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对1985~2010年《中国地震》载文中被引频次≥20的91篇高被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被引论文占全部载文的6.09%,占被引论文的7.96%,但占总被引频次的35.12%。篇均被引频次34.63,被引频次在20~29之间的最多,占58.24%。选取被引频次前20位的论文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论文发表后的第3~12年是论文被利用最频繁、引用最多的时期,篇均被引频次在论文发表后的第3~24年一直保持较高的被引水平。  相似文献   
132.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2013年12月信息发布,《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荣获"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奖。为了能够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水平,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  相似文献   
133.
编辑部 《地质论评》2014,60(6):第1211页-第1211页
正2014年9月26日,由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揭晓了"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3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等评选结果。《地质论评》荣获"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发布会同时公布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大陆中文科技期刊的综合评价排名(2013年度),在地质类科技期刊中,《地质论评》总引文频次第7名,影响因子第8名,综合排名第4位。  相似文献   
134.
1961—2010年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全国753个站1961—2010年夏季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基于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制定的高温热浪指标的已有研究成果,统计分析了我国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强度高值区基本相同,均在江淮、江南大部和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其中江西北部、浙江北部高温热浪频次最高,高温日数最多;浙江北部高温强度尤为突出。近50年来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的频次、日数和强度总体呈增多、增强趋势,但也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世纪60—80年代前期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呈减少(弱)趋势,80年代后期以来,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呈增多(强)趋势。区域变化特征明显,华北北部和西部、西北中北部、华南中部、长江三角洲及四川盆地南部呈显著增多(强)趋势;而黄淮西部、江汉地区呈显著减少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温热浪的范围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35.
贵州省日最高气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贵州省68站1961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共49年逐日日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贵州各站点日最高气温的夏季平均值和日最高气温>30℃天数的时间、空间特征,以及两日内最高气温变幅≥8℃的频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①贵州日最高气温夏季平均值大多<32℃。最热时段在省的东部和南部有2个峰值,7月中下旬最热,8月中旬次之,东北部和南部边缘该时段每旬有8-9 d日最高气温>30℃,但其中海拔较高的站点该日数较少;②西部最热时段仅有一个峰值,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省中西部盛夏每旬>30℃日数最多达到2 d,仅盘县、镇宁有时达到3 d;③两日内最高气温变幅>8℃的频数,以毕节、六盘水地区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从当年11月持续到次年4月均有显著变温,遵义铜仁地区频次最低,出现时段最短,仅在3、4月份出现,每月不到1次的8℃以上的变温。  相似文献   
136.
利用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 对安徽南部山区与北部平原的闪电频次、极性、雷电流强度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安徽南部山区总闪电频次约为北部平原的2.84倍, 北部平原正闪比高于南部山区, 这与两地区强对流天气类型有关。两地区闪电频次的月、日变化均呈单峰分布, 春季、夏季闪电活动明显多于秋季、冬季, 午后至傍晚为一天中的雷电活跃时段, 但南部山区在雷电高发月份及时段的闪电频次波动程度远大于北部平原。在雷电流强度方面, 北部平原整体上大于南部山区, 正、负地闪强度分别高出10.77 kA、9.52 kA, 其中正地闪强度峰值均出现在2月, 负地闪均为10月, 南部山区正、负地闪及北部平原负地闪日强度峰值与频次峰值时段相反。对安徽省总闪频次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 EOF分解的前5个特征向量累计方差贡献达到59.137%, 空间上表现出安徽南部山区与北部平原雷电活动变化趋势既具有一致性, 也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  相似文献   
137.
利用柳州市2010-2019年75个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柳州市1h、3h、6h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出现最多的是融安、融水一带以及鹿寨北部,山脉的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更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出现;高发期在5、6月份,其次是7、8月份;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呈现单峰结构,主要出现在夜间和早晨时段。该区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显著,与影响系统、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以及局地热力条件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38.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2年12月出版的《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11年的影响因子为1.086,在全国1998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80位。兹将影响因子排序前500名之内的地学类和石油地质类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其排序、总被引频次和综合评价总分列  相似文献   
139.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发布,《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度核心影响因子为0.966,学科排名第8,离均差率为0.37;核心总被引频次1666,学科排名第8,离均差率0.47;综合评价总分47.6,综合排名第9。其中,核心影响因子在地球科学类36种期刊排名中,首次进入了前10名,较上年提前了11位次。此外,学科影响指标从2011年的0.56上升到2012年的0.78,学科影响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0.
陈学忠  李艳娥 《地震》2013,33(1):40-46
利用中国大陆1930年以来的5级以上地震目录,以年为单位统计7级以上地震,只要某年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就视为"有震年",不区分该年发生了多少次7级以上地震,若某年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就视为"无震年"。分析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与"有震年"或"无震年"之间的关系,利用χ2检验方法对其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30时,其后第6年为"无震年",这个关系在2%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②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24时,其后第6年或第9年为"无震年",这个关系分别在10%和2%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③当N<10时,其后第6年为"有震年",这个关系在2%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