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由于在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利用低温余热、高效蓄能和可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等方面的突出优点,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本文以上海某生态示范建筑中采用的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为例,介绍了这种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系统模拟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并应用系统模型对溶液除湿新凤机和再生器的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2.
本刊讯 日前,财政部、建设部公示了《第三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名单,共有26个省(区、市)的150个项目上榜,其中有90个项目涉及到地勘单位擅长的土壤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淡水源热泵、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技术项目。  相似文献   
33.
如何实现地热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实现地热资源采灌均衡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已成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地区重点研究内容。该文根据庆云县某典型小区(以下简称小区A)一个采暖季的开采、回灌监测数据,总结了水温、开采量、回灌量、水位及回灌率变化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及调查可知,庆云县回灌工程普遍存在地热尾水温度偏高、热利用效率偏低、地热尾水直接回灌引起管道腐蚀影响供暖效果等问题。针对地板辐射和暖气片采暖两种模式提出了换热技术和增加热泵机组的改进措施建议,既可提高热利用效率,又可保证供暖效果避免设备腐蚀,对庆云县地热供暖工程的升级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吴继强 《地下水》2020,(1):37-39,67
通过调查统计西安城区水源热泵系统历史运行数据,对水源热泵系统用户分布、运行现状及回灌率等内容进行了评价,系统分析了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行政监管、水资源税征收及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建立健全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管理规定、建设高效智能的水源热泵运行监管平台、充分发挥水资源税征收的奖惩机制和强化创新研究,着重解决可持续回灌技术瓶颈等策略,保证西安城区水源热泵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5.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干燥装置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可同时实现开式、闭式和半开式干燥介质循环,可在干燥过程中转换工艺、调节工况的热泵干燥装置,以热泵工质R134a为例进行了1匹热泵干燥装置的设计计算,就同一装置在变工况下的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温度的提高可有效提高装置的性能及除湿能耗比,冷凝温度的降低可使装置的COP值升高,除湿能耗比下降。  相似文献   
36.
《地理教学》2007,(2):44-45
用电力将江水汇集到热泵中转换,使之形成一种空调系统,俗称“水空调”。重庆市建委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制成“水空调”的试验已告成功,与普通家用空调相比,“水空调”最高节能达50%以上。重庆市将在沿江建筑及部分市民家庭大规模推广该技术。  相似文献   
37.
水源热泵抽灌井布局及其运行过程中地下温度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某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为例,建立了抽灌场地及周边地下水动力场与温度场的耦合数学模型,运用数值法求得系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的温度变化,分析了场地"热短路"效应和不同含水层中温度场的影响范围,以定量化的手段科学评价了场地抽灌井的布局及其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抽灌井之间的"热短路"程度较轻,场地的抽灌井布局可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8.
低位能源     
能源缺乏和环境污染已戍为全球性的两大难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后所使用的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的燃烧,已经致使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升高,形成酸雨、飓风、沙化、赤潮.更导致了人类帧以生存的土壤结构恶化、水利资源污染、枯竭……。 寻找可再生清洁能源是我们人类当前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可再生能源领域即浅层地能,广泛存在于地下数百米之内的恒温带中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它们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深层热能,基本不受地域和气候的影响,通过热泵随处均可采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设备的进步和完善,成熟的地源热泵系统使浅层地能的采集、提升和利用成为现实。 本期《动态》收集了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近几年利用潜层地热能的有关资料并进行整理、翻译,希望借此有助于从事浅层热能的地质工作者了解国外潜层地热能的研究与应用。不妥之处.请指正。[编者按]  相似文献   
39.
作者介绍了浅层和深层垂直埋管换热器的数学模型。根据设计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出:1)流体流速,2)热源温度,3)根据换热器出口循环水的温度和从地下提取的热能的总量以及地表有效热能的总量,确定某一换热器的几何结构。  相似文献   
40.
鲁北地区于2001年已陆续开始应用热泵技术开发浅层地热能,但区内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工作却严重滞后,制约了区内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为促进鲁北地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省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开展了鲁北地区浅层地热能的资源评价工作,前期在调查区域内开发利用现状和摸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地下水换热方式和地埋管换热方式进行了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采用热储体积法对该区的浅层地热容量进行了计算,得出鲁北地区浅层地热容量为29.386×1015kJ/℃;并根据适宜性分区结果,分别对地下水式和地埋管式地源热泵适宜区、较适宜区可利用换热量也进行了计算,得出地下水式地源热泵200m以浅可利用换热量为0.848 9×1010kW·h,地埋管式地源热泵200m以浅可利用换热量为6.526 1×1012kW·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