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干燥装置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可同时实现开式、闭式和半开式干燥介质循环,可在干燥过程中转换工艺、调节工况的热泵干燥装置,以热泵工质R134a为例进行了1匹热泵干燥装置的设计计算,就同一装置在变工况下的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温度的提高可有效提高装置的性能及除湿能耗比,冷凝温度的降低可使装置的COP值升高,除湿能耗比下降。  相似文献   
52.
水源热泵是利用浅层地温能的一种有效方式,该系统同时也对地质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在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尝试分析水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在穿多层采空区大直径抽水孔施工中,通过引入空气潜孔锤与风冷牙轮组合钻进工艺,解决了常规泥浆回转钻进钻遇多层采空区因孔内漏失无法成孔、空气潜孔锤钻进成孔孔径受限的问题。采用该工艺完成的2个φ550 mm抽水井工程均穿越4层采空区,φ350 mm潜孔锤冲击钻进平均钻速3.31 m/h,φ550 mm风冷牙轮扩孔钻进平均钻速2.27 m/h,在复杂地层中保持了较高的钻进效率,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介绍了该工艺在大同矿区φ550 mm大直径抽水井工程中的应用实例,经过实践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可为类似钻孔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本文在对廊坊市万庄镇的浅层地热资源量进行概算的基础上,对水源热泵在该区的推广可行性做了评价;并且通过野外场地试验,对该区地下水供给能力及回灌能力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该区域浅层地热能储量丰富,总储量约为18 075.0×1010KJ,相当于标准煤616.8×104t,具备推广水源热泵的基础条件。(2)研究区浅层含水层富水性较好,水质较好、供水能力较强,满足水源热泵的运行,也利于地下水回灌,不引起水资源的浪费。(3)在不引起次生环境地质问题前提下,建议在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时单井抽水量控制在80 m3/h左右,单井回灌量不超过40 m3/h,采用一抽两灌的原则配置抽、灌井数量,抽水井和回灌井的井间距控制在70~80 m,这样能够使得被抽取的地下水基本得到回灌补给,也可合理的利用浅层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55.
杨梦辉 《地下水》2012,(3):75-76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丰富,具良好热源背景和存储场所,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为地热水提供良好储、盖组合,水质较好,水温较高。为实现关中盆地地热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本文对关中盆地地热储存条件、地热水补给及可更新性、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总结了目前地热开发利用先进技术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模式。为实现关中盆地地热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6.
赵建康  张勇  崔进 《探矿工程》2010,37(3):55-58
对水源热泵回灌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详细介绍了北京市顺义区某小区水源热泵压力回灌试验情况、工程应用情况及压力回灌应注意的事项。试验及工程应用表明,利用潜水泵扬程建立的压力回灌系统是可行的。理论分析认为,在使用过程中回灌井回灌量的降低有其必然性,而非完全因为固体颗粒物堵塞及化学堵塞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57.
王朝华 《地下水》2011,33(3):35-37
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水与地表温度差的能源利用系统,它即可供热又可制冷,在水源热泵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回灌堵塞、热污染、地面沉降等一系列水问题.为解决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水源热泵系统的调查研究,对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有关水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58.
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低碳竞争力"也成为提升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由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其前景广阔,但资源勘查评价、热泵系统设计和施工、地质环境影响监测和市场监管便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中目前还没有针对浅层地温能开发的监测点,专家指出,浅层地温能开发切忌盲目推进。  相似文献   
59.
田良河 《地质与勘探》2013,49(2):367-372
对于地下水源热泵而言,"热突破"现象普遍存在。但不同的布井方案,即抽、灌井间距和井位的不同,可能引起抽水井的温度变化差异很大,进而影响地温空调系统采能功效。本文结合郑州市儿童医院地温空调实例工程,应用HST3D程序对细颗粒含水层地区1抽2灌模式下不同布井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的最佳井间距为50m左右;选择直线型布井,抽、灌井连线平行于天然水力坡度方向,且天然水力坡度由抽水井指向回灌井的方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0.
赵洪满  聂维辰  柴雨  孙亚红 《吉林地质》2013,(1):125-128,139
地下水水源热泵技术是浅层地热能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并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并不是所有区域均适合利用地下水水源热泵技术进行浅层地热能开发和利用,不合理的开发不仅得不到理想的应用效果还可能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问题。地热能开发利用前应进行详细的调查,不仅应具有技术可行性,还要具有环境可行性及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