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02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本次研究对南海冷泉活动区福尔摩沙脊(F站位)、海马冷泉环境中与甲烷有氧氧化菌共生的贻贝(分别为Bathymodiolus platifrons和Gigantidas haimaensis),以及与硫氧化菌共生的蛤(Archivesica marissinica)腮组织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发现,贻贝鳃组织中存在C16:1ω9、C16:1ω8和C18:1ω8脂肪酸,同时C16:1ω8的含量远远高于C18:1ω8,这说明与贻贝共生的为Ⅰ型甲烷有氧氧化菌.在蛤腮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ω7、C18:1ω7和C20:1ω7含量极高,表明ω7脂肪酸来源于硫氧化菌.同时,贻贝和蛤鳃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如C20:2和C22:2.在同一样品中来源于共生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来源于宿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相近的δ13C值,表明宿主从共生菌或共生菌代谢产物中获得碳源和营养.Ⅰ型甲烷有氧氧化菌在贻贝腮组织中广泛存在,指示F站位和海马冷泉活动区冷泉流体渗漏强度较弱.确定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类型是判断双壳共生菌种类的基础.双壳类共生菌类型的识别,可以帮助理解共生体与宿主之间碳源和能量的转化关系、冷泉环境中甲烷的消耗过程如碳同化途径、碳循环等.  相似文献   
72.
针对大湾煤矿地区复杂煤层地质构造,采用前进式开分支孔布孔方法,用于探测煤层顶底板位置,精确探明煤层走向,为抽掘采提供依据,为后续工作做好前期准备。贵州大湾煤矿在历年瓦斯鉴定中均被定为瓦斯矿井,瓦斯孔施工采取普通钻进工艺时,会遇到钻进工作量大、孔深达不到要求、施钻轨迹无法精准控制、钻孔瓦斯浓度抽采率低等问题。采取顺层定向孔方法在已探明的煤层中施工长距离钻孔,可实现对复杂煤层远距离瓦斯抽采。现场试验表明:采用前进式开分支孔工艺,能够实现复杂煤层地质构造精确探顶,探明钻孔见煤段高达75%;通过优化钻孔设计与高精度控制钻孔轨迹大大增加了顺层定向孔在复杂煤层中的覆盖率,钻孔见煤段达63.7%,提高了瓦斯抽采效率,为巷道的抽掘采工作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辐照条件下绿柱石通道中顺磁配合物的ESR行为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四川平武贫铁富碱型无色绿柱石通道中主要存在碱氢化物(NaH)、[Fe2(OH)4]^2 多聚合离子及OH自由基,在电子辐照作用下,通道中顺磁配合物的结构、带电性质及化学键易发生转型、裂解和变价,并形成自旋浓度不等的[H^0]i心(裂距为500G,g值分别为2.175,1.8774的二重超精细结构线)、[Fe^3 ]OH(g=2.0031)和[Fe4^3 ]s(g=4.3172)等辐照损伤心。[Fe^3 ]OH心属一种有效的电子陷阱,其热稳定性大于[Fe4^3 ]s心。绿柱石杂质铁离子的占位方式,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流体的pH值密切相关。由电子辐照作用而导致杂质离子价态的转变,属一种可逆的动态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74.
层状结构岩体顺层斜坡失稳机理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从力学方面研究了层状结构岩体顺层斜坡的失稳机理,通过能量平衡法,求出了层状结构岩体顺层斜坡溃屈破坏的均布临界载荷,临界波长,并经实际计算验核,对工程评估,灾害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
“V^2+离子在刚玉中的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文琛  邬邵轶 《矿物学报》1995,15(3):324-327
据V^2+离子在刚玉中的电子顺磁共振谱,我们研究了它在刚玉中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V^2+离子并不占据准确的Al^3+离子位置,而是沿着c轴向氧八面体中心位移大约0.004nm。位移方向和本文提出的刚玉中的杂质离子位移模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6.
曹俊臣  阚学敏 《矿物学报》1994,14(3):292-297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穆斯鲍尔诺、EPR谱和红外光谱,对不同颜色的岫岩玉(岫玉)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绿色岫玉主要由叶蛇纹石组成,黄色岫玉由叶蛇纹石和利蛇纹石组成。穆斯鲍尔谱显示出Fe2+和Fe3+的两个双吸收特征。Fe2+:化学位移为1.122mm/s,四极分裂为2.701~2.721mm/s,占据八面体位置;Fe3+:化学位移为0.155~0.355mm/s,四极矩为0.337~0.470mm/s,占据四面体位置。电子顺磁共振谱显示出中心场0.336T附近,存在一个具有超精细结构的六重吸收,g≈2.0,与处于八面体上的高自旋Mn2+有关。在低场区(0.16T附近),出现两个吸收线,g分别为4.29和3.88,与处于四面体位置的Fe3+有关。红外光谱显示出与叶蛇纹石有关的OH-振动吸收带(3665~3670cm-1);在3690~3680cm-1间显示出与利蛇纹石有关的吸收肩。1070,980cm-1出现Si-O振动吸收,另尚有5个吸收带(610,560,445,400,300cm-1)。随着绿色的加重和质量的提高,岫玉中Fe2+和Mn2+的浓度也增加。证实了岫玉的绿色与Fe2+→Fe3+的荷移有关,岫玉的黄色与O2-→Fe3+荷移有关。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银洞坡的主要控矿因素进行野外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朱庄背斜(形)及其伴生的共轭逆冲剪切带、层间(顺层)剪切带、左行或右行脆性断裂控制了矿床的产出部位,建立了构造控矿模型,对矿体进行了重新对比连接,扩大了矿体规模,使银洞坡金矿金金属量(C D)由30582 kg增加至42527 kg(111b 122b 333).  相似文献   
78.
新汶矿区多层次滑脱构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岩石圈内部存在着多层次拆离滑脱现象,主要由伸展作用形成的矿区边界铲状正断层交汇于深层次滑脱构造面上,而浅层次滑脱构造主要是在地壳伸展之后重力滑动作用的结果。这些多层次滑脱构造是新汶矿区构造格局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
蒙脱石热处理产物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广东和平蒙脱石及其热处理产物进行了化学分析、差热和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及电子顺磁共振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蒙脱石的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蒙脱石的电子顺磁共振谱中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信号,其g值分别为416和2.1,前者对应于蒙脱石八面体片中Fe3+的结构信号,后者对应于蒙脱石晶体表面吸附的某种超微粒富铁相———无定形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中的Fe3+的结构信号。随着蒙脱石热处理温度的不同,两者的信号强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蒙脱石结构中的Fe和吸附的Fe在相变过程中所发生的价态和结构变化及迁移。  相似文献   
80.
陕西旬北浅变质岩区的大型层滑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着重探讨陕西西旬北地区志留系和泥盆系浅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发现这两套地层在构造式要上有明显的差异,它们存在着大型的顺层滑动构造-层滑构造,层滑构造面上下的两套地层是相对独立的构造变形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