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川盆地西南部晚三叠世须二段特低渗砂岩储集以构造裂缝为主,储集物性受构造裂缝明显影响。根据研究区露头地层、钻井岩心及岩石薄片实物资料,同时利用古地磁岩心定向和ESR测年分析,对研究区构造裂缝优势方位、宽度、间距、充填物以及裂缝发育程度和形成期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有4组构造裂缝,分别为北东向、北北西向、近东西向和东东南向,其中以北东-南西方向和近东西方向为主。构造裂缝发育期次主要为印支晚期、燕山晚期、喜山早-中期和喜山晚期,其中印支晚期与喜山晚期构造活动最为强烈,裂缝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12.
裂缝是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天然气藏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和薄片等资料,并结合实验分析,对该区裂缝的成因类型、发育特征、形成期次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发育有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两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主要有北东东-南西西向、北北东-南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3组。按照裂缝的倾角,构造裂缝又可分为高角度构造裂缝和低角度构造裂缝。其中,高角度构造剪切裂缝主要是在印支晚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构造作用下形成,形成构造裂缝的力源来自于龙门山以及米仓山-大巴山的水平构造挤压作用、深埋藏造成的异常高压流体压力以及抬升剥蚀造成的应力作用。低角度构造裂缝主要与构造挤压作用下断层的逆冲作用或层间滑动造成的近水平剪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提要:通过岩心观察并充分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压汞测试和核磁共振实验等资料,对蓬莱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和四段储层岩石学、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是粒内、粒间溶孔,属于低孔低渗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孔隙结构具细小孔隙、微细喉道、细歪度和孔喉分选、连通性差的特征。利用压汞参数辅以核磁参数等将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四类,并对不同类型孔隙结构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从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三方面入手详细探讨了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成因机理及控制因素。认为构造和沉积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先决条件,而成岩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演化是决定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关键因素。以上研究成果对研究区须二和须四段储层的分类评价及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川西坳陷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有构造裂缝、成岩裂缝以及与异常高压有关的裂缝共3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受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水平构造挤压、白垩纪深埋藏形成的异常流体压力以及新近纪以来的构造抬升剥蚀等造成的应力作用,该区主要形成有4组裂缝,其发育程度受岩性、层厚、构造部位、应力及流体压力等因素的控制。裂缝发育带主要沿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构造带分布,在南北向构造带,近南北向裂缝和近东西向裂缝较其他两组裂缝更发育;而在北东向构造带,北东向裂缝和北西向裂缝较其他两组裂缝更发育。裂缝发育带控制了该区天然气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成岩体系对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控制机理,综合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扫描电镜、包裹体分析、孔渗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中台山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台1井须二段主要发育长石石英砂岩、文探1井须二段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长石和岩屑粒内溶孔,孔隙度多<8%,渗透率多<1×10-3 μm2;须二段砂岩经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等成岩作用;中台1井须二段断裂发育,早期石英胶结物主要充填粒间及早期裂缝且成岩流体古盐度多<20%,晚期裂缝多被晚期硅质和方解石胶结物全充填且成岩流体古盐度多>20%;文探1井须二段断裂不发育,主要发育早期方解石和石英胶结且成岩流体古盐度多>20%;中台1井和文探1井均可见次生溶蚀产物,硅质与黏土胶结物多伴生出现,并普遍充填粒内溶孔或粒间孔,表现出次生溶蚀产物短距离迁移特征。研究表明中台1井早期为开放性成岩体系,晚期为封闭性成岩体系,而文探1井主要表现为封闭性成岩体系;开放体系下次生溶蚀产物能通过裂缝向外迁移产生孔隙度净增量,能有效改善储层质量,而封闭体系下次生溶蚀产物不能向外界迁移仍胶结充填于储层孔隙中,仅为储层孔隙空间再分配,储层孔隙度无净增量,质量无明显改善;中台山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受成岩体系演化控制,早期开放体系有利于储层质量改善,晚期封闭体系有利于早期形成储层的保存,裂缝的开启与封闭是影响成岩体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岩石物理相的控制因素及其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今以“相控论”为主导、以地层及岩性等隐蔽型油气藏为主要目标的油气勘探阶段,岩石物理相在优质储集体预测、储层参数评价和剩余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等储层地质学领域体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对于其分类命名方案则尚未达成共识,目前虽有以数学为主和以地质研究为主的两大类划分方法,但这些方法要不适用条件有限,要不划分依据存在缺陷,且命名法则相对并不科学.基于以上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控论”的岩石物理相划分方法,即通过岩石物理相的主要控制因素——构造相、沉积相和成岩相的叠加与复合来对其进行分类命名.最后以四川盆地蓬莱地区须二段储层为例,在对其构造相、沉积相和成岩相划分的基础上,通过三者的有机叠加与耦合对其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命名,并提出了相应的定量表征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岩石物理相类型与天然气产能的关系,利用岩石物理相寻找优质储集体及含气有利区,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划分方法从地质相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影响油气富集的各因素,避免了从单一因素出发而造成的误差,能实现油藏精细描述,另一方面对岩石物理相的命名也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川西坳陷XC区块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储层整体致密、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根据生产动态特点,将具备工业性产能的气井划分为4类生产模式;结合地质、测井、地球物理、产能不稳定分析等数据,从构造、裂缝、砂体展布、含气性等方面构建对应4类生产模式的储层储渗配置关系,分析须二段气藏类型。结果表明:可将有效气井生产动态划分为高产见水模式、中产水淹模式、中产见水模式和中产无水模式,不同生产模式具有不同储渗配置关系,指示须二段气藏属于断裂及裂缝疏通下的常规—非常规连续复合类型。高产见水模式和中产无水模式气井分别呈初期高产和长期稳产特征,最具有开发效益,储渗配置关系表现为大裂缝或微裂缝较发育的构造高部位及斜坡带富甜点砂体储层,可以作为XC区块须二段重点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8.
川西坳陷中部须家河组二段(T3x^2)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主要为盐水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代表了油气充注的三个阶段:低成熟-成熟生油气充注阶段、成熟-高熟生油气充注阶段和高成熟-过成熟生气充注阶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心观察并综合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等资料,对须二段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成岩矿物、成岩环境、所处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须二段储层经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和破裂等成岩作用,现今处于中成岩A 期。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划分出3种成岩相:强压实自生矿物胶结相、强压实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和破碎裂缝相。选取了对成岩相较敏感的声波时差、电阻率、自然伽马、密度和中子5条常规测井曲线和成像测井资料,通过岩心资料刻度测井建立了各成岩相的测井识别标准,将成岩相进行剖面展开和平面成图。再根据有利成岩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对蓬莱地区须二段优质储层发育带进行了预测,认为平面上的斜坡中部为主要的优质储集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20.
以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大量薄片资料及物性数据,对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手段进行裂缝和流体的识别及展布预测,进而达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及优选有利开发区的目的。研究表明须二段次生孔隙及微裂缝发育,裂缝以低角度缝为主,主要沿断层及构造两翼的膝褶带分布。有效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相、成岩、构造及成藏作用,其中溶蚀作用和构造的破裂作用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Ⅰ类储层发育区主要位于上亚段Tx22和中亚段Tx42砂组构造高部位或者大的断裂带附近。结论认为:中、上亚段F3断层两侧为最有利的开发区,其次为上亚段的F1断层南段两侧和中亚段的新10-川科1井区。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川西新场须二段气藏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