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55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1.
发现衣原体     
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共同努力,引起广东省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衣原体是一种在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某些衣原体曾经被归为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气溶胺,直接与病人接触,以及与病禽或鸟类接触而传播,临床表现为肺炎和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22.
采掘工作面板支护控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采掘工作面支护领域知识的特点,介绍了系统采用的推理方式,控制策略以及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3.
24.
25.
汞污染,中毒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6.
27.
Based on intensity data in Shanghai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the intensity attenuation relation is determined. Selecting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as a reference area where there are rich strong ground motion records and intensity data, and by determining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 in an area lacking in strong ground motion data, we obtain the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 in Shanghai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相似文献   
28.
29.
苏州城市规划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防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孔隙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上存在2种观点。水、土应力平衡理论认为:只要开采承压水,就会引发应力失衡并导致地面沉降;而水、土动态平衡理论则认为:除非开采水压力至水、土应力平衡面以下,否则不会引发地面沉降。苏州城市规划区第Ⅱ承压水开采水位与地面沉降动态观测表明,在-33m处存在一个天然动态水、土应力平衡面。第Ⅱ承压含水层形成后,经上覆堆积物自重压力长期压缩作用,其水压力具较高的压强.这种天然状态下产生的弹性释放储存量可开采利用多少,取决于开采状态下水、土应力平衡时可消耗压力水柱高度中的水头值。因而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是开采水位超过了-33m,突破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水位。Ⅱ承压含水层在天然状态受上覆堆积物重力产生的高压强弹性释放储存量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该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不产生地面沉降的临界水位(水、土应力平衡面)。这一点对承压水开采条件、可开采资源性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同样可以应用于饱受地面沉降困扰的无锡、常州及周边地区,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政策由单一的封井停采转为目标水位控制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此政策在承压水动力学机制上找到了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0.
张守洁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4):357-360,376
0前言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频繁而严重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任务任重而道远。回良玉副总理2004年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防震减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的力量,积极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使防震减灾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因此,总结近40年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对社会公众进行各种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是提高我国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有效地促进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各项措施落实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