强、湖北房县、四川峨嵋麦坪和云南昆明梅树村产的Hyolithessp。和Auabarites-Circotheca化石组合,是下寒武统底部梅树村阶的标准带。根据微体小壳化石组合和岩性特征,将原太阳顶群拉尔玛组的上部,以铁质条带硅质板岩风化壳为标志的沉积间断为底界,时代定为下寒武统。将拉尔玛组中下部以下地层,时代定为上震旦统。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介绍了二类重点科研项目“深孔高水柱大背压CSR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及配套技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对首次提出的确定CSR空气潜孔锤水下钻进合理深度的方法和工艺技术改进的内容,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文章最后对该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57.
三山岛金矿控矿断层F1的力学性质及补强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正在开采中的三山岛金矿采场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岩体结构特征及重力方向矿柱、护顶矿柱与控矿断层F1断层泥及其上覆岩体之间的关系和力学机制。通过试验研究了断层泥的物质成分和力学性质,总结了力学特性与断层泥厚度及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锚固大于中倾角的结构面,提高结构面的抗滑阻力;增加含有高、陡倾角结构面矿柱的刚度等对矿柱的补强措施。对护顶矿柱提出预先锚固;分阶段开采的补强方法。在裂隙密集带设置排水设施,改善断层泥的赋存条件,提高它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8.
台湾高雄市多用途停车场基础开挖中,先后采用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扩孔式地锚,一种是瑞典的Soilex膨胀式地锚,另一种是保壮PCBAⅡ扩孔式地锚,由于前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无法克服的涌水涌砂的现象,而被停止使用,本文介绍了这两种地锚的施工步骤,优缺点,以及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拉拨试验。  相似文献   
59.
60.
<正> 1986年冬,笔者等在海南昌江县石碌群中发现了宏观藻类化石,确定它为末前寒武纪,并与青白口系大体相当,基本解决了石碌铁矿的地质时代。关于石碌群的含义,有关主要含矿层(第六层)、石灰顶组(原第七层)的含义及层序;它们之间的及其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等问题,多年来存在着不同看法。通过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客观地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